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里的“街嫂茶室”:“一杯茶”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4-12-03邓琳琳
初冬清晨6点,薄雾笼罩着临涣古镇,老街上林林总总的茶馆已开门迎客。茶馆外,拉二胡、弹琵琶、唱大鼓戏的民间艺人,吹拉弹唱,开始调试音律……
这是一座位于安徽淮北濉溪县的古镇,延续了600多年喝“棒棒茶”的风俗。“棒棒茶”是由红茶梗用当地泉水沏泡而成,色艳味香,入口绵甜,当地人宁可三日不饮酒,不可三餐无茶饮。
在茶馆里边喝茶边唠嗑,每个犄角旮旯发生的事儿都涌了过来。遇事到茶馆里说道说道,找大伙儿评评理、说说和,不知不觉中成为当地淳朴的民风。
于是,茶喝淡了,情喝浓了,事喝了了——家和万事兴。
茶馆里有“娘家人”
老街中段有一家怡心茶楼。茶室的木制墙面上,挂满了制茶、品茶的老照片,桌面铺着青花瓷图案的老粗布,上面摆放着紫砂壶等老物件……这是一家百年茶楼,张秀侠作为第五代掌柜,已经营茶楼近30年。
捅开老虎灶,冲洗铝水壶,烧上龙须泉水,张秀侠麻利地忙活着。很快,炉灶上的水“咕咚咕咚”烧开了,早起的大爷大妈踏进茶室,自己抓一把茶棒棒,自己兑水——神奇的是,用当地泉水沏茶,水高过杯沿也不会溢出。
到了早上七八点,茶馆里已宾客满棚,老人居多,1元钱可以喝上半天甚至一整天。在烟气茶香的氤氲中,时间放慢了脚步。
张秀侠爱穿旗袍——那种棉布质地的,晕染着碎花图案,得体雅致,与茶馆的安逸相得益彰。有人说旗袍得要有点阅历的人才能穿出神韵,说的大概就是张秀侠吧。在怡心茶楼,张秀侠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阿庆嫂”。因为她不仅擅长经营茶馆,还擅长以茶疗愈人心。茶馆里故事多,张秀侠招呼着乡邻,遇到谁家有家庭矛盾了,她就沏茶、添茶,帮着说和说和……
在临涣镇,热心肠的街嫂可不少。于是,2019年9月,在淮北市、濉溪县妇联的指导下,临涣镇妇联利用茶馆人流量大、受众多、信息传播快的特点,以及女性善于沟通和共情的优势,在怡心茶楼挂牌成立“街嫂茶室·妇女微家”,聘请村妇联主席杨延任主任,负责开展日常工作。2022年10月,第二家“街嫂茶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站,在临涣沈家大院茶馆成立。
“茶馆里有娘家人”的消息在古镇妇女群众间流传,怡心茶楼老板张秀侠、商会代表李兆梅、村干部李书娟、村民代表黄颖和周学玲、司法干部李婉春、社会组织机构教师杨敏等社会各界妇女陆续加入“街嫂”的队伍。
“点单式”选街嫂
第二家“街嫂茶室”所在的沈家大院茶馆,是当地规模较大的一家茶馆,有宽敞亮堂的院落、吹拉弹唱的舞台,每逢晴好的日子,茶客们在院子里围桌而坐,聊天、喝茶、下棋、听曲。室内的墙壁上,“街嫂调解一杯茶,化解纠纷护万家”的宣传语朴实亲切。
在这里,因家事纠纷找过来的乡邻,可以由任一位街嫂进行调解,也可以“点单式”指定街嫂来唠一唠。
80后的杨延是“街嫂茶室”的总负责人,性格温婉,为人谦和,笑容明媚,大家都喊她“小暖阳”。她善于换位思考,以情动人,在调解工作中让当事人感到温暖与尊重。“阿敏老师”杨敏是一位社会组织机构教师,面对家庭教育中那些让家长“头大”的难题,她总能通过心理疏导方式给出解决思路,不少婆婆媳妇都和她以“姊妹”相称。
“春妹子”李婉春是镇上司法所工作人员,在调解的同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普法宣传巧妙融入,情、理、法并用,更有说服力。“书娟大姐”李书娟是临涣村党总支副书记,性格豪爽,做事果断,是众人佩服的“街长”——大姐的话,要听!
52岁的李兆梅是镇上一家农用物资商店的老板娘,尤喜说媒,30年间撮合了300多对情侣,闹别扭的小情侣会来找信得过的李姐诉苦。经营电瓶车生意的周学玲耐心细致,婆媳矛盾到她这里都能一一化解。快递驿站老板娘李兆芬特别喜欢孩子,留守儿童家庭遇到困难,她第一个上门去解决。
大方泼辣的黄颖,能说会道,从小就生活在老街上的她熟门熟路,有难就帮,街坊们有事都愿意找她评评理。江海燕是沈家大院茶馆合伙人,善于观察,在经营茶馆时,总会留心收集婚姻家庭纠纷信息和妇情民意……
一位位街嫂热情细心,小女子有大智慧,更有大能量。
街嫂调解“一杯茶”
在这里,街嫂们发挥女性善于沟通和共情的优势,将当地“一杯茶”调解法创新发展到婚姻家庭调解工作中。
“来,来,来,喝杯茶消消气,跟街嫂说说,你们哪里‘不得劲’了?”街嫂们把当事人请到茶室,听取“家长里短”,通过实施以茶暖人心、以茶述纠纷、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等调解“七步曲”,让当事人“红脸进门,笑脸出门”。
五年来,两家街嫂茶室已接待来访妇女群众1500人次,累计调解各类婚姻家庭矛盾纠纷300余件,有效化解率达98%,并开展理论宣讲、法制宣传、妇女维权等活动80余场次,在氤氲茶香中,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平日里,街嫂们开展“微宣传”,进行“微议事”“微沟通”,实施“微援助”“微关爱”,经常与妇女群众拉家常、聊生活,坐车、走路遇上聊一聊,田间地头干活也聊一聊。热心的街嫂们还是巾帼志愿者,走访帮助困境妇女,陪伴关爱留守儿童,做妇女群众贴心的“娘家人”。
2023年,“街嫂茶室”负责人杨延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称号;2024年,“街嫂茶室”婚调室被选树为全省首批“皖家平安”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示范室。
“自古家和万事兴,离不开妇女这群兵。妇女维权共携手,纾难解困刻不容。发现问题及时报,雪中送炭见真情。妇联好比雨中伞,又遮雨来又避风。妇女维权任务重,社会和谐现职能……”
这天,沈家大院茶馆的舞台上,淮北大鼓传承人正在通过传统说唱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宣传基层妇联组织“看、听、问、帮、报、想、讲、记”的维权“八字工作法”。舞台下,临涣镇的街坊们品着“棒棒茶”,听着大鼓戏,聊着家常话,“一杯茶”托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