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高效课堂探究
2024-12-04刘钰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到来,像是一股源头活水,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大的信息容量、生动的图文展示、强烈的视觉冲击、便捷的操作手段……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便利无可替代,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为语文高效课堂插上奋飞的翅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打造“沉浸式”课堂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手段。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和背景,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目的;播放课文朗读视频,让学生被精彩的画面、动情的朗读所吸引,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放映历史画面,再现悲痛场景,提醒学生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如学习《黄河颂》这篇文章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课文的朗读视频,当黄河九曲连环、波涛澎湃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大家都被它壮观磅礴的气势所深深地震撼了,被悲壮激昂的朗诵所打动了,仿若大家就站在黄河边上,与黄河对话,感受着黄河的怒吼咆哮。与此同时,学生们理解了黄河所象征的中华民族抵御外敌时伟大坚强的精神,并在朗读时读得深情而投入。
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有很多名家大作、经典美文,所以语文课堂就是发现美、欣赏美、品鉴美的过程。师生徜徉于文学海洋之中,撷取一朵朵知识“浪花”,是多么惬意的事!信息技术就是把“语文之美”呈现出来的一个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湖光山色、四季变幻、民俗风情……一一展现在师生眼前,大饱眼福之时,也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学生的情趣。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绚丽多彩的春天的视频,并配上欢快悦耳的乐曲,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春的气息,鉴赏春之美。完毕让学生对着五彩斑斓的春景图进行配乐朗读,学生被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所深深吸引,并受到感染,读得认真投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仿若置身其间,读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整合资源,增强语文素养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各大网站、学习类app、班级学习群等网络渠道,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合、提炼,择优而用,摒弃不良信息。把整合后的学习内容或资源与他人分享、探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改、整合,不断完善。如在学习《邓稼先》后,让学生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去搜集、整理科学家袁隆平、钱学森、杨振宁等人的事迹,并为他们设计颁奖词,学生们兴致盎然,汇报成果时个个准备充分,积极发言,无形中对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爱党爱国的精神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特别是在阅读同一个主题的多篇材料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补充,让知识不断地得以拓展、充实。如在学习完《陈太丘与友期行》,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搜索有关诚信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巩固知识点,还可以查找积累有关“诚信”方面的小故事、名言警句等。
四、优化教学方式,促进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保障,特别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名师教学视频、优质课件、全面的教案内容……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非常便利有用的参考和借鉴。如我在教学《孙权劝学》时,从“希沃白板”软件上下载了几位同行的优质课件,根据自己班级学情进行挑选、整合、修改课件内容,然后再从其他网站搜集下载“劝学”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谈谈感想,悟出诸如“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的道理。面对丰富而充实的教学资源,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效果显著。信息技术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也有极大的作用。如在学习《驿路梨花》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谁才是小茅屋的主人?”“为什么要以驿路梨花为标题?”“从此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等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组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学生利用不同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查找相关信息,成员间进行讨论整合后,向大家汇报。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