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荔枝春

2024-12-03余玉明

时代报告 2024年10期

荔枝是什么?

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范成大说:“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丘浚说:“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

而今,老何说,荔枝是我们老百姓过日子的“致富果”“甜蜜果”“香饽饽”。

一到荔枝春,我就想起了老何,随手便拨通了他的电话,“何叔,荔枝熟了吗?我想带家人过去采摘。”

“熟了,快来,就等你!我在荔枝园开了农庄,养有走地鸡,吃个便饭,我们小酌几杯……”电话那头传来老何熟悉的声音。

好!一言为定,明天见。

第二天下午,按老何发的定位,我从包茂高速分界出口下高速,沿着连接线行驶4.5公里来到了金竹山,远远就看见路边有一家农庄,门口站着一个人时不时张望着路上过往的车辆。

驶近一看,原来是老何。他上身穿件蓝色短袖,下身穿条牛仔短裤,皮肤晒得黝黑发亮,讲话时露出洁白的牙齿,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尽管60岁出头,但比同龄人,略显年轻几岁。

走进农庄,白墙黛瓦,四合小院,干净整洁。屋内打扫得一尘不染,大厅布置得井井有条,墙上正中央挂着“笑迎天下客”字画,可见主人待客之道。

老何的妻子,圆脸短发,面相富态,身材发福,见到我坐下来,便端出一盘红彤彤的荔枝,面带笑容递给了我一串又大又漂亮的荔枝,还说这荔枝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定要让我尝尝鲜。

我随手摘了一颗荔枝,个头大如乒乓球,色泽鲜红如霞,剥开壳露出果肉白如雪,一口咬下去美滋滋的,甜过初恋……

听见我这么说,老何和他妻子忍不住大笑,脸上乐开了花。

一下子,他们仿佛回到了40多年前的那个夏天。

老何名水祥,羊角禄段人,朝气蓬勃的后生仔。

他妻子孔土娣,山阁福居人,情窦初开的美少女。

禄段、福居虽属不同镇,但是紧密相连、情同手足。一次偶然的机会,水祥认识了土娣。从那以后,他们经常一起看戏,一起打牌,一起玩耍,快乐不知日子过,快活似神仙。

直到有一天,水祥对土娣开玩笑:“我要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我要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不过你先要把眼睛闭上,跟着我走,不许偷看哦。”

“好啊,我倒要看看你耍什么把戏。”土娣说着便把眼睛闭上,跟着水祥快活地走进了他村中那片古老的荔枝林。

来到那棵“情侣树”下,硕果盈枝垂翻枝,一树黑叶妃子笑,成为附近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首选地。这棵树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棵树身,经过嫁接,结出黑叶和妃子笑两个品种的果实,叫做“一树两味”。这棵树的神奇之处在于,大凡来过这里谈恋爱的人,大多都结婚,很少见分手。

关于“情侣树”的由来,当地流传这么一种说法。据说,唐朝时,淮南地区有一个书生,家境贫困,靠卖字谋生,在庙会前替人写信、写状纸赚钱糊口。一日,庙会前来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容貌动人,气质不凡,使书生一见倾心。书生和千金小姐为了真爱而勇敢冲破森严的礼法和家庭的束缚,一直南逃到高凉郡禄段村,以耕读、织布为生。他们自淮南而来,带来了嫁接技术。书生在自家门前的荔枝树上做了试验,把妃子笑品种嫁接到黑叶荔枝树上,没想到来年同一棵树上竟结了两种荔枝——黑叶和妃子笑。众人对此大为吃惊,又联想到书生与千金小姐的爱情故事,便把此树称为“情侣树”。

水祥叮嘱土娣闭上眼睛不许偷看,他身手敏捷地爬上千年的“情侣树”,满心欢喜地摘下一串串漂亮的黑叶和妃子笑,心灵手巧编织成荔枝花环,“啪”的一声单膝跪地,双手献上美丽的荔环,深情地凝视着土娣说:“古有一骑红尘妃子笑,今有水祥荔环定终身。土娣,你愿意嫁给我吗?”

“就你嘴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除非你帮我戴得好看,否则连门都没有。”土娣睁开眼娇滴滴地说。

对于土娣的话,水祥早已心领神会,立刻站了起来,一本正经地戴上,双手抱住眼前这位心爱的女神,土娣双手无意识地搂住水祥的脖子,他们原地旋转了好几圈根本停不下来,完全沉醉在二人世界的幸福时光里。

水祥深情地说,你是我的“妃子”。

土娣应声答道,你是我的“黑叶”。

水祥和土娣,他们俩情投意合,一拍即合,私定终身,仿佛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以那棵“情侣树”为媒,便成了他们爱情最好的见证。

很快,水祥和土娣的婚事在村里炸开了锅。最要命的是,传到了福居村,传到了孔家,传到了土娣父母的耳朵里。

土娣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听水祥及其家境情况。

村中人对水祥的评价普遍较高,左邻右舍认为水祥是位勤劳朴实、积极进取、有担当有作为的好后生。

说到水祥家境就很一般,兄弟姐妹众多。水祥在家中排行老三,头上有两个家姐,脚下还有两个细妹和一个细佬,生活在一个八口之家。

父辈没有读过书,一直在家务农,良田耕地少,旱地坡地多,缺水难耕种。屋后有口3亩大的水塘,等天上之水来解灌溉之困。很多时候,水祥一家,一靠收花生炸油卖,二靠杀猪拉猪卖肉,维持生计。

