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担当守初心 扎根检测创新功
2024-12-09颜欣
徐少波,男,汉族,197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96年7月进入二航局工作,先后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湖北省“荆楚工匠”“技术能手”“先进试验检测人员”,武汉市“黄鹤英才”“大城工匠”“技能大师”“创新能手”,中交集团“技术能手”,首批“二航工匠”,入选湖北省试验检测专家库成员等荣誉。现任五分公司测试中心执行经理、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心”——不忘初心
20世纪90年代,徐少波进入二航局三公司镇江市孩溪预制厂试验室工作,学习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控制。那时候他只是一名外聘员工,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就是做混凝土组成原材料水泥、粉煤灰、砂、碎石、水、外加剂技术指标检测。当时,他只是感觉这个简单易学,并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材料技术指标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直到真正接触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时,他才知道这项工作其实不简单。要想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各种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需要经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各种原料不同配方的排列组合,充分考虑各个原材料厂家的生产工艺、技术指标、产品外观形状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反复验证后才能用于实际施工。所以这项工作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种,很辛苦,枯燥无味,需要刻苦钻研技术、大量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地学习,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毅力才能把工作做好。了解了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徐少波便爱上了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这一行,并在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一行做精,做到分公司试验检测行业的行家里手。
成长之路伴随着艰辛。1996年,徐少波来到刚从船舶机械化公司改制为施工公司的五分公司时,项目上根本没有工地试验室的概念,项目部做试验的设备极其简陋。那时候成立项目试验室,手续并不复杂,但整个项目试验室就他一个持证人员,有经验的试验人员更是寥寥无几,颇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滋味,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最初,徐少波在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担任工地试验室主任。当时五分公司试验检测没有人、没有证、没有经验的“三无”状态让他感到困难重重。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然怎么办,工程总要做”,他在短暂的时间里编制了试验检测工作规范,将施工处推荐的几个试验员进行了紧急培训,项目部购置了一批试验检测装备,就这样“拉扯”着成立了一个简易的工地试验室。第二年,徐少波就在湄洲湾项目部建立了五分公司当时第一个有资质的工地试验室,得到了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质检站的认可,开拓了五分公司工地试验室规范建设的先河。
随后几年,徐少波在五分公司福建湄洲湾3.5万吨级码头、肖厝5万吨级煤码头、浙江舟山桃夭门大桥、内蒙古208国道白集高速公路、湖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项目担任项目工地试验室主任,带出了一批试验检测人员。在那一批试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五分公司试验检测工作有了基本的操作骨干,试验人员持证率逐年上升,逐渐形成了规模。这一变化,适应了五分公司改制之后迅猛发展,见证了五分公司试验检测机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过程。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追“初心之光”,徐少波在试验检测工作之路上不知不觉走过28年,从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慢慢熟悉领会,到现在的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湖北省试验检测专家库成员、荆楚工匠,干一行,爱一行,报以一颗心无旁骛、爱岗敬业的“匠心”。
“新”——勇于创新
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试验室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少波在多个项目中勇于创新,积极推进项目进展。
在建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忠建河特大桥时,建设245米高的主墩高塔遇到了瓶颈。由于泵送高度已达到现代超高泵送砼技术的要求(超过200m),塔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0。但因为大桥地处鄂西山区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周边原材料产地相对较为匮乏,根本没有理想的细集料——河砂,而现场机制砂质量波动大、控制难,棱角多造成混凝土在管道内的摩擦阻力大增,泵送压力超标。他便利用隧道内开挖出的洞渣,指导工人采用两级破碎——颚式破碎机和反击破破碎,再经过整形机处理、除尘处理后形成的碎石和机制砂,就地取材解决了山区施工原材料组织困难的问题,指导试验室采用机制砂配制的高强高泵送混凝土,顺利一泵到顶,有效地确保了大桥的施工顺利。
在贵州片区项目,徐少波组织对高性能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等进行研究,将高性能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用于成贵铁路CRTSIII板,同时在贵州乌江大桥和贵州六威6、9标项目施工中成功运用,《机制砂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应用研究》作为局科技立项项目,荣获二航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行”——实干笃行
“我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不做成誓不罢休。”徐少波坦言道。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党员的先进性更要体现在精益求精上。
徐少波通过平常练就的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在湖北鄂东长江大桥的施工过程中,成功利用外加剂与大掺量粉煤灰技术,完成了承台8800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无裂缝,主塔C50高强度高泵程混凝土垂直高度236米一次泵送到位的施工任务。在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时,南北两岸两个247米高的主塔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没有一次因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出现“堵管”。
从业28年来,为鹰潭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贵州北盘江特大桥、内蒙古黄河大桥、九江新长江公路大桥、长沙市福元路湘江大桥、襄阳庞公大桥、宜昌伍家岗大桥等,解决了混凝土泌水、离析、外加剂与水泥不适应,现场混凝土工作性不稳定,泵送性能波动大、易堵管等混凝土技术问题。利用在内蒙古白集项目混凝土配合比的成功经历,指导了贵州思剑8标项目部高强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将52.5级水泥换成42.5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工程成本。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2018年,测试中心党支部设立了徐少波党员示范岗。作为示范岗的领军人物,他牵头将典型工程上的施工经验、管理经验总结成工地试验室管理指南,目前已编制公路、铁路、市政等多个项目《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指南》,供更多年轻的工程人学习和借鉴。作为项目党支部副书记,他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注重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在建项目,坚持导师带徒、培训教育、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服务等措施,为测试中心培养了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示范岗团队成员2023年5月在湖北省交通建设第二届试验检测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单项二等奖2名、团队三等奖。
从一名打工人到党支部副书记、执行经理,从一名试验“小白”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和试验检测专家。回望28年从业之路,徐少波始终坚守一名试验检测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以坚定的职业信仰和踏实的专业技能,几十年如一日守护项目质量红线,以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