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行歌
2024-12-05乐晓菊
[摘 要]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风格魅力以及创新精神的绘画巨匠之一,吴冠中突破了传统东方水墨画的表现形式。通过将水墨画的笔法、韵味以及如诗的创作意境融入油画中,再将油画的空间透视形式以及笔触引入水墨画的创作里,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绘画表达形式。结合吴冠中的生平背景,对这位当代艺术大师充满诗意的绘画风格进行了研究、解析。
[关 键 词]吴冠中;水墨画;油画;艺术风格;绘画形式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3-0063-03
文献著录格式:乐晓菊.如诗行歌:吴冠中绘画浅析[J].天工,2024(33):63-65.
作为20世纪中西艺术融合的引领者和先驱者,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不同于同一时代那些潇洒浪漫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将生活的浪漫、生命的激情寄托到了绘画里面。从他那一幅幅看似轻描淡写的绘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不懈追求。
一、时代背景所造就的绘画意识
吴冠中曾说:“画家是怎么来的?画家是苦难中出来的。”只有饱经磨难的人,才有可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吴冠中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绘画巨匠,除了得益于其严谨认真的钻研态度外,更与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吴冠中出生于1919年,外来文化的介入以及底层人民苦难与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自小就在吴冠中心里埋下了深深的种子。为了能尽可能地摆脱贫困艰苦的环境,作为美术教师的父亲并没有刻意去培养吴冠中的艺术思维,而是倾尽全力支持他朝着实业救国的道路发展。尽管吴冠中不负父母所望,成功考上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电机科,但骨子里那种对美的执着却使得他从未真正放弃过艺术创作。
1935年,在朱德群的介绍下,吴冠中来到了杭州艺专参观,一幅幅精美传神的画作与一件件巧夺天工的雕塑对其产生了极强的冲击,使其仿佛联想起了小时候所学习的古诗词中的美好意境。从这一刻起,他仿佛找到了一盏能照亮这个黑暗社会的明灯,一种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尽情勾勒心中美好愿景的东西。而这也成了他真正开启绘画生涯道路的契机。为了能专心作画,吴冠中改弦易辙地学习起了美术。在那个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年代,吴冠中不畏险阻,曾多次辗转各地求艺,并先后拜吴大羽、潘天寿、蔡威廉等大师为师,兼修了国画、水彩画以及油画等诸多技艺。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现代绘画技法对吴冠中产生的影响尤其深远。他对梵高、高更画作中那种突破传统的现代表现形式尤为着迷。为此,1946年,吴冠中正式远赴巴黎高级美术学院研修起了西方绘画艺术。在苏佛尔皮教授工作室学习期间,吴冠中集中研修油画。巴黎数年的研学生涯也进一步提高了吴冠中的艺术品位,使其逐渐形成了独属于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异域文化尽管深深打动着吴冠中的内心,但却并没能使其流连忘返。自始至终,他都致力于将自己的所见所学传播到广袤的中华大地上。1950年,在国家百废待兴之际,吴冠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成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一名讲师。回国以后,吴冠中并没有满足于安稳的现状。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人生中,为了能寻找到西方美术技艺与东方水墨绘画之间的契合点,将所学所见付诸实践,他辗转于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寻找那些能够点燃其内心艺术火花的美丽风景,也由此开启了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油画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1]
二、吴冠中绘画中所蕴含的思想特点
吴冠中曾说:“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吴冠中尽管钟爱东方水墨画的韵味以及西方现代美术的独特构图形式,但他并没有被这两种看似完全独立的绘画形式所禁锢。一辈子致力于“山水画的国际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的吴冠中,以中国的自然水墨画为基底,开创出了“黑白灰”的东方油画风景表达形式。通过将中国传统水墨的神韵和西方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用油画来表现东方意蕴。这种独特的绘画思想不仅突出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拓展了中国油画的表现空间。
相比于内敛含蓄、喜欢将画作元素进行完全抽象化处理的赵无极,吴冠中对绘画情感的宣泄无疑更加外放。人们在观赏赵无极的画作时,由于找不到其中较为具象化的表现元素,更多时候只能凭借自身的感受来想象其作品中想要表现的精神。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由于心境上的差异,对赵无极作品中想要表现的理念也有着不同感触;而当观赏吴冠中的作品时,我们似乎能更加容易地捕捉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并在不经意间被其想要表达的情感所触动、感染。
与其他艺术大师类似,作为正统学院派出身的吴冠中,在绘画生涯中逐渐脱离了对传统形体结构写实以及物体比例塑造上的把控,其非常现代化的艺术理念也与当时国内所流行的绘画艺术环境格格不入,与当时独尊现实主义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在对艺术的理解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尽管如此,吴冠中却始终没有放弃“以形表意”,重视以物体形象为基底来抒发内心情感,通过在画作中注入一定程度的思想情绪,从而实现了将具体的物象进行抽象处理。每幅画中所描绘的景物均是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取材,根据当时心境的不同,为整幅画营造了不同氛围。代表作《墙上藤》,正是其观赏到斑驳墙壁上布满的藤蔓后,联想到了曾经所受过的苦难有感而发绘成的。画面里,原本郁郁葱葱的白墙灰瓦、绿壁青苔全部被单一的黑、白两种色调所代替,画中的一根根藤蔓仿佛一个个被苦难情绪所交织缠绕而成的心结。吴冠中说:“看到这面老墙,仿佛能听到祖辈的哭声。”这种寄情于物、以物寓情的方式表现了中国人内心深处那种浪漫情感,使得吴冠中不仅是一个画家,更像是一位诗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吴冠中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更贴近生活,懂得将自己的情绪与现实环境进行结合,这样的艺术表现必然显得更为丰满、有血有肉。
三、吴冠中绘画特点分析