其实,土娣父亲最介意的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水祥父亲6岁的时候,他祖父就去世了,由于生活艰难,他叔叔迫不得已过继到另外一户人家。当时,在农村流行迷信这么一种说法,过继那户人家日后香火会旺过原来主人家。

正是受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影响,土娣父亲极力反对,死活也不愿意让土娣嫁给水祥,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生怕土娣嫁过去以后生活不好过,受委屈,吃苦头。

其实,土娣也是其父亲的心肝宝贝,尽管她脚下还有两个弟弟,但是其父亲对她一直疼爱有加,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到大几乎没有批评过她,更不用说骂了。

为了女儿的幸福,土娣父亲先是好声好气地跟她说:“不是水祥为人不好,而是以我们家的条件,可以帮你找户更好的人家,以后少奋斗几十年。”

土娣母亲连哄带骗地对她说:“就你这么一个女儿,两个弟弟还小,你就留下来多陪一下我们吧。”

土娣是个很有主见的人。热恋中的她,哪里还听得进父母的意见,无论其父母怎么说,她都无动于衷,眼里只有水祥,心里只接纳水祥,铁了心要嫁水祥。

气得土娣父亲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婚姻大事,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敢跟水祥在一起,我就打断你的腿。你敢从这个门口出去,你就甭想再回这个家门。”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就差断绝父女关系没说出口,但是,土娣斩钉截铁地答道:“不回就不回,我这辈子,除了水祥,谁也不嫁。”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嫁给他,我们怕你受委屈,怕你以后会后悔。女儿,你咋就那么傻呢?”土娣父母软硬兼施地对她进行劝说。

土娣坚决地回应:“水祥是我选的,我就要嫁给他。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决不后悔。不嫁给水祥,我才会后悔。”

土娣父母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也无法让土娣回心转意。他们无可奈何,只好找水祥谈心,想让他主动放弃。

没想到的是,水祥早已和土娣心有灵犀,比土娣的立场还坚定。

得知土娣父母来访,水祥心里明白,这是考试,也是考验,不敢有半点儿怠慢,早已在家门口等候,极力好好表现,争取给未来的岳父岳母留个好印象。

见到土娣父母,水祥主动上前问好,第一时间领入家门,很客气地招呼他们入座,为他们亲手泡上热茶。

尽管来者不善,但水祥反应灵敏,不等土娣父母开口,就向他们拍胸脯表态:“请给我一个机会,只要有我水祥在,这一辈子就算做牛做马,也决不会让土娣受半点委屈,我努力奋斗给土娣想要的幸福,请二老放心!”

见到水祥嘴巴这么甜,土娣父母本已话到嘴边,后来硬生生咽了回去。

“水祥,人在做,天在看,你可别忘记今天说过的话。”土娣父母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扔下这句话,人就走了。

后来不久,水祥和土娣就勇敢地走到了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

土娣嫁过来时,水祥家房子在金竹山边上,一排过5间土房子,就连整个禄段村,也没有多少家房子像样的,大部分都是破旧的老房子。

那个时候,当地人普遍生活得还比较艰苦,经常冒着生命的危险,争先恐后地到附近一个场子挖煤担矿。从早干到晚,汗流浃背,他们担烂了衣服,他们磨破了肩膀,他们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才挣了鸡零狗碎这么丁点儿钱,勉强可以养家糊口。

水祥也是穷苦孩子早当家,起早贪黑加入到挖煤担矿的大部队中去,他人值青年力气大,总挑最重的担,抢干更多的活,想挣更多的钱,梦想着有一天让土娣过上好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说来也奇怪,一场突如其来的罕见大雨把煤矿浸了,后来不久就荒废了。

工作没了,人闲下来,童年“偷米换粉皮”的记忆,如同与生俱来的胎记,深深地烙在水祥的脑海里,瞬间被激活、唤醒。

那个年代,一个人每餐顶多几钱米,水祥兄弟姐妹多,他母亲被生活逼出了“好办法”,每餐都把那点少得可怜的米,煮成了一大锅只见水不见米的稀粥,每个人就靠那碗稀粥维持生命。

吃不饱是童年最深的记忆。水祥说:“那个年代吃上餐不知下餐,想吃上一碗香喷可口的白米饭,夸张一点儿来讲,比登天还难,简直是白日做梦。喝稀粥喝到怕,遇见有人拉粉皮进村卖,馋得我直流口水。有一次,我偷偷溜回家,趁父母不注意,把米缸那点米,统统拿出来,换了粉皮吃,饱得撑破肚皮。”

到了傍晚,水祥母亲煮粥时发现米缸里的米不见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米都找不到,便以为家里进了贼,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水祥父亲干完农活回来,听见妻子说米不见的事,便立刻把孩子叫过来问个遍,非得把偷米的人揪出来不可。

在父亲严厉的询问下,水祥终于胆怯怯地站了出来。

这把水祥父亲气得双眼直冒烟,他二话不说就先把水祥绑了起来,吊到一棵荔枝树下,大声训斥抽打:“你哪里来的豹子胆,竟敢偷米换粉皮,把全家人的口粮给断了。今天非打断你的手不可,我看你今后还敢不敢!”

