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的声音

2024-12-05洪浩

意林 2024年20期

到山东威海刘公岛,在纪念品摊上,我的目光被几只雕有属相图案的螺壳吸引住了。“买一只吧,不贵的,五块钱。”摊主姑娘说,“把它贴到耳旁,就能听到海的声音。”

有这么神奇?我不信,但还是把这螺壳举到了耳边。嗬,还真是听到了一种声音,那么遥远又那么朦胧的一种声音,像是涛声,又像是风声……可是,真的是海的声音吗?

不等我发问,姑娘就用那好听的声音向我讲解道:“它在大海里待得久了,那潮起潮落的声音,就留在了里面。”真是一个非常诗意的解释。坐在离岛的船上,极目眺望碧波万顷的大海,并将那螺壳附于耳畔。海的声音遂如漫卷而来的潮水,从遥远的天边涌入耳郭……那是激荡了亿万斯年的海,那是包裹一个星球的海。此时此刻,它以无从捉摸而又生动逼真的声音,在我的心中展开了另一种景象。那是更为浩瀚、博大、壮阔而又空茫的海,是比视野内在烈日下蒸腾的海更有魅力的海。

我屏息倾听着,竟有些痴迷。我仿佛听到了整个世界的深沉呼吸,带有凉意的海风不是吹在现实中,而是吹在想象里。前贤的呐喊此起彼9rlO0SesUqOvh+vRfRNLC1PchsWfJ1R35fU38yHi/Mk=伏,徐福、郑和的船队在浪涌间颠簸,邓世昌的脸孔在海水和硝烟中隐现……大海在呼啸,海浪翻滚着,以心跳的频率撞击着胸腔……某一瞬间,我的灵魂出窍,钻进小小的螺壳中。海的声音又带我进入时空隧道,让我体验到了莫辨身在何处、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回到家,我把这宝贝给了六岁的女儿。女儿听说能听到海的声音,欢喜地接过。一听果然,一再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便只好拿那姑娘的说法搪塞她。

几天后,女儿也不信了。她以自己的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她告诉我,她用任何一种螺壳,或者空瓶,或者纸筒,甚至用拢起的手掌,都可以在耳旁制造出这种声音来。“什么呀,还‘海的声音’呢!净骗人!”

我又一次为这“海的声音”笑了。是的,女儿自然是对的。但我仍愿意相信,这螺壳,是一只收聚了海的声音的耳朵。它是想象的螺壳,文学的螺壳,诗的螺壳。

(本文入选2024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

洪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北风啊北风》《美狐婴宁》等,选评或导读当代作家文学读本十余部。

《意林》:文章的创作缘由是什么?

洪浩:通过螺壳听“海的声音”并非新鲜事,但当一个人在刘公岛上听这样的声音,会有不一般的感受和想象。当年邓世昌曾在此指挥致远舰勇撞敌舰,与敌同沉。有如此悲情的背景作为铺垫,便会想到很多关于海的历史画面,会觉得螺壳里那种声音悠远而深沉,因而值得一写。

《意林》:文章最后一段,是想表达怎样的想法?

洪浩:螺壳作为海声的载体,体现了诗意和文学价值。人对信仰和美有所追求值得珍视,即使这追求可能超越了客观事实。

《意林》:“带有凉意的海风不是吹在现实中,而是吹在想象里”,在表达中有何作用?

洪浩:这句话强调了内心体验和想象力的重要性。海风的凉意在现实中也许并不存在,但在想象中能被深刻地感知。这种凉意代表的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揭示了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以及情感与记忆的触发。而这,正是文学或者说是诗的表达方式:通过象征和隐喻传达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