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美术馆发展文化产业研究

2024-12-04徐骄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11期

[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成为每个当代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产业的繁荣符合人们精神生活的现状,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坚持自己的特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属性,对于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美术馆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创新与文化发展的综合拓展之路,只有这样,我国的文化市场才能够更加繁荣,人们逐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被更好地满足。

[ 关键词] 美术馆;文化;产业

美术馆是展现艺术、实现文化传播与文化输出的重要场所。一个功能完善的美术馆,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文化需求,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美育的重要“课堂”。在美育强国的时代大背景下,美术馆应当发挥更大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流通桥梁功能。美术馆在推行全民美育的事业中,具有学校美育、家庭美育及其他载体都无法取代的全民社会美育作用。美育首先是通过艺术对审美思考的启蒙,其次是对人生观的构建,当前我国推行美育强国计划,美术馆这个艺术空间载体的价值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美术审美和精神美学,用创新的、艺术的形式重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同时和所有人发展深度的互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因此,新时代的美术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要认真考虑文化属性、美育属性,在产业拓展中不断尝试新的发展模式,真正让人们有意愿走进美术馆,同时带着收获离开美术馆,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我国的文化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以本土艺术为中心,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展现艺术家魅力

传统的美术馆以展示艺术家的作品为主。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影响,之前的美术馆喜欢举办一些名家名画的展览,以作者的名气吸引观众,从而维持美术馆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模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和产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更新,以及互联网思维的发展,这样经营的美术馆已经无法与时代的要求深度匹配了[1]。为此,新时代的美术馆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更具特色和先锋性的艺术内容来吸引新的观众,以更具独特魅力的本土化的展览为中心,积极迎合时代发展中的民族特色,将现代与传统进行融合,全面展现新时期艺术家的魅力,给予更多艺术家以发展和创作的空间。同时,穿插名家名画的展览、当代与古代的融合,真正发挥美术馆的文化载体属性,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获得审美的提升及文化的洗礼,以创新、拓展的姿态真正繁荣我国的文化产业。例如,莞城美术馆探索广东本土文化和艺术,并融合我国近现代传统文化的艺术类型,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拓展市场的同时更加满足当前人们对于文化产业的需求。莞城美术馆全馆由大堂、两个楼层的陈列厅、珍品厅和办公室组成。一楼陈列厅面积为880 m2,展线长度为260 m。二楼陈列厅内有两个子厅,面积共约400 m2,展线长度为135 m。珍品厅有3 个子展厅,面积共460 m2,展线长度为150 m(图1)。现代化的设备应用在美术馆的日常管理中,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位列“广东四大名园”的东莞可园就在美术馆西侧不远处。该园落成于咸丰八年(1858 年),居巢、居廉在此创造了没骨法、撞粉法花鸟画。而它的筹建者张敬修,亦是一位书画琴棋样样精通的南粤才子。在外人的刻板印象中,东莞是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沉积的文化内涵远不如其他古城,但实际上,这里在历史上也诞生了很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他们可能知名度不高,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东莞地区文化的“尘封的名片”。如何让世人了解这一“名片”,是莞城美术馆在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浪潮中需要深刻思考的内容。

2008 年开馆伊始,莞城美术馆便制订了可长久实施的“东莞本土艺术家推广计划”。首先选择的艺术家就是清末的跨世纪艺术泰斗邓白,他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历史交接的时期,身上有着现代艺术的痕迹,同时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浸润。他集工艺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书画家、陶瓷艺术家、工笔花鸟画家和博士生导师多重身份于一体,直到86 岁高龄才正式退休,艺术成就很高。

2014 年12 月25 日举办的“向经典致敬:写其心·传其神——邓白艺术回顾展”系统地回顾了邓白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力,展出了艺术家的陶瓷、书画、著作近100 件(图2)。其于1992 年11 月无偿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的作品共分三类,即工笔重彩花鸟画,敦煌、永乐宫壁画临摹稿与黄山写生稿,以及诗词行草书类作品。为突出邓白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成就,莞城美术馆还特别策划了“薪火相传篇”部分,对与邓白有师承关系的艺术家们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一次集中梳理与推介,展出陶瓷、国画作品83 件。该展览入选2015 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其间共吸引观众4008 人,参观团体16 个。此次成功的展会经验为莞城美术馆开创了一个以本土艺术为中心、融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展现艺术家魅力的新途径。随后,美术馆又以近代著名美术家为主题开展了多次展览。

在成立十周年之际,美术馆举办了“天骨超俊——张穆艺术研究展”,集中反映了张穆工诗善画的一面,其间参观人数过万。莞城美术馆的经验为当前美术馆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路径,即挖掘本土资源,以艺术家的作品和魅力说话,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潜能和魅力,以实现美术馆促进下的文化产业的繁荣。