水祥母亲见事不妙,爱子心切,赶紧解围说:“老何,孩子还小,你和他较什么劲,这还不是你穷得揭不开锅,不然的话孩子也不会这么做,你口头教育一下便是了,用不着大打出手,万一把孩子打伤了怎么办?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经过母亲这般劝说,水祥第一次看见父亲掉了眼泪,把手中的鞭子扔了,他才少吃几下“藤条焖猪肉”,可是屁股早已被打得炸开了花。从那以后,水祥长了记性,再也不干偷米换粉皮之事了。

那是一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那是一个忍饥挨饿的年代,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水祥心里很明白,无论时代怎么样发展,再也不能让子孙后代遭遇自己童年的经历。越想到这,水祥越坐立不安,他默默地告诉自己,必须努力干活,挣了钱才有日子过。一有空他就跑到屋后的金竹山上干活,看不到金,见不到竹,只有杂木丛生的山,以及一些零星的荔枝老木。

在金竹山上,种过香蕉,种过三华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金竹山对于水祥来说,就像人对自己的出生地一样,是无法选择的。山地是祖上流传下来的,无论土地肥沃还是贫瘠,也无论其能否把东西种生,水祥都得无条件接受。但是,水祥还是不甘心地大吼:“为什么种啥都不生?这究竟是为什么?老天爷到底还想不想让人活?!”

他仰天三问,地动山摇,响彻金竹山,响彻禄段村,经久不息。

人终究离不开土地生存,人终归要依赖土地繁衍生息。

那年夏天,水祥在金竹山上不经意地发现一棵野生荔枝木,尽管树心已经被岁月掏空,但是仍能顽强地生存着,而且树梢上还结了火红的荔枝。

或许,只有荔枝,才适宜金竹山种。抬头凝视荔枝,水祥心中瞬间茅塞顿开,便爬上树摘下了一串荔枝,兴奋地飞快跑回家告诉土娣。

见到土娣正在忙着做家务停不下来,便挑了一颗个头最大、色泽最好的荔枝,水祥亲手剥开荔枝壳,把雪白的荔枝果肉送到妻子的嘴里,迫不及待地问:“味道怎么样?”

本以为会收获赞美声,没想到土娣一口咬下去,脸色瞬间大变,比苦瓜脸还难看,情不自禁地大喊:“这是什么鬼荔枝,酸!酸!酸!”

见状,水祥半信半疑地随手剥了一颗荔枝,放进嘴里也酸得直皱眉头。

酸不怕,改良就好!对于水祥的事情,土娣从来都是双手支持,更何况种荔枝,是为了这个家增加经济收入。有了土娣的支持,水祥种荔枝更有干劲,就像打了鸡血似的,誓要把金竹山变成荔枝山。

一不做二不休,水祥立即行动起来。在吸取之前教训的基础上,他和土娣有商有量,夫唱妇随,开始了荔枝种植大计。在金竹山上,按照“三个一批”计划进行,对野生荔枝老木矮化改良一批,对砍掉的杂木补种荔枝苗一批,对原先腾出的空地试种荔枝苗一批。做到先急后缓、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打造充满希望的荔枝山。

说干就干,水祥带着土娣一起干。先是对荔枝老木修剪与矮化,就像给荔枝树进行理发,把过高的枝丫统统砍掉,做到掐尖去顶,促使荔枝长出更多侧枝,变得宽大矮壮。

矮化容易,改良却不易。水祥清楚地认识到,荔枝老木矮化只是第一步,矮化后必须及时进行嫁接,把新的优良品种嫁接到荔枝老木上,才能形成新的品种,否则,根本无法改变荔枝原来的酸味。

说来也新奇,所谓的“嫁接”,就是选择长势健壮、无病虫害、抗性较强的荔枝老木当作砧木,将其切割光滑,削成倾斜面,用刀切出切口来,同时选择1—2岁健壮的树枝作接穗,接穗口要切出1—2厘米的斜面,然后将接穗插入到砧木的切口中,外面用保鲜膜将其紧紧缠绕包裹住,若长出新芽表明嫁接成功,若接穗变褐或失水变干则表明嫁接不成功,需要及时补接。

荔枝嫁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是一门技术活,讲究的是方式方法。在荔枝嫁接上,水祥碰过不少壁,走过不少弯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找到了“嫁接能手”何水兴拜师学艺,学到了一套务实管用的嫁接方法,才将优质的接穗成功嫁接到荔枝老木上。其实,嫁接的关键之处就是要保证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确保嫁接植株的成活率。

荔枝老木品种大多都是黑叶、白蜡之类,一般都是寻找白糖罂、桂味等优质品种的接穗进行嫁接,不仅改变了荔枝原来的口感、品质,还大大提高了荔枝的价格,增加了荔农的经济收入。

当时,没有多少人种荔枝,村里人并没有看好水祥种荔枝,有的人笑他做累找觉睡,有的人好心劝他有空多休息,甚至有的人预言他种荔枝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是,水祥偏不信,认定了的事就要一干到底,除了嫁接改造一批荔枝老木外,还购买了一批优质的荔枝苗回来种。

在金竹山上,水祥孔武有力掘坎挖窝,土娣小心翼翼地放苗、扶植、浇水,他们忙得不亦乐乎……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满怀希望地种下一棵棵荔枝苗,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一个个甜蜜的梦想。

水与土的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不久后,土娣为水祥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容貌美丽如金子般动人。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水祥满心欢喜地跟土娣商量:“我家世代生活在金竹山,不如我们的女儿就叫金颜,长大后成为金竹山美丽的姑娘。”

