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喀山行
2024-12-03曹然郭金超黄钰钦
喀山,伏尔加河畔的千年古城,以东西方文化交融而闻名。
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本次会晤是金砖扩员后,金砖国家领导人首度线下聚首。今年1月,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参与金砖国家合作。目前,全球还有30多个国家表达了希望加入金砖的强烈愿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喀山峰会达成共识,决定邀请新一批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
行程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说,在喀山停留不到48小时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十多场活动,多边双边结合联动,老友新朋聚首畅谈,日程丰富紧凑,内容务实高效,访问圆满成功。
王毅还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金砖合作引领“全球南方”大团结,正在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历史影响。
如何汇聚“全球南方”力量
10月23日上午,喀山会展中心,在印有“金砖2024”标识的巨幅背景板前,金砖大家庭新老成员国领导人肩并肩站在一起,首张“大金砖全家福”诞生。在习近平左右两侧不远处,埃及总统塞西、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首次出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集体合影中。
从上午11时到下午3时,小范围会议连着大范围会议,134段、2万多字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下简称《喀山宣言》)对外发布。《喀山宣言》指出,欢迎“全球南方”对金砖合作展现出的浓厚兴趣,核可金砖伙伴国模式文件。这意味着各方在金砖扩员机制建设上达成重要共识。
第二天上午,30多面国旗在喀山会展中心飘扬,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的20多位受邀嘉宾国领导人或代表及6位国际组织负责人,与金砖国家领导人同赴“金砖+”之约。
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史无前例的壮举。同时,世界和平和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南方”振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我们要展现集体智慧和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挺膺担当。
金砖扩员,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历史必然中的相向而行。金砖合作机制诞生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历史大潮中。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2009年,“金砖四国”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2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的占比从18%逐年上升到约26%。目前,金砖国家人口占全球近一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原油产量占全球的44%,拥有全球约一半的黄金和货币储备,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达19%,足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走向。
“金砖国家有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能源、粮食、矿产等产量很高,同时在科技领域发展迅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金砖暨G20中心主任徐飞彪指出。过去十年间,金砖国家内部贸易平均每年增长 10.7%,而全球整体贸易每年仅增长 3%。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家希望能够加入金砖,搭上金砖发展的快车”。
但更重要的是,金砖合作平台被广大“全球南方”国家视为“自己的平台”。130多个“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全球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全球化趋势中拥有了超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在气候变化、冲突局势中则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然而,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一直未得到充分体现。

自1955年历史性的万隆会议,到21世纪初金砖合作机制诞生前后,由“全球南方”国家主导创立的国际性和区域性合作平台不在少数。然而,如何将制度、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各国团结起来,促进共同利益,并非易事。一些西方人士因此长期唱衰“全球南方”合作。但金砖机制的成功,让“全球南方”看到希望。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科尔图诺夫指出,和美国主导的七国集团(G7)不同,G7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价值观共同体,而金砖国家则包容成员国各自的独特文明与价值体系;G7具有明确的等级制度,而在金砖国家内部,任何成员国都不能将其意志或议程强加于其他成员国。
今年1月新加入的金砖国家中,就存在多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国际互动与合作中心创始人阿列克谢· 马利宁指出,金砖机制中不存在绝对的主导力量,所以不同的国家都愿意接受其规则和愿景。这种合作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看到了另一种选择:不是西方式同盟的替代品,而是“提供了另外一种看世界、建立伙伴关系的角度”。
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金砖国家应如何与“全球南方”的意愿相向而行?18年来,关于金砖是否应该扩员的讨论,从未停止。一些声音主张“船小好掉头”,担心扩员会造成“集体行动难题”。但主流观点认为,金砖国家的未来和“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紧密相关,相互团结的“大船”才能经得住风浪。