二、以现代化技术增强体验感,让整个美术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现代化的技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应用和各种硬件设备的更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与时俱进,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方法,以提升人们对于文化作品和产品的兴趣,从而繁荣文化市场,形成促进发展的合力。对于新时代的美术馆来说,应用好现代化的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美术馆参观的体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美术馆中。

例如,当前的虚拟现实(VR)技术和现实增强(AR)技术能给予人们更加真实有趣的体验感。利用VR 眼镜,可以让参观者穿越时间,进入作者创作的时代,完成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加深参观者对于作品的印象,给予参观者更加丰富的体验。同时,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影像等更加全面地展现一幅美术作品的全貌,甚至还原当时作者的创作背景,增加参观者的沉浸感,从而更加多方面地感受美术作品的震撼性,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2]。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使得美术馆达到现代化和传统的有机结合。对一些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方式更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年轻人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达到文化产业繁荣的目标。此外,文化馆可以积极探索数字化的内容,如建立“云展厅”,以网络数字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美术馆,提升美术馆的影响力,基于此来设定一些基于美术馆特色的文创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销售,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的市场,获得体验感的提升。

三、发挥美育功能性,将其打造成为学生游学成长的“第二课堂”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对美育的要求,是从传统文化振兴到科技振兴的要求,在这一社会功能要求下,需要推行美术馆从作品运营到桥梁运营的转变,承担全民社会美育搭建文化流通的使命。全民社会美育的教育架构是对青少年进行国家历史、家国文化和中国式精神美学的启蒙教育,对青年人进行中国文化的表达和中国人精神审美的现代化应用思考,对中老年人进行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生命观的思考,打造美育的“第二课堂”是新时代赋予美术馆的新任务。为此,美术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体现这一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繁荣文化市场,提升文化自信,让青年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实现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3]。

以莞城美术馆为例,在发挥美育功能的过程中,美术馆站在美育的角度,以学生感兴趣的情节为切入点,努力制造出让中小学生感到熟悉、轻松、愉快且便于形成知识记忆的文化艺术氛围。此外,莞城美术馆也将各校教师的“美术培训”纳入重点,通过名家示范、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为奋斗在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进修机会。

以步步高小学为例,每次来美术馆上课之前,教师都会准备好资料导读,然后制作学习任务单,对学生进行分组。上课的时候,会让各组的小组长带着大家进行观展、临摹,教师则起到把控课堂节奏的作用。根据每个学校的美术特色(水彩、版画、陶艺等),各校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和展览内容上课。美术馆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需求,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理论+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的审美品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学校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在美术馆中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学生们对于参观美术馆的兴趣逐渐被培养了起来。基于学生的情况,美术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针对学生的美术馆活动,“小小讲解员”就是美术馆发挥美育功能的一次有效的活动尝试。第一批“小小讲解员”活动推出正值莞城美术馆承办2014 年度全国美术馆年会。小学生们媲美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级别的讲解,瞬间征服了一大批前来参加年会的外省市同行领导,这次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提升了美术馆发展的信心,也明确了当前美术馆发展的目标。趁着“小小讲解员”的热度,美术馆继续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真正将美术馆的文化载体属性体现在学校的美育教学之中[4]。把“展览进校园”项目进一步升级,莞城美术馆整合既有资源,将展览及相关体验、讲座等活动推向更广的社会层面,活动被更名为如今更广为人知的“行进中的美术馆”。2019 年,“行进中的美术馆——莞城美术馆馆校共创美育基地”项目被评为“广东省级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也成了东莞唯一美术馆界的省级示范项目。

莞城美术馆在美育功能上的探索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无论是思路上还是发展模式上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是美术馆拓展自己文化属性的关键所在,只有发挥自身的美育功能,才能更好地完成美术馆现代化理念和经营模式的转型,从而真正拓展文化产业的内涵,更好地发挥其文化意义上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四、结语

新时代的美术馆承担着诸多的责任和职能,要在清晰地认识自己职能的基础上开展美术馆的建设和展览内容的完善,发挥其文化产业的属性,不断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提升美术馆运行的效率,真正为繁荣文化市场、提升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5]。

【参考文献】

[1] 蓝庆伟.美术馆商业化与商业“美术馆”[J].上海艺术评论,2022(05):51-53.

[2] 王茂琦.探析文化产业园区内公立美术馆的独特性及其影响:以深圳市大芬美术馆为例[J].大众文艺,2020(09):127-128.

[3] 龙玲玲,涂娟.数字化美术馆教育模式探析:评《现代美术馆教育与经营》[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120.

[4] 刘天玉,吴美珍.美术馆社会职能的转变及其管理方式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美术馆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2):165-166.

[5] 冯文华,赵栋.新时代民营美术馆经营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以杭州国大·恒庐美术馆为例[J].书法赏评,2018(06):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