“祥哥,你没上过几天学,读过多少书,看不出来你为女儿起名字来倒有一套。”土娣自豪地夸自己的男人。

“那还用说,这可是我的亲闺女。”水祥顺势翘起尾巴答道。

小金颜就像金竹山上的荔枝,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

在荔枝拔节生长的时候,土娣为金颜生了一个水灵灵的小妹妹。“姐姐叫金颜,妹妹不如就叫金青,好吗?”土娣征求水祥的意见。

“好!金颜、金青,两姐妹,好姐妹。”水祥双手赞成妻子。

随着孩子的不断出生,生活开支的不断加大,水祥和土娣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愿意看见自己的骨肉受苦。

土娣父母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尽管当时极力反对,但是现在生米煮成熟饭,土娣父亲看到那么可爱的外孙女,每次路过都要进门看看,顺便带上一些糖果或者猪肉哄外孙女。

更让土娣感动的是,父亲为其送来迟到的嫁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那个时候不是娘家没钱买来送,而是她父亲当时被这门婚事气到血管都要爆炸了。现在与父亲和好如初,土娣被尘封的心结也随之打开,心情也变得从来没有过的舒畅,就像一束阳光射进冷冬里的心灵,让生活充满温暖。

更让水祥感动的是,农忙时节忙不过来,看见土娣父亲牵牛过来帮忙犁田耙田耕种,铮铮铁骨也瞬间泪流满面,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活出个人样来。

不久后,土娣又怀孕了。看着自己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一天天鼓起来,她的内心充满了从来没有过的期待、焦虑、挣扎,多么希望这一胎是男孩,又害怕这一胎又是女孩。

土娣鼓起勇气对水祥说:“如果还是女孩,我们就不抱起来养了。”

“土娣,你可别胡思乱想啊,这回没准就是男孩了。”水祥安慰土娣说。

等到三娃出生,又是一女娃,就像一朵莲花那么可爱,水祥哪里舍得将其送人,抱在怀里就说:“大姐叫金颜,二姐叫金青,你就叫金莲吧。”

土娣失声大哭,猛拍打自己的肚子,连声说肚子不争气。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相当严重。为了生儿养老,不少家庭生一两个女孩倒没什么,但当生到第三个女孩就很少再抱起来养,一般都是直接送给人家养。

在那个年代,女人生女孩生多了,就会给人瞧不起,免不了遭受闲言冷语,被嘲笑为“只会生赊本货”。婆家不给好脸色看,娘家走路抬不起头。土娣自然深知这些,整天闷闷不乐,眉更愁、脸更苦。娘家人更是着急,到处为土娣寻医问药。

三朵小金花,在金竹山上,在荔枝树下,天真无邪地成长着。有一天,她们跑到母亲的跟前异口同声说:“妈妈,人家都有弟弟,我们也想要一个。”

“好!妈妈给你们生,你们可要爱护弟弟哦。”土娣在孩子的期盼中又怀孕了。

就像金竹山上的荔枝树,土娣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十月怀胎终于又迎来了一朝分娩。

接生婆把孩子抱到土娣床边凑近轻声说:“又是一千金。”

泪水如潮水般喷涌出来,土娣嚎啕大哭一场,愿望又一次落空。

土娣想把这个女孩送人,水祥坚决不同意,再苦再累也要把她养大,说不准她长大以后就是从金竹山飞出去的金凤凰。第四个女儿因此取名“金凤”。

孩子多了,生活更艰难了。从忍饥挨饿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水祥没有被眼前困难吓倒,反而更加鼓舞斗志,因为他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管理好金竹山上那些荔枝外,水祥还经常到附近周边打散工。无论什么累活脏活,只要有钱收入,能够解决家中柴米油盐,他一律统统都干,从不挑三拣四,从不拈轻怕重。

功夫不负有心人,金竹山上荔枝挂果了。刚开始荔枝挂果并不多,但是挂果意味着有收成,有收成就有经济收入,那时候也能够解决生活上的一些燃眉之急。

为了给水祥生个儿子,土娣也是拼了命,爬山涉水,到处寻医问药,迫切地希望找到生仔的灵丹妙药和独门偏方。

又一次怀孕,土娣生到恐惧,越到预产期越是感到莫名的害怕,因为没生出来之前,她都怕这一次又是女孩。殊不知,这一次又是事与愿违,生下第五朵金花。

向来善良、任劳任怨的土娣,像发了疯似的冲天大吼:“老天爷,你为什么不开开眼,我都已经生了四朵金花,现在第五朵了,还要生多少朵?老天爷,你快告诉我,我不生了。”

面对崩溃的妻子,水祥不知如何安慰是好,尽管心中有万般不甘,但也不能有丝毫在脸上表现出来,生怕土娣再次受到刺激。

在农村,尽管那个年代,一口气生了五朵金花的人并不多见。一头是生活压力如山大,另外一头又是想要生到儿子为止。面对第五朵金花,水祥心中有过犹豫,有过彷徨,有过挣扎,到底要不要抱起来养,还是送给别人养?要是接下来生的又是金花怎么办?那些天,水祥独自偷偷跑到荔枝树下抽大碌竹,缕缕闷烟,袅袅炊烟,剪不断,理还乱,努力思考着这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从荔枝树身上,水祥得到了启发,凭借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些古荔树尽管遭受电击火烧都能够存活千百年,历经风雨都永不倒,仍然枝繁叶茂,更何况是人呢?毛主席不是说过人多力量大吗?是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要养。水祥在内心深处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