12次主持或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一再指出,无论是全球治理还是发展繁荣,“全球南方”都不应该缺席。2013年3月,习近平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第五次领导人会议时,就引用“独木不成林”,强调“金砖国家发展不能独善其身”。
那次会议期间,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非洲崛起对金砖国家是机遇,金砖国家发展对非洲也是机遇。如果我们这些国家的40亿人口携手合作,将促使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国际关系更加民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提出“金砖+”合作理念,将金砖合作伙伴对象扩大至全球范围,首次邀请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出席对话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须隆指出,“金砖+”模式将合作伙伴对象扩大至全球范围,不仅壮大了“全球南方”在国际治理格局中的声势,还有效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金砖+”模式提出五年后,2022年,金砖五国领导人同意,在更多层级、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开展“金砖+”合作,积极推进金砖扩员进程。2023年8月,金砖国家同50多个国家聚首南非约翰内斯堡,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等获邀加入金砖大家庭,金砖国家实现历史性扩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王友明指出,金砖成员国之所以能达成扩员共识,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国际制度性权力结构处于严重失衡状态,金砖国家意识到,唯有抱团联动才能改变现状,才能构建一个全新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小圈子”之际,金砖扩员也展现了“全球南方”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坚定意志。
目前,有包括泰国、老挝、缅甸、白俄罗斯、孟加拉国、委内瑞拉、古巴、塞内加尔、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尼加拉瓜在内的30多个国家申请加入金砖机制。其中,马来西亚、阿塞拜疆两国在东道国俄罗斯宣布金砖暂停扩员的消息后仍申请加入,充分彰显金砖机制的魅力和感召力。
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热情,在约翰内斯堡会晤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责成金砖国家外长进一步讨论金砖伙伴国模式及潜在伙伴国名单。经过一年多协商酝酿,本次喀山会晤正式决定邀请多个国家成为金砖伙伴国。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透露,“金砖伙伴国”模式将对伙伴国分门别类建立清单,并将其作为获得正式成员国资格的步骤。
在喀山,习近平强调,金砖国家要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初心使命,积极回应“全球南方”的呼声,欢迎更多国家以正式成员、伙伴国、“金砖+”等多种形式加入金砖事业。
王友明指出,30多个国家排队加入金砖,“既不能来者不拒,也不能一概回绝”,需要制定相关规则和程序,循序渐进的扩员方式更有利于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喀山宣言》提及的金砖伙伴国机制,契合中国首倡的“金砖+”理念,既能满足众多“全球南方”国家参与金砖的热情,又能集中精力消化新成员。
“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
2023年11月21日,金砖合作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3个月后,应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邀请,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这是金砖扩员后的首场领导人会晤。习近平表示,今天,我们就巴以问题协调立场、采取行动,为扩员后的“大金砖合作”开了个好头。
半岛电视台在评论这次特别视频峰会时说,“全球南方”主要国家正寻求在全球秩序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史蒂文· 格鲁兹德说,这场会晤“反映了金砖国家日益增强的自信,而不是等着听西方的”。

近一年后,202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喀山再次指出,加沙地区的人道主义形势持续恶化,黎巴嫩战火又起,相关各方间的冲突还在进一步升级。我们要推动尽快停火、停止杀戮,为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不懈努力。
会晤通过的《喀山宣言》,重申对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局势恶化和人道主义危机的严重关切,强调加沙地带迫切需要立即、全面、永久停火,重申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实现“两国方案”愿景。
王毅介绍,会晤期间,多国领导人高度赞赏和感谢中方在巴勒斯坦等问题上秉持的客观公正态度,表示中国是最真诚和最可信赖的朋友和伙伴,期待中国发挥更重要的国际作用。
对巴以问题积极发声,是金砖国家建设“和平金砖”、做共同安全的维护者的行动之一。在10月23日的会晤中,习近平引用中国古语“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表明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基于共同追求,顺应世界和平和发展大势。
科尔图诺夫指出,鉴于金砖国家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各种非西方国家对全球治理和全球公共品的延伸的看法,都可以在此得到表达,并有望得到调和。“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并不容易,但缩小对新兴全球议程和方法上的认知差异至关重要。” 关键在于,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冲突动荡危机加剧的时代,金砖国家应当首先重点关注哪些议题?
