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视域下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的历史经验、机制与路径研究
2024-12-03史琳琰张彩云胡怀国
[摘要]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共同富裕又进一步保证了高质量发展的持续运行,两者相辅相成。消费不仅是高质量发展运行的重要方式,更是落实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连接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重要纽带,文章将之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通过对消费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机制分析,明晰了消费规模扩张→消费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积累对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发掘出以消费促进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机制;进一步的协同效应检验发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度由初期的勉强协同进入良好协同阶段,消费驱动下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结合中国的现实条件和发展需要,最终形成了政府和市场合力提升个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以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的协同发展路径,以期从消费视角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共进提供一定方案,也为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消费驱动;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人力资本;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0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24)12-0001-13
一、问题提出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成为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一大特征。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构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可形成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供给[1],进而促进个人收入水平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和必然路径。与此同时,共同富裕能进一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带动社会整体的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2],夯实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基础,进而成为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推动力。因而,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能够形成相互推动的逻辑循环,而消费则是内化于这一循环的关键驱动力。从消费视角切入,在理论上厘清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机制,探索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路径,为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依托消费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动力机制和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数量型增长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亟须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以劳动生产率提升为重要特征的效率驱动型发展[3],通过消费扩容和梯度升级以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将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无疑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4]。居民福利水平由消费所决定,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也意味着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品质的同步提高,消费也成为解决人民群众需求,切实实现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实际手段和有效方式[5]。消费升级能够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6],在即将迈入高收入阶段的国家,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形式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应成为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7]。可见,消费成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的新动能,而人力资本积累则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如何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实现消费规模扩张→消费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积累这一链条,不仅成为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协同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消费驱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共进的长效路径。
二、历史经验:消费与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
史琳琰,张彩云,胡怀国:消费视域下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的历史经验、机制与路径研究
2024年第12期
纵览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消费理念由节减以增加资本积累向鼓励消费的转变,充分肯定了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了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出口拉动向依托消费的转变,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来源之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发展的较高阶段,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重视消费主体,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消费数量和消费品质的提升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因而,经济发展模式向消费驱动的转变内涵了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践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效率优于公平增长模式下的节减性消费及其重要性
斯密[8]323指出,一国的现有财富最终取决于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推动了经济发展,主张减少消费以促进资本积累,“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与妄为。一个人节省了多少收入,就增加了多少资本”。同时,斯密也进一步指出私人财产体制应保持不平等的收入分配以提高资本积累率。李嘉图[9]196与斯密一样,也将资本积累视为一个国家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并提出节俭开支尤其是奢侈性消费的减少是促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穆勒[10]91同样认可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应减少消费,“消费少于生产,就是节省;这就是资本赖以增加的方式”。与此同时,在斯密看来,相比个人收入而言,人们能够消费的商品数量和质量对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尤为重要,他提出消费品满足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财富多少的标准,不仅肯定了消费的重要性,更体现了消费是共同富裕内在要求的意蕴,“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8]29。李嘉图[9]195也持有类似观点,“一个人的贫富程度取决于他所能支配的必需品和奢侈品的充足程度”。从中可看出,消费不仅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更是人们物质财富、生活水平的直观表现,由于当时的经济基础薄弱,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共同富裕也只能成为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景。