第五朵金花取名“金思”。一个“思”字寄托了水祥和土娣的全部心思……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随着土娣使劲用力一喊,呱呱落地的哭声打破了何家的沉静,又一个孩子出生了。

守在门外的水祥迫不及待地冲了进来。

“水祥,恭喜你心想事成了,这个孩子是站着撒尿的。”接生婆提高嗓门说。

“你说我有儿子了?我没听错吧!”水祥开心兴奋到反复说了几遍同样的话。

“是儿子,没听错。以后你得努力挣钱。”接生婆应声答道。

“必须的,必须的,我有儿子了。”水祥边说边把孩子抱到土娣身旁。

“老天爷终于开眼了。”土娣说话声尽管有些微弱,但是一扫之前的阴霾与恐惧,高兴得情不自禁掉下了幸福的泪花。

“老婆,辛苦你了!”水祥双手握住土娣的手深情地望着她说。

“儿子出生了。以后你有得辛苦,可别叫苦……”土娣开玩笑地答道。

“苦并快乐着,我有什么好害怕呢!”水祥拍着胸脯跟土娣说。

…………

你一言,我一语,水祥和土娣仿佛沉浸在二人世界里,好久没有那么开心过了,就连窗外荔枝树上的喜鹊也喳喳地叫,为他们欢歌助兴。

那些天,水祥高兴得不得了,走路带风,干活带劲,奔走相告,大办满月酒。他和土娣琢磨来琢磨去,心想这回肯定是祖上保佑显灵了,最终把儿子取名为“祖灿”,希望儿子可以光宗耀祖。

时来运转,人逢喜事精神爽。生了祖灿后,土娣不久后又生了第二个儿子祖法。

有了五朵金花,现在又多了两个儿子,水祥跟土娣都心满意足了。

水与土的结合,生儿育女,有子有女,组成了一个好家庭。

在金竹山边,水祥一家人生活得充满人间烟火味,过得有滋有味。

几年后,7个孩子在成长,荔枝树在生长,金竹山变成了荔枝山。

荔枝春到了。一串串荔枝,好似火红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水祥背着箩筐,踩着梯子,爬上树摘荔枝,土娣带着孩子在树下修枝剪叶,对荔枝进行分拣、打包。五朵金花成了父母的好帮手,两个小男孩快活地嬉戏,一家人其乐融融。

种荔枝,水祥是村里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凭借过人的胆色,凭借辛勤的劳动,他在金竹山上率先种了1000多棵荔枝树。20世纪90年代,由于种植户不多,荔枝地头批发价就能卖到三四十元钱一斤。荔枝收成好,水祥饮到了“头啖汤”,很快就变成了村中的“万元户”,生活随之也有了起色,还在金竹山另一边建了一栋三层半的新房子。当地人对水祥刮目相看,见了他家的房子,都爱叫“荔枝楼”。

村民白天干活,晚上往水祥家跑。就连外地好远的村民知道后,也专程跑过来向水祥请教如何种植荔枝的经验做法。

到了晚上门庭若市,水祥家热闹得很。对于前来的村民,水祥总是泡上一壶好茶招待,慢慢分享他的“荔枝经”:“我读书少,识字也不多,讲不了大道理,我也不会讲,但是,我可以把我知道的告诉你,对待荔枝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遇到问题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有一颗肯学的心和一双勤劳的手,想尽办法把问题解决。”

“有句话讲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种荔枝也是这个道理,有样学样,无样看世上。刚开始,对于荔枝打理,我也是门外汉,一窍不通,走过弯路,受过教训,直到后来去了附近的花果山打工,跟着农技师学习果树管理,慢慢才摸索出一套管理荔枝的办法。比如,什么时候修枝,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控梢,什么时候防病虫害……这些都很讲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水祥如数家珍,讲得头头是道。

村民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种荔枝有过十多年的市场黄金期,不少荔农像水祥一样发家致富。可是到了21世纪初,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种荔枝,产量逐年剧增,销量停滞不前,茂名荔枝跌入谷底,荔枝价格不断下降,挂在枝头也无人问津。大量荔枝烂在枝头卖不出,荔农叫苦连天,苦不堪言,一时间很多荔枝园就此荒废。

荔枝进入了低迷时期。水祥弟弟学坏,染上了毒品,倾家荡产不足算,还落得锒铛入狱。面对不争气的丈夫,面对一眼到头的无望生活,水祥弟媳在漫漫长夜里以泪洗面,越想越矛盾,越想越痛苦,越想越挣扎,最后一气之下,拿起农药就喝了下去……

当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时,水祥弟媳早已没有生命特征,撒手人寰,丢下2个幼小的孩子。

面对入狱的亲弟,面对含泪离世的弟媳,水祥痛心疾首,痛彻心扉,硬着头皮、咬紧牙关把那2个幼小的孩子抚养成人。

本来已有7个孩子,如今又多了2个孩子,一下子要养活9个孩子,谈何容易?

