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消费
2024-12-07张君燕
因为异地,朋友最终与交往三四年的女友和平分手。朋友是一个认真对待感情的人,为了争取与女友见面的机会,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往女友那边跑,买过的车票放在一起能有一大摞。且不说感情上的付出,光是物质上的投入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相恋了这么久,到最后却没有走到一起,实在太可惜了。”我忍不住替朋友感到遗憾。朋友虽然难过,却并没有“意难平”的抱怨,反而表现得很淡然:“感情的事情就是这样,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谁也没有办法勉强。”我还是有些不甘:“付出了那么多,到最后却只剩下一场空。”“为什么要这么想呢?感情不是买卖,不是付出了就一定有结果。”朋友看着我,眼神理智而平静,“我不愿意把在感情中的付出当作投资,因为当作投资的话,就会期待回报。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种消费,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对方的回馈,获得了快乐和满足。这不就够了吗?为什么还要要求更多呢?”
琢磨着朋友的话,我瞬间释然T2rT3G095yDfAAmV4XF3082u0G3dwsrREUUw0gOFpFo=。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把付出当作一种投资,暗自期待在日后得到回报。苦恼、失望、不甘、遗憾甚至怨恨就由此产生。其实,付出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它本身就能给我们带来某种心理上的回报。这种行为本身就已经完成了整个过程。至于最终的结果,不管是好是坏,则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15/esRsYgyCh8jH2JL4BrauBe.webp)
想起一个朋友,在子女的教育上特别舍得“投资”,孩子只要想学,他总会尽力满足孩子的爱好,每年在孩子兴趣上的花费有好几万元。那天去他家做客,有人提议让朋友的孩子弹一支钢琴曲,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经学了好几年。“现在是验收成果的时刻了。”有人笑着说。
朋友摆摆手,认真地说:“孩子很乐意展示才艺,但说好了,不算验收。孩子只是爱好弹琴,在弹琴的过程中,他感觉很愉快,这就是我和孩子的目的。至于弹奏得好坏,不在考核范围之内。”朋友的话让现场众人笑起来,孩子也跟着笑。看得出来,孩子在弹琴的时候是真的开心,没有被逼迫的那种“苦大仇深”的感觉。
朋友无疑是智慧的,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就是兴趣本身,而非功利性很强的东西。功利性强当然也没错,毕竟已经付出了,但如果没有功利性,肯定会更轻松、更快乐,自然也不会有遗憾和失望。就像网上那位花了近十万元让孩子学芭蕾的妈妈,如果她的目的是让孩子享受舞蹈,而不是期盼回报,那么在面对孩子“奇怪”的舞步时,她可能会微微一笑,或者欣赏孩子质朴与笨拙的美,不会气急败坏。
说到底,在任何一种感情中,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我们都应该试着去努力把付出当成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如此,便能多一些洒脱与豁达,少一些算计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