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短缺经济条件下,以消费推动生产不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从表1可以看出,农作物价格连年高涨,英国在大规模工业化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仍不能满足全部人口的生活所需,这一时期的发展处于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阶段。尽管这一时期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尚未提升至理论高度,但实践中消费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却发生着深刻变化。消费得以增长的基础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消费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社会转型[11]。例如,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多样化和高品质产品的需求,英国建立了以仿制为主的进口替代产业,这不仅极大地刺激了生产技术创新,也加快了以消费为基础的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贸易扩张,而人们日渐提升的消费需求也开始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消费所起到的刺激经济变迁的作用在18世纪经济和社会史的解释中较少被提及,或被模糊处理,但它们对于工业化本身却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鼓励消费背景下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理念的探索
资本主义在18世纪以后有了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在资本积累和工业革命所创造出的大量社会财富影响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19世纪中后期以来,“消费至上”的思潮在新兴中产阶级群体中日益盛行,“炫耀性”消费成为人们彰显自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主要方式。到了19世纪末期,以凡勃仑和桑巴特为代表的学者,突破了斯密和韦伯等学者确立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理论框架,他们不仅逐步认识到人们需求中的消费升级趋势,关注到了消费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并认同消费尤其奢侈性消费是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一国工业化时期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中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物品的品质、种类和精致度的关注,对外国进口货物的迷恋,在17世纪后的英国成为激发人们改善本土制造产品的动力[13]44。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门格尔[14]201也相信,“进步标志是知识不断增长、产品日渐丰富、经济体制和关系越发复杂和稳定,并更好地满足人类需要”。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的体制性、机制性架构日趋完善,发展的最终目的仍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由此也可看出,在日益增加的消费驱动下,人们对高质量发展模式有了初步认识与探索,并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有了极大提升。
马歇尔[15]260尤其肯定了高层次消费中教育支出对人们提升自身能力,增加发展机会的重要作用,“教育仅仅当作是一种投资,使大多数人有比他们自己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将是有利的。因为,依靠这个手段,许多原来会默默无为而死的人就能获得发挥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开端”。这一消费思想正契合了中国当下通过高质量发展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以提升人们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凡勃仑[16]70通过讨论有闲阶级的形成过程及其地位和价值,认可了消费尤其是炫耀性消费的积极作用,并认为高层次消费成为个人区别于他人并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手段,“在社会中人际接触最广泛、人口流动最频繁的部分,消费被最为充分地当作提高声望的手段,人们也最为坚持于将其当作体面性的一个要素”。桑巴特[17]190进一步提出,消费不仅塑造了欧洲的商业化进程,而且对技术进步、变革都产生了推动作用,“欧洲农业在技术和经济上的调整大都是由富裕阶层对奢侈品需求的增长带来得。甚至到19世纪依然如此”。尤其是二战之后,与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不同的是,凯恩斯极力宣扬“消费”是善举,主张通过扩大需求以缓解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问题,再次彰显了消费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重要联系,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凸显。
(三)后工业化时期:以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
为实现经济起飞,大规模工业化时期的投资比重较大,随着经济走向成熟阶段,消费逐渐代替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如罗斯托[18]54所指出的,“在大众高消费时代,主导部门比在过去各阶段愈益依赖于需求因素”。在加尔布雷斯[19]229看来,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对提升人们的素质,推动技术进步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他(她)们的质量和数量有赖投资于他(她)们的教育、训练和机会的程度。它们是技术变革的来源。没有它们,对于物质资本的投资还是可以带来经济增长,但它将是和技术停滞结合的没有效率的增长”。加尔布雷斯从消费升级促进技术进步的角度申明了消费对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鲍德里亚[20]60也将消费过程上升为生产能力的形成过程,实际上认同了消费-生产的一体化,消费层级越高,形成的生产力也就越强,因为“消费的真相在于它并非一种享受功能,而是一种生产功能”。到了后工业化时期,通过消费尤其是消费升级以形成发展内驱力的思想认识更为普遍,这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反观中国经济发展,亦经历了“重生产、轻消费”以实现经济更快增长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的转变,这对于中国如何在大众高消费时代依托消费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如果没有对人的大量投资,就不能享受现代化农业的硕果,也不能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富裕,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在舒尔茨[21]看来,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已明显改进了工作质量,而这些质量改进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根源,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可以解释每个工人实际收入显著增加的大部分原因。尤其是,相对于非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实现收入更平衡的增长,减少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21]51。正如坦齐和舒克内希特[22]147-149以智利、韩国和新加坡为例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分析所发现,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一直都很强调人力资本形成,政府在大多数小学和中学教育以及一部分高等教育的提供和融资中起着主导作用,与1960年工业化国家的同类支出相比,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医疗和教育支出一直较高,普及高质量教育和人力资本在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被置于优先地位,例如,韩国在1990年的教育支出提升至GDP的6%,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完全一样,并迅速成为世界上接受正规教育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力资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消费价值的重要性也愈来愈体现为教育、医疗等高层次消费支出对人力资本提升的作用。因而,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向消费驱动的转变,提升居民消费层级,不仅是对后工业化时期提供效率补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人们提高自身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
三、理论机制: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快速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但同时也伴随较为显著的收入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驱动成为中国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日益凸显,消费规模显示了其对稳定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性,消费升级则意味着消费由“量”变到“质”变以推进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提升人力资本以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渠道。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经济发展的量,且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兼得量与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不断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一)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以高质量消费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增加居民收入
