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口径预算背景下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2024-12-01秦强

中国商界 2024年11期

在全口径预算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会对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和监督,这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从而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全口径预算背景下的绩效审计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因此,对现有绩效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对于提升政府绩效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绩效审计概述

通常情况下,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参见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这其中,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

一般而言,绩效审计的流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其一,绩效审计开展之前要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编制完善的审计工作方案,这将作为绩效审计的重要指导依据;其二,找出绩效审计的切入点,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资料、采集证据,以便对审计对象作出准确的评价;其三,审计工作过后应制定详细的报告,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及时提交给政府部门,还要朝着绩效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为被审计单位的制度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其综合效益的稳步提升。

全口径预算背景下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在全口径预算背景下,绩效审计可以帮助评估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资源浪费和低效问题,从而及时调整预算分配,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绩效审计可以通过对绩效目标的评估和比对,发现绩效差距和问题,为改进方案的订立提供可靠依据和革新方向,从而推动组织绩效的持续提升。其次,绩效审计可以对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同时也可以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促使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此外,通过绩效审计,可以准确评估各项预算的绩效贡献,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预算的最大化效益。因此,在全口径预算背景下,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更能够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以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全口径预算背景下绩效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诚然,全口径预算背景下的绩效审计是评估政府机构或项目在实现既定目标和任务方面的绩效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绩效指标可能与实际目标不契合,导致其无法客观反映绩效水平。这可能是由于指标设定不够科学、合理,或与实际情况脱节等原因。例如,部分绩效指标设置得过于主观,难以进行客观评价;又如,缺乏可量化的标准,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在这种情形下,绩效评价的真实性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无法真实反映政府机构或项目的实际绩效水平。

其次,如果绩效数据存在造假的情况,将严重影响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可靠性,进而影响绩效激励策略的有效性。例如,政府机构或项目可能会为了达到绩效目标而操纵数据,如此一来,审计结果就无法客观反映实际情况,进而使得绩效评价的可靠性大幅下降。

此外,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还会导致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对绩效评价的结果产生分歧甚至是争议,从而降低绩效审计的公信力和有效性。例如,倘若各方对绩效评价的标准存在不同层次的理解,就会导致对评价结果的争议,进而影响审计的结果和效果。

全口径预算背景下绩效审计的优化策略

合理设定绩效指标 在当前的背景下,确保绩效指标具有具体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chiev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限性(Time-bound)非常关键,这样做可以确保绩效指标明确、具体,有利于绩效评估和审计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确保绩效目标与预算目标保持一致。这其中,“具体性”意味着绩效指标应该清晰、明确,让人一目了然。“可衡量性”要求绩效指标可以被较为容易地量化或测量,便于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确保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可实现性”要求绩效指标设定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不应过于不切实际。“相关性”要求绩效指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保持一致,以确保评估的有效性。“时限性”则要求绩效指标需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确保绩效评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总之,通过确保绩效指标具有以上特点,能够更好地衡量绩效的实际表现,并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助力组织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提高绩效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措施,这就需要确保绩效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为此,可以通过采取加密、权限控制等措施来加强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应提高对数据备份、恢复措施的重视程度,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持久性,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其次,合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可以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和规律,为绩效评估和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依据。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商业机遇,为组织的发展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为此,组织应充分利用数据分析的优势,不断优化数据管理和分析流程,从而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有效性。

明确绩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体系是组织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需要经过认真、细致的规划和设计。首先,评价标准体系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预算目标相一致,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这就意味着评价指标和方法需要与组织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目标相匹配,且能够全面反映绩效的实际情况。同时,评价指标应兼具可量化性、可衡量性,能够客观反映绩效的各个方面。例如,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绩效产生的影响。其次,评价标准体系应该建立公正性机制,确保评价过程的透明性、公开性,这就意味着评价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范,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影响。例如,可建立独立的评价机构或委员会来审查、监督评价过程,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