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之巅的寻宝人
2024-12-08林靖雯
在青藏高原这片神奇的地方,藏着好多好多宝贝。有这么一位科学家,手里拿着锤子,背上背着行囊,一步步地在高原上探索。他就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头号科学家、地质拔矿界的大牛人——唐菊兴。
他找到的金、银、铜等矿场有数十座!这些矿场的产量早已超过千万吨。是不是觉得他特别牛?今天,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看看他是怎么在高原上发现这些地下宝藏的吧!
课本上常说,中国地大物博。但实际上,我国不少资源还得靠进口来凑,比如铜就是我国急缺的资源。能否找到大矿、富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
1995年,唐菊兴跟随导师前往西藏昌都的玉龙铜矿开展研究,开启了他的寻宝之旅。在户外寻找那些隐藏在岩石深处的矿藏信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常常早出晚归。“采样一般是早上出发,晚上背着几十千克的岩石样本回驻地。中午在线路上吃午饭。我们这行有句话叫‘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
唐菊兴的工作区域大多在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这里不仅山高谷深、高寒缺氧,甚至还有独狼出没。这样的自然条件使每次出行都充满了危险。一天内遭遇多次爆胎是家常便饭。最惊险的一次,唐菊兴和队员在行车途中刹车失灵,情急之下,司机将车辆拐向路边,幸好车被一棵树卡住,才没有坠入悬崖。虽然探索之路十分艰险,但唐菊兴总是乐观地说:“每种矿物都是在经历了大自然漫长的洗礼后才被我们看到。这似乎在告诉我们,要想找到珍贵的矿产资源,要历经多种考验。”
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时刻。2006年,唐菊兴创立了“四位一体”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发现了世界级大矿——甲玛铜多金属矿,里头含有超过1000万吨的铜,同时还有金、银等超数百万吨的金属资源。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为国家贡献了丰厚的金属资源,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植物探矿法就是根据指示植物寻找矿藏的方法。比如海州香薷(ru)就是一种能吸附土壤中铜金属的植物,在铜矿区分布很多。民间流传着一句有关它的谚语:“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
寻宝笔记
青藏高原的独峙地质背静使其成为多种矿产资源的聚集地。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人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它,比如智能手机里就含有70余砷金属及其化合物,它们大部分来自矿产资源。为了寻找这些宝藏,地质学家们琢磨出不少方法。
立志寻矿的“大胡子”
近30年来,唐菊兴平均每年有近300天都在野外寻矿。最长的一次是在2008年,他在西藏野外待了近10个月。他还因此蓄了一脸大胡子,十足的“流浪汉”模样,以至于回家时女儿被吓得不敢开门。“我太太告诉小孩:‘这是你的爸爸,你都不认识了?’其实像我们这种野外工作,这是常态化的。”长期的野外地质工作十分艰难,但唐菊兴心中有股劲儿,那是地质人以献身事业、艰苦奋斗、找矿立功为荣的精神。他们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向着地质科学高峰攀登。
山高坡陡轻胜马,一把铁锤任平生。“爬好每一座山,采好每一块样,做一名踏实的爬山匠。为国家拔大矿,拔富矿,使其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唐菊兴如今依旧走在为国寻矿的路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怀梦想、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