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生阅读力的“绘本+”教学措施与实践研究

2024-12-04黄燕霞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视幼小衔接问题。其中,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学生阅读力是重要内容和方向之一,阅读作为儿童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需要从小帮助学生打好阅读基础。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而言,如果直接开展阅读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不利于学生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而绘本具有丰富的视觉元素、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内容更加贴近儿童生活,在幼小衔接阅读教学中,采用“绘本+”的方式,融合语言、想象力、实践以及探究等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幼儿阅读力的发展,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幼小阶段。

一、开展指向学生阅读力的“绘本+”教学的意义

在幼小衔接阶段,通过开展“绘本+”教学的方式能够幼小培养幼儿的阅读力,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教学意义。第一,通过“绘本+”融合教学,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绘本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幼儿容易被绘本中的图案所吸引,能有效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第二,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在教学中,将绘本中的图像和文字相互结合,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开展 “绘本+”教学模式,能促进幼儿在多样性的教学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第四,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环境。采用“绘本+”教学模式能通过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增强幼儿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幼儿更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适应阅读教学要求。

二、指向学生阅读力的“绘本+”教学措施与实践策略

1.将绘本教学与语言教学相互融合。例如,在绘本阅读中,家长或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案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对图画内容进行描述,根据之前的故事情节推导后续发展情节,有效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绘本《小蓝和小黄》富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哲理。绘本作者在编辑此绘本时,没有用以往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而是用一蓝一黄两个近乎圆形的抽象色块,来象征两个孩子,他们通过拥抱、玩耍,创造出新的颜色,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冒险,在本绘本中独特的故事情节以及色彩语言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为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本绘本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画面,让幼儿描述所看到的场景和人物,采用对话练习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2.在绘本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我妈妈》绘本中,该绘本主要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文字,让幼儿们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在《我妈妈》绘本中,画面丰富多彩,具有丰富细节,有利于通过细节学习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画面,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们是画家,你们会如何描绘自己的妈妈呢?”随后,引导幼儿在画纸上将自己心里的妈妈绘制成画,在此过程中幼儿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对妈妈的各种形象以及特征进行描绘,并在绘画结束后通过分享的方式描绘自己的创意,提高幼儿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3.“绘本+”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融合。对于幼小衔接教学而言,绘本不仅是简单的教学素材,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家长或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绘本中的内容,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比如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幼儿的各种学习能力。例如,在《小猪变形记》绘本阅读教学中,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阅读绘本的图与文,学会模仿绘本中的语言进行说话及想象练习,引导学生明白“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

4.在绘本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绘本中的故事和图画具有丰富的探究性,幼儿通过绘本阅读的方式,能够对故事中描述的现象、问题以及各种人物形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活动。为提高绘本融合教学效率,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可以融合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潜移默化培养幼儿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