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城市,再回归乡村的奋斗之路
2024-11-30
编者按: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基础。着力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推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辽宁省从2022年开始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沈阳农业大学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列入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项目培育单位。
为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总结辽宁“头雁”优秀经验,《新农业》开设专栏,对辽宁“头雁”优秀学员进行深入报道。
周成林,2022年辽宁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沈阳农业大学第一期养殖专业培训班学员。
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从一名懵懂青年历经岁月的沉淀后,逐步蜕变为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这一路走来,感受颇多,他既有失败的沮丧,也有成功的喜悦,有过迷茫与彷徨,但更多的是坚定的信念。
他毕业于职业高中,主修畜牧兽医专业。曾梦想离开土地,摆脱农民的身份,然而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升学,去沈阳农业大学深造的梦破碎了。他无奈返回家乡,担任防疫员和乡村兽医,一晃十年过去。然而,由于农业的不景气,农业税和提留款的居高不下,他最终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
初入城市,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倍感压力。面对陌生的城市,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蹬三轮车、收破烂,到开出租车,历经十年,终于积累了一笔财富。然而,内心深处的农民情怀使他决定在郊区筹建猪场,一切都很顺利。看着猪群的成长,他有着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豁然。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出栏了第一批育肥猪。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地方性疫情流行,仅仅一周时间,活蹦乱跳的猪群就都成了僵尸,那种沮丧和懊恼难以言表。经过反思,他再次回到农村。
家乡的山水,让他沮丧的心情逐渐平复。农村的变化让他惊讶,农民种地不仅不再交农业税和提留款,还能得到国家的补助。于是,他承包了土地,重新开始养猪。借着政策的东风,他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理事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沈阳农业大学和沈阳农业科学院的帮助下,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种养技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越来越强大,从带动本村、本镇村民共同致富,已经发展到带动外乡镇村民共同致富。养殖业也同步发展,通过在沈阳农业大学的培训,解决了诸多养殖难题。他们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将部分粮食加工成饲料,提高产值;将秸秆加工成饲草,降低大气污染;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减少污染。
尽管农村发展的总体趋势很好,但仍面临很多问题,如土地零散不集中,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后续力量不足;农村出生人口出现负增长。
历经坎坷,他成为一名高素质农民。每年的农闲时节,他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先进技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他成为合作社的理事,两次参加全省职工技能大赛。
作为一名农民,他深感自豪。在国家政策和农业院校的技术支持下,他对从事农业事业充满信心。同时,他期待更多热爱农业的年轻人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广阔的农村土地定有年轻人更大的施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