经济增长是共享发展的前提基础,在发展中可以使收入分配问题逐步得以解决,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也是经济增长的自然结果[23]。高质量发展强调发展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共同富裕理应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为共同富裕注入动力,这也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实践基础和内在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消费,能够形成以知识消费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机制[24],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消费支出的增加可以直接加速提升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劳动者收入[25]。由于教育、医疗等发展型消费支出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能够改善人们获取收入的能力、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居民消费扩容提质也成为全社会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提高生活质量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路径依赖。因而,高质量发展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升了居民获取收入的能力,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发展成果的不断累积逐步实现最终目标,这也是中国从具体国情特别是人口规模巨大特征出发而作出的现实路径选择。
(二)以共同富裕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夯实发展内生动力
高收入意味着更优质的教育、医疗,贫富差距悬殊限制了社会底层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及发展能力,这不仅会阻碍长期经济增长,且贫富分化加剧导致居民消费不足,地方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极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推进。因而,收入不平等会通过消费波动有碍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并对人力资本积累构成梗阻,从而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增长。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较于高收入群体而言,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能更有效地增加市场消费需求,因而,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实际购买能力也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由于消费升级能够通过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提升促进创新驱动发展,进而带动经济持续增长[26-27],所以通过共同富裕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扩容提质,也成为获取以技术进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来源。
国际经验表明,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固化成为不少发达国家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而由此带来的尖锐社会矛盾也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学者们研究后认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没有形成规模大、稳定性强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巴西与韩国在1960—1980年均保持了年均56%左右的增长率,韩国由于及时采取了合理的分配政策,中产阶级比例远高于巴西29%的水平,成功实现了中等收入陷阱跨越[28]。因为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可以增加市场需求,不仅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稳定,降低治理成本,还能够提供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关键要素,即消费需求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劳动力供给[29]。中等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高、消费能力强,缩小收入差距不仅仅关乎社会公平与公正,而且有助于推动以消费需求扩大、消费结构升级引导投资流向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激发整体经济的结构性增长潜能。因而,以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壮大为重要特征的共同富裕,能够通过消费规模扩张和消费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夯实发展所需的内生动力基础,对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运行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以消费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与共享的有机统一,应在发展中实现共享,在共享中促进发展[30],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在长期中可以协同共进。从消费总量层面来看,消费增长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是保障经济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更加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社会整体有效需求,刺激生产扩大,有利于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消费结构来看,只有在人们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才会将更多收入用于发展型消费支出,而发展型消费支出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投资很大程度上由家庭财富水平决定,穷人家庭的人力资本积累相对较少,并在代际传递中具有持续性[31-32],人力资本异质性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进而影响到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在生存型消费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人们才有了消费升级的意愿和动力,即消费总量的增加是以消费升级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基础,消费的扩容、提质则共同保证了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人力资本所需。
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大规模投资趋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应由投资向消费转变,中国整体已进入中高等收入阶段,处于高收入阶段的区域,资本驱动型增长特征已逐步弱化,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对收入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应加强高层次教育人才和健康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培育,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蓄积力量。消费驱动型发展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消费升级是消费从“量”提升为“质”的“助推器”,能更有效地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向消费驱动的转变不仅保证了经济增长“量”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质”的飞跃,更契合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互促互动的重要纽带。根据“瓦格纳法则”,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的公共消费支出一般随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加,实现共同富裕以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基础,而加强分配公平、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也是以共同富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由此形成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积累→收入提升→共同富裕→消费扩容提质→人力资本积累→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这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展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遵循(见图1)。
