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4-11-30王倩

新农业 2024年8期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感染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而导致的急性传染病,会造成病牛体温升高、其头颈部位皮肤出现大量皮肤结节、淋巴结肿大等,发生该病的病牛还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和蝇蛆病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该病在2019年被我国首次发现,很多养殖户不了解该病并且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发展,养殖户应积极了解该病,做好防治措施,避免经济损失。

1 病原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与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较为相似,并与之有交叉反应,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结痂内可存活1月以上,在牛舍可存活数月,该病毒耐低温、不耐热,在-90℃的条件下可存活数十年,在4℃可存活半年以上,在55℃条件下2小时失活,在65℃条件下30分钟死亡,病毒对酸碱敏感,最适存活pH值为6.8~8.6,紫外线可以杀死该病毒,该病毒对氯仿、福尔马林、乙醚、过氧乙酸等常见消毒剂敏感。

2 流行特点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牛,病毒只在牛之间传播。病毒可存在于病牛的皮肤结节、脾脏、淋巴结、唾液和精液等,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公牛精液中含有病毒,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均可传播病毒;直接接触和污染的针头也可导致健康牛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季蚊虫活跃,发病率较高。

3 临床症状

牛结节性皮肤病通常有2~4周的潜伏期,因病毒感染量不同,症状有不同。病牛体温升高至41℃,呈稽留热,可持续1~2周,浅表淋巴结肿大,病牛精神萎靡、食欲降低,不愿活动,体温升高2天内开始出现体表结节,结节数量不断增多,有的病牛全身长满结节,有的病牛只在头颈部、四肢、乳房和会阴处出现少量结节,结节直径5~50毫米,结节主要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严重时会涉及皮下肌肉,结节可自行消退,也可引发溃疡。部分病牛眼角、口腔和消化道黏膜处会出现病变,病牛出现流眼泪、流口水和流鼻涕等症状,鼻涕逐渐变为黏性、脓性,长期流眼泪会导致结膜炎,严重时可导致病牛失明。腿部皮肤结节易水肿或继发感染,病症深入皮下深层组织,导致病牛跛行,结节破溃后会引来蝇蛆,溃疡反复形成,不易痊愈。母牛染病后可出现流产、延迟发情等症状;奶牛染病后产奶量下降;公牛可短时间或永久不育;肉牛生长缓慢,经济效益降低,且结节会导致牛皮破损,结痂脱落后也会产生明显的深洞,影响牛皮质量。

4 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牛发现,在病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表面有明显的痘样病变,气管和胆囊较为严重,气管黏膜充血,有较多黏液,淋巴结肿大出血,胆囊、心、肾、肺肿大,肺脏质地变硬,严重时心肌外表有斑块状瘀血,肝脏和脾脏出血肿大,各个脏器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胃肠道黏膜有弥漫性出血。

5 诊断

5.1 鉴别诊断

牛结节性皮肤病与牛嗜皮菌病、牛疥螨病、牛疱疹性乳头炎、伪结核性皮肤病等临床症状相似,要加以鉴别。牛嗜皮菌病的病原为刚果嗜皮菌,会导致牛皮肤出现渗出性皮炎和痂块,肉眼可区分。牛疥螨病的病原为疥螨,刮取病牛皮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淡黄色的疥螨虫体。牛疱疹性乳头炎的病原为牛疱疹病毒二型,病牛乳头处皮肤肿胀、发炎。牛伪结核性皮肤病的病原是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牛皮肤出现的丘疹不会破溃和化脓,但有剧烈痒感,从而不停摩擦引起皮毛脱落。

5.2 实验室诊断

第一,病原学鉴定。病原鉴定主要是涂片镜检和病毒分离培养,涂片镜检的操作简单,电镜可检出典型的病毒体,但无法区分病毒种、属;病毒分离培养准确性高,但成本高、检测时间长,不适用于进行临床诊断。

第二,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通过检测动物血液中的抗体来确诊疾病,常用的方法是病毒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病毒中和试验主要是检测病牛血清中是否有中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使用病毒蛋白作为抗原检测病毒抗体,此方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检测结果要注意区分动物体内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来源。

第三,分子生物学诊断。采集病牛的皮肤结节、结痂、鼻腔分泌物、唾液和血液等进行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检测,通过检测病毒核酸诊断疾病,特异性强,能准确确定病原类型,有效区分病毒株和疫苗株,但病毒分离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的成本,病牛进展后机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后,PCR难以检测到病毒核酸,需要与血清学诊断结果结合判定。

6 防控措施

6.1 疫情处理

若发现疑似患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牛只,需及时进行规范处置,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及时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若有确诊为阳性的病牛需要立即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必须彻底清洁和消毒病牛使用的器具及生活环境。饲料和排泄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经过消毒的圈舍需要空置至少一个月,以确保病毒被彻底消灭。为避免疾病扩散,还要做好传播媒介的清除工作,加强卫生管理,清除区域内的吸血昆虫,阻断病毒传播。未发病的牛需要及时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保证一牛一针,避免接种过程中传播疾病,疫点内的牛在1个月内不能进行调运,申请相关部门的检测合格后才能解除封锁。

6.2 加强养殖管理

根据牛的生长阶段合理配比精饲料和粗饲料,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电解质,保障饲料的营养均衡,饲料要妥善保管,避免霉变。控制饲养密度,及时清理牛群的排泄物,粪污做好无害化处理,合理堆肥或设置沼气池,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确保适当的通风和光照,以保持养殖环境的干燥。安装防虫网和防虫灯等来消灭蚊虫,在牛身上喷洒蝇毒磷溶液或在墙壁和地面喷洒辛硫磷、双甲脒和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减少养殖环境中的吸血昆虫数量,有效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坚持自繁自养和全入全出模式,引种前做好调查,进行产地检疫,引进无病牛只,引种后的牛需隔离3~4周,避免出现隐性感染牛,隔离后无异常牛才可合群饲养。

6.3 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是防治牛结节性皮肤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接种前检测抗体情况,避免接种牛处于疾病潜伏期,接种后出现应激反应。通常情况下,在每年3~4月进行一次接种。对于犊牛而言,应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完成首次接种,随后在3~4周后进行第二次接种以增强免疫效果。在接种过程中,需要做好消毒工作。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宣传,提高养殖户的重视程度,使养殖户明确该病的危害性并且了解该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提升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程度,降低疾病发生率。

作者单位:北镇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