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构建

2024-12-01邵凤球

中国商界 2024年11期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对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表现愈发关注。环境会计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向利益相关者透明地展示其环境绩效。同时,环境会计不仅关注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更强调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这有助于企业制定、实施长期的环保战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其次,环境会计的实践要求企业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进行革新,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此外,环境会计也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的环保产品和工艺。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健全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存在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是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健全,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首先,当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准则,导致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时缺乏明确的指导,使得环境会计的实践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次,部分行业和地区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标准和规范,但这些标准和规范在内容设置上往往不够全面,缺乏强制性、普遍性,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遵循。其次,由于缺乏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企业在选择环境会计核算方法和制定相关指标体系时存在较大的自由度,这使得不同企业之间开展环境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工作较为艰难。再次,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其质量受到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所披露的信息在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上存在问题。此外,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健全,还会导致环保部门在监管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时缺乏依据,使得监管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薄弱 环保投资、成本核算常被忽视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薄弱。这是因为许多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理念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却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这种在意识层面上的缺乏导致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很少考虑环境成本和潜在的风险。其次,由于环境责任意识薄弱,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常常不足,可能会选择性忽视或尽量减少资金投入,导致环保设施和技术更新速度较为滞后,从而影响企业的环境绩效。再次,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中,企业往往只考虑直接的经济成本和收益而忽视了环境成本。因此,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废弃物处理等环境友好行为所需的成本在传统成本核算中往往不被充分体现,导致企业的真实成本被严重低估。同时,在部分企业中,环境影响评价(EIA)并没有得到充分实施或被忽视,这导致企业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对环境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环境责任意识较为薄弱,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可能不够透明。例如,企业可能不会主动披露其环境绩效和环境会计信息,或者在披露时故意做模糊处理,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难以了解真实情况。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存在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且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首先,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往往只披露一些基本的环保投入和产出数据,却忽视了影响环境的长期性和潜在成本,这导致所披露的信息缺乏深度和全面性,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环境绩效和潜在的环境风险。同时,当前我国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企业披露的信息在格式、内容、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其次,虽然中央、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采取了某些监管措施,但由于监管力度、监管能力有限,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监管效果并不理想。例如,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往往无法获得相应的政策优惠或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使得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此外,虽然社会公众和媒体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来说,社会监督力度仍然不够,无法有效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缺乏 企业内部环境会计实践不足 首先,环境会计的工作内容横跨多个科目,它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掌握传统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环境科学、生态系统服务、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知识有一定深度的了解。然而,具备跨专业能力的会计人员相对较少。同时,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可能存在数据不全、分析不深入、报告透明度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披露的信息质量低下。其次,部分企业会由于缺乏对环境会计重要性的认识,未将其纳入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导致环境会计的实践体量不足。同时,由于并未提供足够的环境会计专业培训,使得现有财务人员缺乏提升环境会计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例如,部分企业由于担心有关环境会计的实践会增加成本,会减少对环境会计实践的投资,包括不聘请专业人才及不购买相关软、硬件等。此外,由于并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管理、监督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会导致信息披露流程不规范,这会造成在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企业可能缺乏评估、披露其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等与环境气候变化相关的会计信息的能力。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优化策略

健全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 首先,政府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一套全面、科学、合理的环境会计准则,明确环境会计的目标、范围、核算方法、报告格式等,为环境会计的实践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在环境会计准则设置完备的基础上,各级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应健全环境会计制度,明确环境会计的实施范围、责任主体、报告周期等,确保环境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企业应定期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包括环境影响、能源消耗、节能减排战略实施情况等,以便于让公众、投资者、政府等了解企业的环境绩效。同时,各级教育机构、专业培训机构应加强对环境会计相关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企业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认知水平。再次,政府应加大对环境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严格按照准则和制度要求开展环境会计工作,从而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政策手段,激励企业积极开展环境会计工作,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此外,我国应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环保组织等先进力量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以促进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 首先,企业应积极培育、倡导“重视绿色发展议题”的企业文化,使得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同时,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相关国际标准,确保企业的环境责任得到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其次,企业应深入了解、遵守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均符合法律要求,避免因违法行为受到处罚或影响企业的商业形象。同时,要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投资力度,推动绿色工艺和产品的研发,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再次,要将环境绩效纳入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设定环保目标、指标和考核机制,有效调动员工、管理层人员在此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应识别、评估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应急响应措施,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负面影响。此外,企业应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详细披露环保措施的实施现状和效果,以提升企业的商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绿色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同时,要定期组织环保议题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加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力c72d97fdcfc3b8b5a1c4fb8baa305bf95db2215f920a2b6ce022bbce8464a5f7度 提高信息透明度 首先,应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披露的标准、范围和频率,确保企业有法可依,规范信息披露行为。同时,应出台具体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南,为企业提供披露内容的框架和标准,帮助企业准确、全面地披露环境会计相关信息。其次,应强化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通过法规强制或相关激励措施,促使企业主动披露环境责任履行情况。同时,要鼓励企业多措并举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包括使用标准化报告格式、遵循国际通行的环境会计准则等,以提高披露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再次,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确保所披露的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同时,应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并充分发挥舆论和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此外,企业应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读性,使其容易被普通投资者和公众所理解,以便于监督和评价。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竭力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传播效率和获取便利性。

加大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首先,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开设有关环境会计的相关课程,将环境科学、生态系统服务、气候变化等知识纳入其教学体系中,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的环境会计人才。同时,还应建立环境会计专业认证体系,例如环境会计师、环境经济师等资格认证,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在认证体系建设过程中,企业应提供环境会计技能培训,增加财务人员对环境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尤其需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持续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激励企业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并鼓励企业积极投身环境会计的实践。同时,可通过行业组织、专业论坛等方式,分享环境会计的最佳实践和案例研究成果,以促进企业间的学习和交流。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包括环境会计在内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环境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合规性。

作者单位:广州华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