四、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可知,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共同富裕的推进则进一步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在此,本部分在深入分析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的理论逻辑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中国经济增长驱动力由投资、出口转向消费的现实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构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通过选取2001—2021年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数据,进一步量化和检验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内在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使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借鉴孙豪等[33]对中国省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拟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对高质量发展进行构建评估。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应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直面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消费及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借鉴韩亮亮等[34]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拟从持续性、共享性和发展性三个维度衡量共同富裕的程度和水平。具体指标见表2。
(二)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关系实证
为避免主观赋权的弊端以及多指标数据重叠问题,首先,选择熵值法对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评价指标进行赋权,综合得到中国整体及各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发展指数;其次,参照任保平和杜宇翔[35]的研究,构建综合协同评价模型和协同度模型;最后,测度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度,整体及分区域分析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
Ui=∑nj=1WjYij(1)
T=αU1+βU2(2)
C=2U1×U2(U1+U2)2(3)
D=C×T(4)
其中,Ui代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各年份的综合水平指数,n代表指标个数;T代表综合协同指数,α、β的取值均为05(赋均等权重),C为耦合度,D为协同度,i,j=1,2。参照已有研究中关于协同度的等级划分,05~06之间是勉强协同,06~07是初级协同,07~08是中级协同,08~09是良好协同,09~10是优质协同。
(三)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评价及协同特征分析
由测度结果可知(如表3),全国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指数由2001年的041提升至2021年的083,各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高于中西部,2021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为086、078、069,20年来中国省域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为共同富裕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全国共同富裕指数也由2001年的019提升至2021年的057,东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2008年以来始终稳居前列,2021年达到了064,中部、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偏低,2021年均仅达到053,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始终是制约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的掣肘,如何以消费需求激发创新活力,增强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未来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发展性维度指标得分不高是制约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共享性维度指标影响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城乡发展失衡始终是均衡发展的短板,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公共服务割裂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推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和资源共享,成为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保障,而如何降低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医疗健康、文化教育消费成为未来提升人均消费支出,实现消费提质升级,助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
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度来看(如图2、图3),全国整体的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度在2001年仅为052,处于勉强协同阶段,2013年以来进入中级协同阶段,2021年协同度提升至083,进入良好协同阶段。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协同度最好、增长速度也最快,在2021年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提升至086;西部地区的协同度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区域发展政策,西部地区的协同度提升速度明显加快;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度虽仍未达到08,但也实现了由勉强协同到中级协同的改进,全国及各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同度均保持了较好的良性发展态势。2001—2012年中国处于高速增长的投资驱动型发展阶段,2013—2021年逐渐实现了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消费驱动型发展,2012年以来高质量发展指数始终在06以上的水平,提升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共同富裕指数也出现加速上升,尤其是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度变化趋势与高质量发展指数趋于一致,不仅说明了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和首要性作用,也进一步印证了新时代以来经济发展模式向消费驱动转变带来的新变化,无论是全
国整体还是各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度近年来提升都较快,消费驱动下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消费的突出作用在于为有效投资和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基础和方向,居民消费增加是发展成果的最终体现,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全体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积极而有效地促进消费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之举。
图2全国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指数及其协同度
图3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度
五、现实条件:消费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新动能
发达经济体的持续增长过程中实现了与人力资本积累有关的消费升级,反观发展中经济体ed5f4be076f8da3661d409c0ffdd00a5,消费增长只有量的提升,而并未表现出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过度依赖投资与外需及由此带来的消费不足与消费升级受限成为大多数中等收入阶段经济体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现实背景下,消费逐渐成为优化经济结构、重塑效率模式和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核心动力,形成以消费拉动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消费梯度升级以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也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的关键。
(一)人口规模巨大、人口结构转变是以消费促进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前提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人口规模达到1412亿,不仅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大经济体的人口总和,甚至也超过了现阶段所有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之和,并且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在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人们的收入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实现消费扩容提质的物质基础在逐步增强,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近年来持续下降,相比2020年的145‰,2021年仅为034‰,2022年甚至出现06‰的负增长,少儿抚养比由2020年的262%下降到2022年的248%,2022年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至218%,中国逐步由传统养小社会转向现代养老社会。适应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结构转变,挖掘老年群体消费市场,精细化少儿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推动国内消费市场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不仅有助于社会经济进步,还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与人口规模巨大并存的人口总量负增长、少子化趋势和加速的人口老龄化成为布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前提,瞄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战略目标,依托消费将人口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中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型升级,这不仅成为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根本遵循,也是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略。