水祥家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面对9个可爱的孩子,面对“果丰贱农”的荔枝瓶颈,面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开支,水祥认为再不出去打工就只有死路一条,别无生计了,和土娣商量再三,最终决定他去广州打工,土娣留在家里带孩子。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水祥来到广州,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低,到处找工,处处碰壁,吃了不少“闭门羹”,后来因力气大,被一位老板看中,才在路边一家大排档扎稳了脚跟。

土娣一个人在家带9个孩子,还要打理金竹山上的荔枝树,吃过的苦比咸水海还苦。孩子夜里发烧,她三更半夜就背去看医生。孩子没钱交学杂费,她东凑西借也不让孩子辍学。家里有点好吃的,她全分给了孩子吃。左邻右舍见到土娣不容易,大家平时都很热心帮助她。

从最初帮师傅打下手,到后来自己成长为师傅,再到后来自己开大排档,水祥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干出了一番事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水祥经常说,人出来做生意,最牵挂的就是家人,还有就是荔枝。每年一到荔枝春,无论生意多么忙,水祥都要回到金竹山,摘荔枝,看孩子。有时候,荔枝熟得快,人手不足,水祥就请人帮忙摘。摘完荔枝后又请人修枝剪叶、松草施肥。对于水祥来说,荔枝就像自己的孩子,那么上心管理。

水祥弟弟戒毒出来后,看见哥哥不仅把自己的两个孩子照顾好,还花了很多钱把之前贱卖的荔枝地赎了回来,感动得抱头哇哇大哭,捶胸顿足,举手向天发誓一定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一定要好好做人,再也不干吸毒这种犯法的蠢事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荔枝,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荔乡人。

2013年的一天,水祥在广州生意火爆,忙得不可交,然而,一个电话却让他愣住了。

来自老家的村干部打电话给水祥说,好消息!国家修包茂高速,从分界出口修条连接线,刚好要从你家荔枝园金竹山穿过,请你抽空回来一趟,好吗?

从来没有接过这样的电话,当时水祥心中犹如晴天霹雳。土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即使生意再忙,水祥也懂得孰重孰轻,二话不说,快马加鞭赶了回来。

在村干部和勘探人员的描述下,水祥走上金竹山才得知,一条连接线就像一把巨型的大刀,将金竹山从中间劈开,他家的荔枝园必将随之一分为二,需要征收其中的4亩多地来修路。

说不心疼是假的,水祥表面心平气和,内心却翻江倒海、波涛汹涌,一头是自己家的荔枝园,另一头又是政府要征地修路,该怎么办呢?他心中的想法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村干部似乎一眼就看穿了水祥那点心思,随手拍着他的肩膀开玩笑说:“水祥,你是去大城市见过世面的人,路通财通,荔枝才卖得好价钱,这个道理不用我来教你了吧。”

水祥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尽管内心中难以割舍,但是个明白事理的人,最终还是点了头,一锤定音。

村干部见机行事说,这就对了嘛,见过世面的人就是不一样,水祥你带了好头,征地加荔枝补偿款每亩9万多元,你这30多万元保证打到你银行卡里,一分钱也不少,放心就好了。

水祥又应声点了头。其实,他在乎的根本就不是这点征地补偿款,而是打了一个赌,许下一个通向美好未来的梦想。

在水祥的带头下,其他村民也纷纷让出自家的土地来修路。不久,这条连接线建成通车了,成为当地最漂亮的公路。2015年底,包茂高速茂名段建成通车,当地村民出行更便捷了。谁也没想到的是,随着农村电商的异军突起,为土特产进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

千百年来,荔枝保鲜难是个不争的事实。唐代,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写到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也就是说,荔枝一旦离开了树木,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

水祥说,荔枝对时间的要求很高,保鲜是荔枝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对荔枝的保鲜方法作了大胆探索,竹筒密封保鲜法、装壶密封法、移植保鲜法就是古代荔枝保鲜“三法”。

先讲竹筒密封保鲜法。就是裁截竹筒,一端留节,把荔枝放在里面,口部塞上绿叶,再蒙上油纸扎紧,糊上泥土进行密封,这是古代最常见的保鲜方法。杜牧笔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的正是唐玄宗为了讨得杨贵妃的欢心,派人不惜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南方,也就是我们这里,通过竹筒密封保鲜,千里马加急日夜兼程,为杨贵妃送来新鲜荔枝,这个爱情故事流传了千古。

我们这里还流传着“高凉进奉”故事。隋朝时,天下一统,高凉俚族首领冼夫人被隋文帝加封谯国夫人。在向朝廷进贡的物品中,岭南佳果荔枝位列其中。当时的荔枝保鲜技术落后,往往荔枝还未送到长安就已经变了味。于是,冼夫人集众人之智,着手解决此事,不仅从运送方式下功夫,还想方设法找到更加耐贮存的荔枝品种。后来,在浮山岭山麓下找到了一个荔枝品种,它皮厚而韧,果较大,果肉厚,连枝带叶时容易保存,如果装入竹筒快马运送到长安,品质可以得到保证且不会变质。冼太夫人当即决定,把这种荔枝列为贡品。这种荔枝也因此得名“进奉”,又因为地处高凉,所以通常又被称为“高凉进奉”。

再讲装壶密封法。就是用带盖的壶进行密封,也有用木桶盛载冰凉井水,隔水置荔枝于水面上,密封桶盖。这种装壶密封法出现在宋代,与竹筒密封保鲜法也有类似之处,都是为了让荔枝最大程度地保持新鲜。

还有就是移植保鲜法。北宋时期,人们学会开始用小株的荔枝栽在瓦器中,敷以当地的泥土,用船运到汴京。通过移植荔枝树,进行保鲜,效果虽好,但数量受限,规模不大。这种移植保鲜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劳民伤财之说。

尽管在古代就已经有这些荔枝保鲜方法,但是受运输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未能够普遍推广应用。

