将“吃谷”放大一百倍
2024-12-09孟威
说到“吃谷”,你想到的词可能是可爱、新鲜、生动;身处“谷圈”,你的感受或许是一个整体“自我”的强大。但如果将“吃谷”置于显微镜之下,放大一百倍,你将发现哪些隐藏其中的文化意义呢?
“吃谷”体现了怎样的文化?
“谷子”将视觉化的形象、物品、人设等叠加出丰富的内涵,通过“萌”“燃”等类型化产品,传达出新生代的审美情趣、另类风格和励志故事,所展现的是带有亚文化属性的“二次元”文化与粉丝文化的融合。
“二次元”文化创造出了与真实相区别的虚幻空间,也形成了与他人世界区隔开来的壁垒:次元之壁。年轻人在“吃谷”、文化消费的交织中解读“二次元”的文化意义,通过符号与虚实混合的世界相连接,重新发现自我,传达出一代人特有的亚文化先锋性。
“吃谷”的流行显现了粉丝文化活动的本质,它以“饭圈”流行文化作品为资源,巧妙整合粉丝力量,发挥出青少年文化形塑的能动性和群体创造力。在“吃谷”过程中,青少年亚文化“大自我”群体联盟形成,情感关系连接、延展,圈层部落游戏不断丰富,共同塑造对外一致的表意风格,体验其中的乐趣和力量。
“吃谷”缘何会流行?
有媒体评论称“二次元”文化是当代年轻人的“电子布洛芬”,而“吃谷”是他们表达爱好、治疗现实世界中各种外耗内耗的方式。青少年喜欢“吃谷”,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
表达对文化观念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购买、收藏、交易“谷子”的过程,是青少年传达对动漫、影视角色和文化形象、品牌喜爱欣赏的过程。之所以喜爱某个角色,是因为能从中获得共鸣、受到启发,通过“谷子”文化发现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自己或群体,开辟出独特的文化疆域。
情感寄托,满足情绪价值。
快节奏的社会环境、紧张推进的学业和社会化成长所面临的种种困境,都会使青少年面临挑战与压力,感到孤独和无助。因角色油然而生的喜爱、认同或共情,作为情感投射,能帮助青少年缓解压力、产生愉悦感,甚至可以充当听取真心话的“树洞”。就像一位“谷粉”所说,《排球少年》的动漫角色形象给了她鼓励,“好痛苦,想停下脚步,在想的瞬间向前跃步”已成为她面对困难、化解焦虑的座右铭,让她感到有人理解,动力满满。
维系同学朋友关系、实现社交需求。
“谷子”如同社交货币,是“同好”者的共同语言,它使青少年之间获得了某种新谈资与共同身份。“吃谷”者分享文化标签,寻求身份认同,将揽获的流量转化为群体的成就感或集体荣誉感。通过“吃谷”,陌生人成为朋友,一种新潮的参与式流行文化也随之开启。
青少年如何面对这样的文化?
对待“吃谷”现象,保守人士常表现出反感、排斥的态度,有些家长也会因为担心孩子沉迷其中而忧心忡忡。事实上,“吃谷”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关键还取决于青少年自己——对于这一流行现象,青少年要建立理性批判的态度。
增强辨析意识,推动富有理想维度、昂扬向上的文化产品传播,以彰显“吃谷”对社会文明的建设性。
增进行动理性,杜绝跟风、攀比等“吃谷”盲动。
警惕沉溺“谷子”文化造成的“圈层自闭”,也就是文化分裂感。它会消解青少年对真实社会的感知和认识。
防止围绕“刷谷”之争的消费至上、恶性竞争,杜绝“口水”与“拳脚”并用的狂欢与暴力。因为那样不仅背离健康理性的文化追求,也会突破社会伦理和法律底线。
扬长避短,增添正能量,让“谷子”文化成为我们健康成长中的好伙伴!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