(二)以消费升级塑造增长新动能是畅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的阶段性要求
到了工业化后期,工业化中期阶段以高投资、重化工业支撑的高速经济增长难以为继,潜在经济增长率及经济增速将会自然回落[36],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降速期”,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水平的经济驱动力在中高等收入阶段逐步失效,如果未来经济增长新动能无法实现重塑,将有碍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导致跨越中高收入阶段面临更大难度。从全球范围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经济体普遍遭遇了结构性的经济减速压力,伴随增长效率调整的过程,大部分国家展现出了显著的“高城市化水平与高知识消费支出”的特点。此外,消费升级不仅能有效推动出口商品的更新换代,提高海外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深度,而且还能够提升国内产业在全球生产链中的地位,从而增强其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和坚韧性,这对于构建更高标准的开放经济新制度,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以及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人力资本的核心要素是知识技能和健康,对人的教育和健康投资对于一国或个人而言回报率最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浪潮的趋势下,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要形式的消费升级已然成为一国提升经济发展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而,区别于工业化阶段的规模效率模式,消费升级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积累是未来发展中以消费为主导的新型效率模式的关键支撑点,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以夯实经济发展内驱力,这不仅有助于构建依赖高级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而且也是后工业时代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关键路径。
(三)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是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持续推进的现实需要
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之一,这表明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出现错位,为此消费应发挥对投资的引导作用,从而形成投资—消费—投资的良性循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此外,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消费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现代化进程中,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未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着力点也在消费水平方面全面提升。此外,城市化的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正面临新挑战,即如何通过结构调整弥补效率上的不足,这种趋势在结构服务化的推动下变得更加明显,而消费升级已然成为当前优化经济结构、重塑增长效率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当前大力促进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以加快新发展格局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与国际社会相比,中国目前消费占比偏低的问题依然凸显,但有待激活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近20年来各国的最终消费支出增长率来看(如图4),中国始终远超中高等收入和高收入经济体,即便在全球的消费支出增速因2020年疫情影响而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形下,中国整体的下降幅度也远低于其他经济体,居民消费支出具有较大韧性,尤其是2021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恢复力度也远高于其他经济体。此外,如图5,从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来看,中国已步入中高等收入经济体并持续向高收入经济体迈进,但中国不仅低于中高等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且与高收入经济体存在较大差距,居民消费增长尚存在较大空间。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对比可发现,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总量基数较低而增长率较快,在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过程
中,消费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愈加显著。消费不仅已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并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恢复和扩大消费也被摆在后疫情时代推动经济复苏的优先位置,“双循环”的需求驱动将更加有赖于居民消费,全面促进消费成为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得以持续推进的重要支撑。
六、以消费促进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效路径
扩大消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本质要求,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消费驱动的转变更是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因此,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推动结构性改革,提升消费品的档次和质量,促进居民消费更快更好增长,打通“消费—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循环渠道。基于前文高质量发展→消费规模扩张→消费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积累→共同富裕→消费扩容提质→人力资本积累→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本部分以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征现实为基础,针对影响消费扩容提质的居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两个主要因素,以增加人力资本为核心,集合政府和市场作用以提升个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构建出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共进,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如图6)。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消费不仅内化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发展中,同时,消费总量扩容和消费结构升级作为外驱力又进一步强化了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这一内循环的持续发展,在人力资本不断积累的路径作用下,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互联互通、协同共进。
(一)充分利用人口规模所具备的总量优势,推动消费结构梯度升级,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虽然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的一大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2020年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规模相当于美国的9145%[37],尤其是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包含了众多具备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其不仅拥有强大的创新与生产潜力,同时还展现出极大的消费力,对于高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正不断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此外,普遍的研究共识认为,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是造成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的重要诱因,然而,以医疗保健类为主体的老龄群体消费、以教育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消费也成为共同驱动国内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在当下人口质量提升,中产阶级规模逐步壮大以及人口增速减缓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强,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旅游服务、家庭用品,以及通信技术等领域成为了新的消费驱动力和产业增长的关键因素。高质量发展能充分利用巨大人口规模所具备的国内市场基础和潜力优势,以获得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以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互动推动高质量就业,促进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升