荔枝保鲜问题是困扰荔农已久的“甜蜜烦恼”,荔枝卖不出去又吃不完的时候,荔农宁愿留在树上熟到烂也不摘。曾经的茂名荔枝,一度因为保鲜难,走不远、卖不好,“藏在深闺人未识”。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持续改善,依靠科技的力量,冷链保鲜技术不断升级,许多荔农玩转了电商,抖音直播带货,让荔枝插上了翅膀,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一骑红尘妃子笑”。

水祥笑着说,电商能够让荔枝“起死回生”,包茂高速让荔枝搭上了远销各地的顺风车,可直达内蒙古包头,变成了“最美的荔枝高速”。

“最好的荔枝,不在市场,更不在超市,而是在你下单时,它还挂在树上。你负责下单,我负责摘果装箱,早上在树上,晚上在路上,明天到你舌尖上,这是我给你想要的新鲜。”水祥笑眯眯地说。

茂名荔枝进城出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今变成了生活的现实,24小时内可以送达国内主要城市,最快3天抵达中东、欧洲等市场,还远销20个国家和地区。

荔枝,从荔乡飞向全国各地,以及出口欧美国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中央到地方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农村产业发展。

时针拨回到2023年4月11日那个下午,广东茂名沸腾起来,天更蓝了,地更绿了,人更兴奋了。因为这一天,翘首以盼,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亲临茂名;因为这一天,万众瞩目,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考察荔枝。

水祥便是其中之一。时隔一年多,尽管他当时并不在现场,但是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当时考察荔枝的镜头,他却历历在目。

我不相信!

水祥便脱口而出,一五一十地讲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当时考察的荔枝是柏桥贡园的荔枝,与我们禄段古荔园的距离仅有八九公里,与霞洞上河、泗水滩底古荔园,一起形成了茂名“四大古荔园”,分布在浮山岭下,构成了中国古老而又原始的荔枝群落,人们称之为“活的荔枝博物馆”。

相传在很久以前,浮山岭一带因旱无雨,荔枝树枯萎,当地老百姓急得痛哭流涕。一天,老百姓看见祥云遍布上空,便拜求上天垂怜,拯救荔枝树。南海观世音用杨柳枝洒了几点“甘露水”,一下子就把枯萎的荔枝树救活了。从此,浮山岭一带荔枝树岁岁翠绿,年年挂果,得天独厚的气候孕育出荔枝独一无二的品质,让茂名荔枝远近闻名、久负盛名。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荔枝时,有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刻,这就是:

面对荔枝古木峥嵘,面对幼果缀满枝头,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凝视:“1000多年前的树能保存到现在。说明这里荔枝种植有文化底蕴、有历史传承,也说明柏桥人对生态环境、荔枝产业的保护意识很强,使千年古树至今仍能造福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我们荔农的心声,荔枝真是我们荔农的“福荔”。千百年来,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都是靠种荔枝过日子,尽管看天吃饭,但也从不放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们茂名,全市85%的农户从事荔枝产业,如今荔枝不仅不愁卖,还卖出了好价钱,很多荔农每年单是荔枝收入就有好几万元,多则有十多万元,大家尝到了种荔枝的甜头。

谈到荔枝保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说,“荔枝产业要发展,不解决保鲜问题不行”“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谈到荔枝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你们这里是荔枝之乡,我是慕名而来。千百年前一颗难求的稀罕物,现在全中国人民都可以吃到了。发展荔枝产业,技术、市场都有潜力可挖,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谈到党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真挚地说:“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希望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兴旺,像荔枝一样红红火火!”

习近平总书记这么关心荔枝发展,这么关心百姓冷暖,这真是我们荔农的福气,哪还有什么道理不努力呢?如今种荔枝,我们信心更强了,我们底气更足了,我们越干越有劲了。

听水祥这么一说,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能够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记得那么牢。我想,这就是党与人民心心相印,这就是党心与民心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茂名荔枝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水祥说,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目前已连续第五年在我们茂名举办,由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共同主办,足见国家对茂名的重视,从国家层面来推动茂名荔枝龙眼发展。

据了解,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旨在搭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现代化、以新发展举措助力乡村五大振兴”的荔枝龙眼交流平台,涵盖科技创新、产业革新、品牌塑新、文化焕新等系列活动,集成推介一批荔枝龙眼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产品,促进全国荔枝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互利共惠。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茂名是中国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目前种植面积约145.11万亩,占全国的1/4,世界每五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茂名。

“茂名荔枝”已打响了区域农产品品牌。在茂名,荔枝主产区位于北纬22°的黄金纬度带,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土壤富含矿物质,让茂名荔枝的风味独特、与众不同。据统计,2023年,茂名市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达120亿元,增长8.3%,荔枝主产镇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值30%,成为造福百姓的特色产业。

在省级层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致力于把荔枝产业做成富民增收的大产业。面向新征程,要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岭南特色农业,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努力走好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在市级层面,当前正在实施“荔枝之乡提升行动”,高质量建设荔枝产业融合示范区,努力把“荔枝之乡”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在区级层面,进一步积极挖掘荔枝历史文化底蕴,以古扬名打响禄段古荔品牌,以荔枝“小切口”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水祥津津有味地分享当前荔枝政策红利,特别是讲到家门口禄段荔枝更是起劲,犹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

近年来,我看见党委、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禄段古荔主题公园,我们这里成为茂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的重要节点。每逢荔枝春,我们这里都举办很多荔枝营销活动,游人如织。

