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视角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

2024-12-04崔悦

师道·教研 2024年11期

英语阅读教学通常分为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三个环节,如何在这三个环节适切地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读前:阅读兴趣与阅读思维的激活

读前环节,是阅读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熟悉话题、预测内容、活跃思维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可以激活课堂与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能为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作铺垫,从而优化阅读教学课堂。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切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结合文本,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为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例如,在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下)Module 1 Unit 3 Our School in the Future单元中,第三单元围绕“未来的学校”展开,基于文本分析,本单元聚焦的问题即What will your school be like in the future?在读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图片,分别是过去的学校情境、学生现在的学校状况、未来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三组不同校园图片的对比,提问Which school do you like?Why?学生可以通过三组照片明显的区别进行描述,让学生不仅能表述出喜欢哪个类型的学校,更要说清楚原因。在不读文本的前提,通过图片将学生吸引到主动阅读文本中去。

同样地,教师激活学生思维意识,也可以通过音频或视频。如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Module 4 Unit 11 Children’s Day单元中,在读前部分,教师可以展示一个视频,描述印度、加拿大、泰国、中国四个国家的儿童节。并向学生提问:Look at the video. What festival is it? What’s the difference?学生结合视频内容以及生活常识,先回答出这是儿童节,以此展开四个不同的国家的儿童节活动。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提出有效性、有梯度的问题,如不同国家儿童节的时间、天气、家庭活动等。以问题为主导,搭建框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梳理信息,提取语篇主旨内容。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关联问题

实践证明:当学习材料来自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如何让阅读文本生活富有生命力,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阅读文本中的问题设计体现关联性和渐进性的关系。在文本导入部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借助事物之间的联系设计问题,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促使其联想新知,达到激活思维并启发阅读联想的目的。

例如,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Module 4 Unit 10 My garden中,关于种植,教师首先提问:“Do you know how to plant a flower?”曾经有过种植经验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分享种植花草的过程。紧接着,教师问学生关于植物生长的过程,以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通过系列问题设置,激活了学生相关语言知识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从而促使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中,吸收文本知识。

(三)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内驱力

巧妙的悬念设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预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图片或某一句话进行问题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Module 3 Unit 9 A friend in Australia中,教师可以展示圣诞老人穿短裤的照片。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向学生提问:(1)What festival is it?(2)When is the Christmas?(3)What does the father Christmas wear, why?巧用读前设疑,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从而激活兴趣,为阅读活动作好铺垫。

二、读中:阅读理解及思维拓展能力的加强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课更重视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的锻炼,这也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抓住文章核心内容,突破阅读中的重难点。教师要通过问题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用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条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为此,如何有效利用问题链这一重要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提高其阅读理解及思维拓展能力至关重要。

(一)抽丝剥茧,建立问题梯度

问题的设置必须合适有梯度,避免过易或过难。为此,教师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要基于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确保问题的梯度性,提问要有思维坡度,达到对信息链的有效激活。

例如,在教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 Module 3 Unit 7 My day中,在讲授时间表及对应活动的课件设置中,创设情境。Tuff因时间规划不合理,导致上学迟到,一系列连锁后果导致心情不愉悦。为此,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效解决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通过梯度性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发现Tuff的问题所在,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并学会表述。如在最开始提问:Does Tuff happy?What happened to her?学生在课程进展中带着问题思考,然后回答。随即教师继续深入挖掘并提问:Why does she go to bed late every day? What does she do at+time?学生在问答的反复操练中掌握时间的使用及表述。随即,教师抓住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契机,激发学生思考。继续提问:Is it good to do homework after ten o’clock? What should she do?通过问题链设置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挖掘内涵。

(二)设置发散性问题,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基于阅读文本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发散性思维训练,这对于学生思维拓展与探究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Children’s Day 一课中,说到儿童节一天的安排,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环节的活动进行发散性提问。如What can you show at the party?或 What do you want to do with your parents?What do you play with your friends?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设计发散性问题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激活思维,复习旧知,展现自我,最大化实现教学效果。

三、读后:内涵理解及思维价值的提升

阅读课程不应该只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也要对语篇的内涵及价值取向进行提炼,形成批判性思维意识。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设置评价性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协同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内涵理解,提升思维价值。

(一)评价性问题,锻炼审辨性思维

锻炼学生审辩性思维,就是要学会不懈质疑,懂得包容异见,能做到力行担责。评价性问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在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Module 1 Unit 1 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那篇课文中,不同的人摸到大象时的描述也是不同的。教师提问:Who is correct? Who is wrong?学生回答后,教师由此引导:We can’t take a part for the whole.这即使评价性问题,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辨性思维。

(二)开放性问题,助力迁移创新

在读后提升活动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加强迁移创新。在教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下)Module 4 Unit 12 The ugly duckling中,讲到丑小鸭经过漫长的严冬和重重困难,长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教师也接着提问:If you are the ugly duckling, what would you do after becoming the beautiful swan?学生会基于此问题发挥想象,运用所学旧知进行故事后续创作。这不仅挖掘他们的语言潜能,而且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