从国际经验来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中等收入国家成功转为高收入国家的社会基础,并使全社会总体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提高,这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塑高质量的新型发展模式。消费的最主要决定因素是收入,中、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渠道则是就业,当前要着力实现“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劳动者收入的内生决定性将越来越强,消费者的收入愈来愈多地取决于人力资本,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劳动者技能是关键。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蓬勃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而且通过重塑工作特征、促进机会公平进而提高了就业质量[38]。原因之一在于劳动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和信息获取能力,进而实现收入提升;原因之二是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促进了教育资源普及,为拓宽劳动者社会资本、提高人力资本创造了条件,从而进一步优化就业质量[39],且拥有更好教育技能的劳动者,更容易通过工作岗位调整或寻求新的工作机会适应技术变化。作为以工资性收入来源为主的中、低收入群体,依托技术进步及自身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劳动要素质量改进,进而为人均收入持续、均衡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就业取决于经济增长,高质量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更是提升居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应在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互动的新型增长路径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促进就业扩容提质和劳动者收入增长,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三)以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共进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偏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高但不敢消费,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意愿将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由于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保障功能有助于居民增加医疗、文化教育等优先级较高的服务性消费需求,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也成为中国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因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身就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议程,高水平、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让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回归基本公共服务性质,使全体人民平等地享有发展成果,这不仅是为普通家庭消费扩容和消费升级解除后顾之忧的良策,更是落实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此外,2013年以来,中国GDP增速破8,并逐渐放缓,加之老龄化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加大教育、医疗等发展型公共服务投入,对提高人口素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当前,中国的公共服务投入水平相对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人们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从而限制了消费水平的进一步增长以及消费模式的优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亟须公共支出向稳固居民改善消费需求结构的基础和动力的方向转变。因而,中国未来公共服务的作用将集中于发展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升,推动以消费升级带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良性循环,力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一体化协同推进。
[注释]
①
统计中所涉及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具体划分为:东部11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8省份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12省份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参考文献]
[1]高培勇,袁富华,胡怀国,等.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治理[J].经济研究,2020(4):4-19.
[2]万广华,罗知,张勋,等.城乡分割视角下中国收入不均等与消费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22(5):87-105.
[3]杨耀武,张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J].经济研究,2021(1):26-42.
[4]汪伟,咸金坤.人口老龄化、教育融资模式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20(12):46-63.
[5]林晓珊.拓展面向共同富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2-21(5).
[6]张喜艳,刘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消费升级[J].经济学家,2020(11):82-92.
[7]李实.从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着力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2):16-19.
[8]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9]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周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10]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1]李新宽.从消费视角看世界历史农本向重商的转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5):90-96.
[12]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3]伯格.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M].孙超,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
[14]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M].刘絮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6]凡勃仑.有闲阶级论[M].凌复华,彭婧珞,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17]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M].王燕平,侯小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8]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郭熙保,王松茂,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9]加尔布雷斯.丰裕社会[M].徐世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20]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
[21]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蒋斌,张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2]坦齐,舒克内希特.20世纪的公共支出[M].胡家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3]KUZNETTS.Economicgrowthandincomeinequali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5(1):1-28.
[24]张平,张自然,袁富华.高质量增长与增强经济韧性的国际比较和体制安排[J].社会科学战线,2019(8):77-85.
[25]邵明波,胡志平.居民消费高质量增长机制:优化公共消费[J].社会科学研究,2021(1):114-122.