着眼于金砖发展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在喀山提出建设“和平金砖”“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公正金砖”“人文金砖”五点建议,强调做共同安全的维护者、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引领者、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导者,“把金砖打造成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主要渠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
在第二天的“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习近平提出三点主张:坚守和平,实现共同安全;重振发展,实现普遍繁荣;共兴文明,实现多元和谐。
陈须隆指出,三点主张分别对应安全、发展、文明三个维度,和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脉相承,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立足“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中方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在喀山,习近平再次强调,只有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走出一条普遍安全之路。
今年9月,中国与巴西会同有关“全球南方”国家发起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在喀山,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三原则,推动局势尽快缓和。《喀山宣言》亦指出,关于乌克兰问题,赞赏旨在通过对话和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冲突的相关调解和斡旋建议。
维护全球和平安全,有赖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指出,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深刻演变,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长期滞后。我们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公平正义、开放包容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改革。
习近平还指出,要建设“公正金砖”,做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引领者。2023年至2025年,金砖国家印度、巴西、南非连续担任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喀山宣言》指出,在此期间及今后,金砖国家愿协调立场以增强包容性,提升“全球南方”话语权,进一步将“全球南方”优先事项纳入二十国集团议程。
此外,《喀山宣言》还赞赏埃及于2022年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支持巴西主办2025年COP30,欢迎印度申办2028年COP33;认可国际法院在南非对以色列提起的法律诉讼中采取的临时措施;谴责以色列今年4月1日袭击伊朗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外交馆舍的行动;支持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非洲、亚洲、拉美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在联合国包括其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的正当愿望。
徐飞彪指出,扩员后,金砖合作机制囊括了全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地区,这意味着“大金砖”在区域治理问题上会有更多支点。
在“喀山48小时”的双边会晤中,习近平也多次谈到全球治理体系。会见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时,习近平指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时,习近平强调,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大国,中俄要深化全面战略协作,密切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沟通协调,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说,今年中方接任上合组织主席国,俄方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中俄双方相互支持彼此主席国工作,进一步做强大上合、大金砖合作,努力谱写全球治理的“南方篇章”,共同点亮全球治理的“南方时刻”。
10月23日,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这是双方5年来首次正式会晤。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发展中大国、“全球南方”重要成员,都处在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印正确把握历史潮流和两国关系发展方向,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增进战略互信,相互成就彼此发展梦想。双方也要肩负起国际责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作出表率,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贡献。
莫迪表示,印方愿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拓展互利合作。印方愿全力支持中方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并在金砖等多边框架内加强沟通合作。
王毅指出,中国和印度同为文明古国、“全球南方”重要成员,都处在各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印关系从喀山重启再出发,不仅将造福28亿中印两国人民,也将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不是“清谈馆”,而是“行动派”
“大约400年前,联通两国的‘万里茶道’正是从喀山经过,将来自中国武夷山地区的茶叶送至俄罗斯千家万户。”
当地时间10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说起历史上的“万里茶道”。
自17世纪开始,伴随俄罗斯市场对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中俄茶叶贸易的逐渐兴盛,中国商人抓住机遇,贯通了南起武夷山、北达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茶叶贸易之路。这条长达1.3万公里的贸易通道被称作“万里茶道”。其中兴之时,一些俄商也会从喀山出发,前往中国湖北贩茶设厂。古道带来了沿途人员的流动、信息的流通、文化的传播,也带动了沿线城市的兴盛。
今天,万里古道依然兴盛,流通的商品更加多元。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4.62万亿元,增长5.1%。有中国外贸“新三样”之称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额增长迅速,在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绿色是这个时代的底色,金砖国家要主动融入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洪流。”习近平指出。对金砖国家等“全球南方”而言,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拓展绿色产业、清洁能源以及绿色矿产合作,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既能更好把握“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也是避免走西方老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抉择。
互联互通的不仅是道路与商品。在喀山,习近平特别提及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强调“金砖国家要发挥引领作用,深化财金合作,促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维护高水平金融安全,做大做强新开发银行,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变化”。
当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战后全球金融治理的两大支柱,两个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设在美国,美国拥有最高投票权,具有一票否决的影响力。面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金融治理,在2014年7月于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峰会上,金砖国家宣布启动新开发银行。截至2023年年底,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累计批准了成员国申请的105个项目,总投资达350亿美元。
习近平指出,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是对既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体系更加深刻地反思、更加主动地改革。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芙指出,这一重要平台不仅为金砖国家发声,也代表了其他相关国家的共同愿景。
与新开发银行相对应的,还有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CRA)。王友明指出,如果在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金融合作实体,不仅有助于加强全球金融安全,也会倒逼IMF进一步进行份额改革,从而有效增加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的金融话语权和代表性。
《喀山宣言》指出,我们认识到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是成员国预防短期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增强金融稳定性的重要机制。强烈支持考虑其他符合条件的货币,欢迎完成修约工作。《喀山宣言》还提出,鼓励金砖国家加强金融合作,促进本币结算。责成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继续研究本币合作、支付工具和平台,并于下届金砖主席国任期内提交报告。
从促进贸易流通到改革全球金融治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玉荣指出,金砖合作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务实。在喀山期间,习近平还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中方将牵头成立“全球南方”智库合作联盟,促进各国人文交流和治国理政互学互鉴;中方将建立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合作平台和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实施金砖数字教育能力建设计划,未来5年在金砖国家设立10个海外学习中心,为1000名教育管理人员和师生提供培训机会……
科尔图诺夫指出,如果说金砖国家内部的高层政治对话构成了金砖国家集团的骨架,而贸易和投资是金砖国家集团的肌肉组织,那么层次多样的民间互动则可以被视为金砖国家体内的血液。
王毅指出,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牵头启动的各项合作举措顺应了“全球南方”求团结、谋发展、促变革的共同心声,再次表明中方从来不开“清谈馆”,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派”。
王毅表示,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从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方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表明,中国始终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中国正在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欢迎更多“全球南方”国家搭乘“复兴号”中国式现代化动车,共同驶向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