问古树年几何,树阅行人已千年。我们禄段荔枝以古扬名,百年以上古荔树有463棵,五百年以上古荔树有132棵,千年以上古荔树就有68棵,其中树龄最长的一棵已有1937年,种于东汉章和元年,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荔枝树。古荔树千姿百态,每一株都有它的故事。

据传,唐朝开元年间,官员们听说禄段村有一棵生长了数百年的古荔枝树,为了挑选荔枝进贡宫廷,便策马前来探查。官员来到禄段村,果然看见此棵荔枝树高大如伞,结出的荔枝果实甘甜多汁,便在此地设立贡园,收获的荔枝专供宫廷享用。我们当地村民把此树视为“荔枝王”,千百年来悉心照料,年年开花,岁岁结果。这棵古荔树,由于时间久远,我们也称其为“五世同堂”。

禄段古荔树,不仅是乡村变迁的见证者,也是茂南人联系在一起的情感纽带。在古荔树拍卖会上,外出乡贤纷纷回来参与古荔采摘权的竞拍。水祥说,当时竞拍的场面很激烈,一棵千年以上古荔树的采摘权,由几十万元拍到几百万元,我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一棵拥有1261年树龄的古荔树,最终拍出了368万元的高价。据了解,拍卖所得款项将根据买受人意愿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实现产业赋能农民增收。

这几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乡贤、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禄段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活环境舒适怡人。在禄段,当地村民生活在一座没有围墙的古荔园里,这里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村道四通八达,就像画轴将村与园串联起来,村民与荔枝树和谐共生,构成了荔林深处人家的现代村居图。

“以前我刚嫁过来的时候,整条村庄都没有多少栋房子,没想到如今放眼望去都是漂亮的房子,而且房前屋后都种了荔枝,空气清新,比城里还好,人回到了禄段,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土娣深有感触地说。

水祥坦言,自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荔枝后,各级党委、政府推动荔枝发展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也瞄到了家乡发展的商机,便从广州打道回府,从事荔枝发展。

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荔枝定制成时尚,有线上线下定制之分。线上定制就是荔农将有关果树的信息放到网上,消费者就像逛京东、淘宝网店那样方便,看到心仪的荔枝树就可以随心所欲定制。线下定制大都是回头客或者熟人推荐定制。无论线上,还是bqzInGeUN9SR+1pq4QI4qGAZW7pDQFCOWWV+7CdaS3Y=线下,都是定制一次,享有一年的采摘权。特别是古荔园里的“年份荔”成了市场“香饽饽”,定制价格比传统销售价高30%以上。

现在,城里人都爱到乡下体验摘荔枝的乐趣,实现边摘边吃的荔枝自由。每逢荔枝春,水祥家荔枝园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家荔枝果品好,又靠近公路边,游客可以直接开车进园,采摘非常方便。回过头来想想,多亏国家修了这条包茂高速分界出口连接线,我家荔园由交通劣势变成了交通优势。我家有白糖罂、桂味、冰荔、仙进奉等多个品种,荔枝色泽鲜艳、果肉厚实、肉质爽滑、清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大凡定购过我家荔枝的人,第二年又回头定,有的还推荐亲朋好友一起定,如今我家荔枝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很多时候还未到荔枝春,我家荔枝就被定购一空,种荔枝赶上了好时代。水祥说话都挺直腰杆子了。

水祥家荔枝园与禄段古荔园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周边又没有饭店农庄之类,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荔枝采摘体验,水祥脑子转得快,打起了老房子的主意,通过拆旧建新,花了30多万元,把自家老房子改造成了独具岭南特色的农庄。

开张那天,左邻右里都来捧场,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在众人的见证下,禄段古荔园农庄盛大开业,沉静的金竹山沸腾起来。水祥当大厨,亲自掌勺,土娣、大儿媳妇帮忙打下手,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一到周末或节假日,这家农庄生意更是火爆。小儿子何祖法大学毕业后,原先留在广州工作,看到父母忙不过来,心疼父母就回来帮手。何祖法说:“没想到荔枝春农庄那么忙,经常从清晨5点忙到晚上9点,返乡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农村发展有前景。”

土娣经常笑得见牙不见眼,偶尔还会向水祥撒娇说:“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学人家开农庄找辛苦,孩子回来了就交给他们打理吧,我们也该退休享福了。”

水祥总是笑而不答。除了小儿子目前还没有结婚外,其他个个都成家了,而且,每个都生了一两个孩子,真可谓“儿孙满堂”了。大儿媳妇连生贵子,两个大胖孙子都上了学。一大家子总是热热闹闹的,一幅天伦之乐的幸福画卷在禄段金竹山铺开……

那天夕阳西下,水祥和土娣做了一桌好菜,热情地拉着我留下来品尝地道的农家菜。

那荔枝园下养的走地鸡,水祥亲自下厨做出来的拿手好菜,皮脆肉滑,美味可口,食过返寻味。

那园子里种的蔬菜,绿色、有机、纯天然、无公害,食得放心,食得舒心,食得健康。

那一壶老酒,是水祥用荔枝酿的酒,我不仅品到了荔枝的滋味,还有他的人生。

“来,干杯……”

作者简介:

余玉明,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入选广东青年文学粤军名家导师制项目,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新闻与写作》《南方日报》《江西日报》等报刊平台发表作品,其中《露天矿之春》《港珠澳,爱你是座桥》在“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推送并入选《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一书。

责任编辑/孙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