[26]MATSUYAMAK.Theriseofmassconsumptionsocieti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02,110(5):1035-1070.
[27]ZWEMULLERJ,BRUNNERJK.Innovationandgrowthwithrichandpoorconsumers[J].Metroeconomica,2005,56(2):233-262.
[28]KHARASH,GERTZG.Thenewglobalmiddleclass:acrossoverfromwesttoeast[Z].WolfensohnCenterforDevelopmentatBrookings,2010:1-14.
[29]OZTURKA.Examiningtheeconomicgrowthandthemiddleincometrapfromtheperspectiveofthemiddleclass[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16,25(3):726-738.
[30]吕光明,陈欣悦.2035年共同富裕阶段目标实现指数监测研究[J].统计研究,2022(4):3-20.
[31]BHATTACHARYAJ,QIAOX,WANGM.Endogenousborrowingconstrainsandwealthinequality[J].Macroeconomicdynamics,2016,20(6):1413-1431.
[32]LUSARDIA,MICHAUDPC,MITCHELLOS.Optimalfinancialknowledgeandwealthinequality[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2017,125(2):431-447.
[33]孙豪,桂河清,杨冬.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J].浙江社会科学,2020(8):4-14.
[34]韩亮亮,彭伊,孟庆娜.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活跃度与共同富裕——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软科学,2023(3):18-24.
[35]任保平,杜宇翔.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耦合协同关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2):119-129.
[36]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37]武岩.日本消费升级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2022(1):44-57.
[38]张广胜,王若男.数字经济发展何以赋能农民工高质量就业[J].中国农村经济,2023(1):58-76.
[39]丁述磊,刘翠花.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7):97-114.
ResearchontheHistoricalExperience,MechanismandPath
ofSynergybetweenHighqualityDevelopmentandCommonProsperity
fromthePerspectiveofConsumption
ShiLinyan1,2,ZhangCaiyun3,HuHuaiguo3
(1SchoolofEconomics,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4,China;
2SchoolofEconomics,He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Zhengzhou450046,China;
3InstituteofEconomics,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836,China)
Abstract:AstheprimarytaskofChinesemodernization,theultimategoalofhighqualitydevelopmentistoachievecommonprosperity.Inaddition,commonprosperitycanfurtherguaranteethesustainableoperationofhighqualitydevelopment.Thetwocancomplementeachother.Consumptionisnotonlyanimportantmeansofhighqualitydevelopmentandoperation,butalsoanimportantwaytoachievethegoalofcommonprosperity.Asakeyelementconnectinghighqualitydevelopmentandcommonprosperity,consumptionisintegratedwithhighqualitydevelopmentandcommonprosperityintheframeworkofChinesemodernization.Throughthehistoricalexperienceandrealisticcondition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hree,weclarifiedtheimportanceoftheexpansionofconsumptionscale,theupgradingofconsumptionstructure,andtheaccumulationofhumancapitalforthecontinuouspromotionofChinesemodernizationanddiscoveredthiscircularlogicmechanism.Thefurthersynergyeffecttestfindsthatthecoordinationdegreeofhighqualitydevelopmentandcommonprosperityhasenteredagoodcoordinationstage fromtheinitialreluctantcoordination,andthesynergisticeffectofhighqualitydevelopmentandcommonprosperityhasbeensignificantlyenhancedundertheconsumptiondrive.CombinedwithChina’srealisticconditionsanddevelopmentneedsanalysis,acollaborativedevelopmentpathisformedinwhichthegovernmentandthemarketworktogethertoenhanceindividualconsumptionwillingnessandconsumptioncapacitytoacceleratetheaccumulationofhumancapital.Itisexpectedtoprovidecertainsolutionsforhighqualitydevelopmentandcommonprosperityfromtheperspectiveofconsumption,andalsoprovidecertaintheoreticalbasisandpracticalreferenceforhelpingChinesemodernization.
Keywords:consumptiondriven;highqualitydevelopment;commonprosperity;humancapital;Chinesemodernization
(责任编辑:张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