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给童年的一封信

2024-12-06王林军

全国新书目 2024年10期

本书是作者继《匠人》后创作的又一部关于传统乡村记忆的散文集,以“少年大鱼儿”的视角,讲述了申村的人文掌故、乡邻之情和渐渐消失的乡风乡俗。作为“个人史三部曲”的终篇,作者在书中用25段往日故事串连起对中国乡村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贵记忆,意在表达“人需要靠着记忆的美好来对抗粗糙的现实、焦灼的心绪和纠结的情感”。

《半夏河:故乡离我一万里》是旅法作家申赋渔“个人史三部曲”的终篇,是他十八岁出门远行、阔别故乡三十年后写给童年的一封长信。

继《一个一个人》《匠人》之后,申赋渔以其质朴、干净的文风,在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充满张力的叙述中,将早已消逝的故人与往事以半工半写的方式记录下来,将他的故乡与童年如水彩般浅浅晕染成画。书中包含近三十篇忆旧散文,以其年岁为序,将申赋渔记事以来至十八岁的童年经历、家族故事、邻里乡情娓娓道来。这不仅是对个人记忆的追溯,更是对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唤醒,是一面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镜子,让读者在感慨时光流转的同时,也不禁思考起那些被岁月冲刷但仍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在这些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苏中里下河地区半夏河畔申村的故事中,有爷爷奶奶相守相望的温暖亲情,有个人成长记忆中的切肤之痛,有重逢发小时物是人非的感慨失落,有人性之中残酷与温馨交织的复杂情感……凡此种种,出走半生的申赋渔讲述了他再也回不去的故乡村庄,写下了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在申赋渔的叙述中,最突出的是一种敏锐的感知能力,在他的回忆中充满了声音、气味、色彩的细节,以及人们的行为、语言在少年心灵上留下的深深印痕。比如他写到半夜醒来听到客厅里纺车嗡嗡的声音,是母亲深夜仍在纺着棉花;院子里的篱笆上爬着丝瓜、扁豆、豇豆,就像是一道深浅不一、色彩斑驳的墙。再比如他写到小队长冤枉自己偷吃大队的花生米,从此一闻到花生的味道就头疼;班主任受父亲的“嘱托”当众扇了自己巴掌,从此他再也不肯好好学习,决定成为“那个他们最不希望我成为的样子”。

申赋渔拥有敏感的感官和心灵,这种敏感使他在遭受生活的粗砺和不公时倍感痛苦,同时也赋予了他对人性与人生更深刻的洞察。“我在想,大人和孩子,谁也不懂谁。这个世上,谁又懂谁呢?”在他的深情讲述中,既饱含着浓浓乡愁,也有对世事沧桑的无奈,又可见对少年时代那个我的同情与悲悯。如《出走》一文前半篇写自己孤独无助离家出走,末了又写父母在雨中苦等孙女:“如果能把这个情景拍成照片,如果能寄回三十年之前,就好了。我就不会那么孤单、那么伤心了。”文字超越时间,将人生不同阶段经历过的场景复现,此时此地的“我”通过回望的视角,将深藏的记忆挖掘出来,不仅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身份与归属,也仿佛对身边至亲之人、对故乡中人们之间的相处方式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在申赋渔的“个人史三部曲”中,《一个一个人》写的是他走上社会后的人生遭遇,文字充满质感,叙事跌宕传奇;《匠人》写的是构筑申村的手艺人,对他们的追忆与记录寄托着作者对乡土中国过往岁月的遥望;而《半夏河:故乡离我一万里》讲的是一个孤独少年如何逃离故乡的过程,在“我离故乡三十年”的喟叹声中,那个走得很久走得很远的我一次次地深情回望记忆深处的童年。

这些对童年往事的叙述不仅构成了一部回忆录,更蕴含着对时间、记忆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书写,申赋渔让记忆复苏,保存那些过往的岁月。在儿时,申赋渔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想象,他从十八岁开始在外漂泊,心是一颗游子的心:“虽然只要回到家,就可以有吃的,就能活下来,可是我回不去。如果我回去了,人活着,心也死了。”在外漂泊的岁月中,故乡变成了梦中常游的故地,而随着年岁渐长,却很少再做关于故乡的梦,申赋渔在引子中写出了写作《半夏河》的初衷——如果不能看见故乡,它或许真的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

“如果写下来,我的故乡就不会消失了。同时,我将真切地看到我是谁,我又怎样成为现在的自己,我活在怎样的一个世界上,我又在一步步走向哪里。”引子中作者的这段话,正是本书的注脚所在。

纵观申赋渔所著的十余种作品,继新闻特稿集《不哭》、传统文化专栏《光阴:中国人的节气》、生态主题随笔集《逝者如渡渡》之后,其“个人史三部曲”通过写人的故事,实现了他写作生涯的重要突破。在进行了多年非虚构写作之后,申赋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学表达方式,即通过写人写他经历、思考、理解的人生,包括近作《寂静的巴黎》《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概莫能外。

文学即人学,申赋渔的多数作品背景无外乎历史与故乡,而其切入点则是一个一个人。他写历史上的英雄伟人,写身边命运多舛的人,写巴黎疫情时形形色色的人,《半夏河:故乡离我一万里》则是写他个人。“现在的我,与这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多少相同的地方了。我写这个三十年前的往事,就像写另一个人。”

十八岁后的申赋渔一次次远走他乡,作为作家的他又在笔下一次次回望故乡。“故乡离我一万里,我离故乡三十年”,新版《半夏河》封面是一片深深的芦苇荡,里面仿佛藏着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全书由“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师朱赢椿整体设计,每篇文章配有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朱婧精心手绘的插画,选纸、工艺均打磨良久,翻阅手感甚佳。

你的故乡还在吗?你在他乡还好吗?《半夏河:故乡离我一万里》是申赋渔写给故乡的一封信,写给童年的一封信,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或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半夏河。

申赋渔

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后从事记者工作20年。2016年赴法国巴黎专事写作。著有“个人史三部曲”《匠人》《半夏河》《一个一个人》,“中国人的历史”之《诸神的踪迹》《君子的春秋》《战国的星空》,非虚构文学《寂静的巴黎》《一只山雀总会懂另一只山雀》《不哭》《逝者如渡渡》《光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