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初探
2024-12-04董燕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下面以《灰雀》一课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
一、紧扣语文核心素养思维目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注重培养学生自觉阅读、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目标是从“阅读、表达、思辨”三个角度来整体设计的,教师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思辨性能力,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逐渐达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思辨能力。紧扣语文核心素养,我把《灰雀》一课教学确定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并把这一课的思维目标确定为:通过读文本,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用心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我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以开放的学习活动为主,创设了“福尔摩斯侦探”的学习情境,包含梳理文意,了解案件信息;寻找证据,了解案件真相;揣摩心理,感悟人物品质三个学习任务。通过读课文中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运用“疑问——小组讨论——发表观点”的思维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发表观点,锻炼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使思辨性能力得到提升,引导学生经历学习探究的过程,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善于挖掘课本中的思辨素材
教师要读透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中符合“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内容,结合思维目标,设计好思辨性学习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表观点中上产生思维火花,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适合“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科普类文章。第二类是说理类故事。由此,教师要读透课本内容,充分利用好课本,设计好学习活动,以及围绕思维目标设计好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果现行版本的课文中没有直接可以用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课文,教师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对文本内容进行重组,开展学习活动,活跃学生的思辨思维。例如,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时,教师提出思辨性问题:灰雀到底是不是小男孩抓走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依据课文说说你的想法和观点。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观点寻找合理的证据。当孩子们认为灰雀是小男孩抓走时,教师可以播放课文朗读的视频,然后继续追问:既然你们认为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那么小男孩为什么不承认呢?列宁又是怎么知道是小男孩抓走的?引导学生深入反思故事背后的意义。如果思辨性话题设计得当,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三、巧妙设计思辨课堂的策略
学习任务群是指学习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如何设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呢?我们可以从“提问”这个策略入手,让“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课堂教学切合思维发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侧重于“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来体现语文知识体系的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从阅读的方面来说,要求学生自己读懂文本,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提炼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以及看法;从表达的方面看,要求学生结合总结的生活经验,敢于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见,“提问”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产生的疑问、与同学交流自发的提问等等,是学习的内驱力,是思维得到锻炼与提升的好机会。学生形成思维能力的基础是疑问。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问,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课堂教学时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懂文本,充分读懂了文本之后,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质疑,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多样性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特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