(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吴冠中出生于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相互交织的年代。自小对外来文化耳濡目染的吴冠中,对西方现代艺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吴冠中的绘画风格更多时候是偏向于西方的印象主义或写实主义。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吴冠中结合自己的人生际遇,加上从小对东方诗词歌赋中风景水墨的喜爱,其绘画风格才开始真正偏向于东方的水墨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墨画更成了吴冠中绘画的主要创作方向。吴冠中巴黎时期的老师苏弗尔皮曾说过,“艺术需要扎根”。而蕴含着浓厚诗情画意的东方水墨元素似乎便是吴冠中一直在寻找的根。吴冠中更擅长利用西方的油画颜料来展现东方的浓墨重彩,这也成了吴冠中东西方艺术形式真正开始结合的开端,吴冠中更将自己在油画、国画上的融合创作称之为“水陆兼程”。他认为,学习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和继承传统的中国绘画精神同样重要,同样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在传统的水墨艺术中加入西式的绘画表现形式,对推动“山水画的国际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产生更为强大的助力。
(二)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形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形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其承载的本质内容,并将这种本质通过作品展现出来,是艺术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最终目的。[2]吴冠中提倡绘画的形式美并倡导抽象美,其认为画家不但要学习西方的抽象流派理论,还要进一步掌握我国传统绘画中的抽象美。为了使画面表现更具张力,吴冠中常常对具象物体进行进一步的夸张、变形处理。这种夸张变形的抽象处理也可以理解为是画家本人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因此,在观赏吴冠中的画作时,我们常常可以通过抽象化的画面元素,来感受其中若隐若现的情绪变化。以其作品《松魂》为例,这幅作品描绘的正是泰山上的五棵松树,相传因其为秦始皇遮挡过雨,而被封为“五大夫”。为了表现出一种富有强劲生命力的意境美,吴冠中画中的松树也不再是具象的形象,而是演变成粗壮蜿蜒的线条,使人们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松树外表下的那种强盛的魂魄。吴冠中用中国画的笔墨画出了现代风格的抽象作品,但仍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和风格,这不仅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也是中国水墨艺术形式的全新成功探索。[3]
(三)点与线的结合
吴冠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形容为“蛇吞象”。在他看来,蛇,是中国艺术的“韵”;“象”,则是西方艺术的“形与色”。吴冠中风景绘画的最大特点之一是通过西方绘画的形与色来展现东方景象的风与骨。这种风与骨在吴冠中的绘画中可以体现为东方艺术中独特的“留白”意境。
从吴冠中笔下最开始的风景画中其实不难看出,整幅画布大多时候几乎全部被密密麻麻的风景与物象所填满。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吴冠中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点、线绘画风格。这种风格最大的特点在于保留物体基本造型的同时,并没有再刻意地为其增加太多写实的内容,而是以一种完整的笔触线条将物象的形体进行勾勒,并以各种大小、浓淡程度均形色不一的点来对物象元素内部进行点缀,其余的地方则是大量留白。但从整体上看,画面的总体语言内容却还是极为丰富。点、线风格的代表作《狮子林》(见图1),正是通过将物象进行极简化的处理,但同时又以线条的形式保留了具象化的提示,以此来加强物象本身与客观世界的联系。这种独特的留白艺术常常被人们称为“风筝不断线”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化繁为简的形式,展现出了举轻若重的效果,这正是吴冠中抽象艺术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之一,尽管画作意境脱离了写实的物象,但画作本身又与物象密不可分。[4]
(四)现实与联想的结合
古代的诗人为了能尽可能地体现出诗的张力,不免有刻意夸张甚至放大的成分。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抑或“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之类的句子。尽管如此,其诗句描绘的真实来源依旧源于现实,并非空穴来风。绘画亦是如此,如果完全写实,就相当于在复现景物,便无法展现画家内心的真实情感变化。正因如此,许多大师才会根据自己的理念,逐渐演化出了独属于自身的、脱离现实环境的抽象艺术发展道路。
但是,想要构成理想中的绘画意境自然不能缺少抽象,但是单凭抽象也很难构成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联想意境。[5]众多大师的画作之所以被人们诟病为“看不懂的作品”,也正是因为其画作的意境已经过于注重抽象本身,完全率性而为、由内而发,致使许多观众很难从画家的视角进行理解,甚至解读。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便非常重视把控现实与联想之间的连接点,在肆意创新的同时,却始终不忘扎根于现实基底。以吴冠中最喜爱的江南水乡绘画为例,许多时候画作中描绘的江南景致尽管脱离了原物,但却依旧能让人一眼看出作者所描绘的场景,物象本身也还是现实生活中所真实存在的事物。这种改写形式的最大妙处在于掌握了现实与联想之间的界限,自始至终没有脱离借景的基底本身,因而能更好地拉近画家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大师与普通人之间的界限也不再那么分明。
四、总结
作为当代中国抽象主义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吴冠中巧妙地实现了中西艺术之间的交融,以中国的大好河山为灵感来源,创作出了全新的绘画艺术形式,极大地推动了“山水画的国际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发展,对推动中国水墨画走向世界舞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与执着严谨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不断学习。
参考文献:
[1]何玘元,何昕.从吴冠中、毕加索的经历看文化背景对画家的人生和艺术之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9):1-4.
[2]王艺霖.吴冠中水墨画的形式美[J].三角洲,2023(14):208-210.
[3]孙荣浩.节奏之美:浅析吴冠中水墨艺术中的形式结构[J].教育视界,2024(17):43-46.
[4]王济楷.古典意象的现代转向:解读吴冠中水墨画中的园林亭[J].大观(论坛),2024(3):6-8.
[5]钱旭辰,张晓阳.中西融合:吴冠中艺术摭谈[J].美术观察,2023(8):80-81.
(编辑: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