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沁人心
2024-12-03陈欣
近来一系列的考试失利,连湛蓝的天空在我眼中也一片灰暗。鸟儿斜掠过天际,“那是在做机械能的功……”我口中喃喃道,考前反复刷到的题目,今日考试却仍做错!
我愤愤地走进家门,重重地甩上大门,大门重重地砸在门框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狠狠地念叨,莫名地更生气了。“怎么了?”开口的是爸爸,此刻他正端坐在茶室里,摆弄着茶具。“要不过来品一杯?”爸爸摇摇手中的瓷杯。“不要,我要回房里再刷一套试题。”话音未落,爸爸轻敲一下茶杯,如鸣佩环的空灵声。“歇一歇吧,今天学习也累了。”
我坐到了茶桌前,眼前是一套茶具,半掩着的茶笼散发出茶叶的清香,我正想伸手舀一勺却被爸爸制止了:“茶室的规矩呢?先温水洗手,把人坐直了!”我很不以为意,爸爸整日在这摆弄,也没见过他喝过几口茶,全都花在流程上了——还不如冲一杯袋装茶包呢。爸爸没理会我的不耐烦,只见他慢条斯理地冲、泡,然后用公道杯往茶杯中倒了小半杯清澈的茶水。
“先闻!”爸爸嘴角微翘,递过茶盏来。我深吸一口气,头一次静心闻茶。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让我为之一振。我闭上眼小抿一口,舌尖上一股微微的苦涩蔓延开来,越来越淡,慢慢咽下,最后竟有一股回甘!余味无穷,神清气爽,经久弥香!我心情畅快了不少,茶香溢满茶室,渗入心里。“你啊,就是耐不下性子,安静不下来,少了自己的主张。做事不是做过就是做好,要静下心!心,才是人和机器的本质区别。”
茶香氤氲,我的心也怦然一动——窗外翱翔的鸟儿正逆风而行,坚定而果决。少了静心,再清香的茶也终是不能体会,还不如一杯清水。刷过万千套试题又如何,不过是过了眼,人与机器何异?
成事者,心也!
【点评】
这是一篇高分作文,原因在于作者匠心地虚构。
1.事例新颖,悟道有据。大情境设置为:“我”在机械式刷题,自然没有效果,很是泄气;爸爸带领“我”用心品茶,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中悟到“用心”的重要性;爸爸的话道出“心,才是人和机器的本质区别”,再次破题。
2.结构经典,一目了然。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样,是经典的“茶盏结构”:内容集中,首尾呼应,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茶盏由杯盖、杯身、杯托组成。折射到文章结构上就是(如下图):
本文开头点到自己反复刷题无效,暗示自己无“心”学习,因为机械无用功带来的负能量,看周围环境都觉得灰暗——开头破题。中间事件:自己郁闷地回到家准备再刷题是为“起”(也可直接从自己刷题多次依然错开始);爸爸邀请品茶,“我”不情愿下迁就了他,是为“承”;在爸爸的引导下静心品茗是为“转”;最后悟到学习如品茗需静心,不可机械、不可形式,是为“合”。最后,五个字精练而有力地点题升华,从品茗到学习到成事,皆在于这颗“心”。意义的再发现、深发现是加深立意的命门。
3.题目双关,令人回味。基于上述理解,再看本文的题目“茶香沁人心”,发现题目不仅在强调茶的香气,更是暗示读者本文是写茶香给予“我”做事要用“心”的道理,一语双关。
不足之处及提升建议:爸爸请“我”喝茶前一系列的程序描写,如“‘茶室的规矩呢?先温水洗手,把人坐直了!’我很不以为意,爸爸整日在这摆弄,也没见过他喝过几口茶,全都花在流程上了”。喝茶前的程序也是用“心”的表现吗?或许是,但没有太大关系,建议删去这部分文字。
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本文可得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