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懿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4-12-06安秀珍常成蕾李宜明

中国德育 2024年22期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使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依托田家炳精神,以“懿德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课程资源,遵循“学习—活动—协同—实践”的原则,构建“懿德教育”德育课程,打造德育“四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懿德教育;“四课”模式;多元育人

作者简介安秀珍,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高级教师;常成蕾,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一级教师;李宜明,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助理,高级教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德育肩负着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深刻把握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田家炳先生的崇高品德和慈善精神,以“懿德教育”为核心,开发并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着力培养志向高远、心怀家国、敦品励学、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栋梁之材。

一、“懿德教育”课程的开发

自2022年以来,学校立足实际,以田家炳先生的“懿德高风”为核心,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积极推动德育课程的开发。田家炳先生所展现的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创业精神,支持乡邦、钟情教育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慈善精神,甘当人梯、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奋发图强、志存高远的励志精神,勤俭诚朴、严于律己的诚信精神,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高度凝练,更是学校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学校以田家炳精神为核心,开发并推进“懿德文化”教育,构建起“德育四课”教学模式,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植于8f67681d4ae76806147a997fc6f019128ee05ff5825dba9f2a46d009cf941c0f学生内心。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全面推进德育课程校本化,积极探索育人新路径,不断创新和完善“四课”模式,力求实现德育课程的特色化发展,提升学校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与示范作用,让田家炳先生的无私大爱精神在校园中薪火相传、蓬勃生长。

二、“懿德教育”课程的实施

在“懿德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将田家炳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四课”模式,将课堂教学、阅读实践、社会公益活动与个人成长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这一课程不仅在理论层面倡导“德育为先”,更通过具体的实施策略,促使学生将田家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入学必修课:走近田翁,感受赤子之心

新生入学时,学校为新生安排了三节必修课:一是参观校史馆,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深刻体会田家炳先生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以及“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的教育情怀,接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教育。二是学习《人生与懿德》,领悟田家炳精神内涵。自2006年起,七年级学生每周都安排一课时,至今从未间断。2023年,学校进一步修订教材,使其更加贴近当前教育的育人需求,强化对学生的德育引导。三是参加追思纪念日活动。学校在4月18日(田家炳基金会捐建“懿德馆”奠基日)举办“爱心义卖节”活动;在11月20日和7月10日(田家炳先生诞辰日和周年祭日)举行纪念活动;在9月20日(“懿德馆”落成典礼日)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田家炳精神,铭记并传承他的崇高德行与家国情怀。

(二)阅读第一课:读人识人,播下爱的种子

学校注重在阅读中进行德育渗透,实现跨学科融合。学校将田家炳事迹相关书籍纳入语文阅读课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有价值的人生”,实现精神的传承。其中,必读书目包含了田家炳基金会的赠书以及自购的弘扬田家炳精神的图书,如《德被华夏的田家炳访谈录》《兴学重教的田家炳》等。在阅读中,学生愈发深刻体会到田家炳先生躬耕慈善、履仁崇义的精神。此外,学校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将读书的收获展示在阅读活页中,由学生自行编辑整理。这不仅是对田家炳精神的传播,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体现。

(三)实践第一课:感恩在怀,弘扬高风懿德

学校创新开展了“爱心义卖节”活动,形成了从“学习”到“实践”的德育闭环。自2023年起,学校在每年的4月18日举办“爱心义卖节”。义卖节当天,全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义卖活动,摊位上书本、文具、玩具、工艺品琳琅满目。2024年的“爱心义卖节”适逢学校承办“嘉行播惠、懿德流芳”文化主题交流活动。学校用义卖所得善款两万多元购置了乒乓球台、羽毛球架、书包、书籍、文具等,悉数捐赠给贵州省瓮安县草堂中学和那里的孩子们,让田家炳精神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此外,学校还成立了“星光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或走进敬老院给老人唱歌、做保洁、讲故事,或走进公园、海滩捡拾垃圾,或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宣传活动,让田家炳精神在行动中发扬光大。

(四)成长第一课:立己立人,牢记使命担当

学校在开发德育“四课”的过程中,始终践行“明德尚学、己立立人”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立己立人,牢记使命担当。每年的“田家炳奖学金”发放日都是学校盛大的节日。在这一天,学校精心筹备颁奖仪式,由校领导亲自为获奖学生颁奖,并通过播放优秀毕业生成长视频、组织学生宣誓励志,激励更多学子向善向上。通过这一庄严的仪式,学生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来自田家炳基金会的温暖,更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此外,学校还通过“懿德杯”作文大赛,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与创作,使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中表达对田家炳精神的敬仰与传承。

三、“懿德教育”课程的成效与展望

随着“懿德教育”课程的深入实施,学校的德育工作逐渐呈现出独特的成效与亮点。在弘扬田家炳精神的引领下,学校不仅构建了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还通过系列化的德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德育内涵,提升德育效能。

(一)创新校本课程,提升道德素养

一是德育课程校本化。校本教材《人生与懿德》作为“懿德教育”课程的核心成果,将爱校教育、爱国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与励志教育有机融合于田家炳先生的鲜活故事中,极大地拓展了德育内容,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德育实践系列化。学校围绕田家炳精神打造的“德育四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固定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且有针对性的德育载体,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道德修养。

三是德育课程特色化。学校依托田家炳基金会和全国田家炳学校的优质资源,构建了以田家炳精神为核心的德育内容,将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田家炳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德育体系。

四是德育效能显著提升。通过“懿德教育”课程的实施和系列特色活动的推进,学生的自立意识、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文明道德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步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二)积累德育经验,树立品牌形象

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德育实践不仅促进了学生成长,还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2023年4月,学校在曲阜师范大学举办的“田家炳现代德育研究院揭牌仪式暨中小学德育创新与变革论坛”上,以“夯实德育根基,弘扬高风懿德”为主题分享了德育工作经验,并于2024年5月在山东省特色学校建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此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懿德大爱》案例被日照市教育局评为全环境立德树人优秀案例。

(三)拓宽德育空间,深化课程实践

德育效能的提升来源于德育课程、德育载体、德育方式的持续丰富与创新。“懿德教育”作为一项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虽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可以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空间。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这一课程,探索其更多的可能性,使其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心灵。一是拓展发掘并弘扬田家炳精神的空间。学校将通过与全国田家炳学校开展合作与交流,推广“懿德教育”课程的成功经验,扩大田家炳精神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二是强化田家炳先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宣传教育。学校将结合田家炳先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不畏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塑造新时代的实干家与创新者。三是引入身边榜样,提升德育实效。学校将“懿德教育”与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典型事迹相结合,使其更具鲜活性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