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
2024-11-30王昕然
你第一次见到弩是什么时候?是在翻阅史书典籍、参观博物馆时的一瞥?还是在影视剧中看到刺客不经意间发出的暗箭?
弩是一种远射冷兵器,早在《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写,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中就有“弩生于弓”的说法。但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虽“生于弓”,但比弓的射程更远,命中率也更高。
弩因何而动?
弩的主体由弩臂和弩弓构成。
蓄能
当准备击打目标时,使用者会拉动弓弦,克服弓弦弹性。此时,人体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储存在弯曲的弩臂和弓弦中。
锁定
当弓弦被拉伸到一定程度,弩机中的“牙”就会卡住弓弦,防止弓弦复位。
释放
待瞄准目标后,使用者只需轻轻拨动悬刀,积蓄在弓弦上的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促使弩臂上的箭即刻发出,准确地击中目标。
弩的起源与发展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万事皆应知道其本源和发展,才算真正了解此物。那么,弩是怎样起源?后期又是如何完善、发展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初见端倪
弩,制造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被改进。战国时期的弩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比较轻便、发射速度较快,一般用于车战、野战中;另一种则配备了改造后的弩机,射程虽远,但发射速度较慢,多用于攻守城垒。
秦汉时期获得重大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开始批量生产弩。
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军备力量日益充裕,具备了与匈奴一较高下的条件。于是卫青、霍去病等大将,一改老辈保守的防守战法,率领装备了弩的骑兵深入敌军腹地,直击匈奴要害。
在战争中,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精准地击中敌军,汉弩不但增设了铜“郭”,还在“望山”上标识了刻度。此外,汉弩还研制为:一石弩、二石弩……四十石弩,由于拉满一石弩相当于拉动27~30公斤,四十石弩应用范围极小。
在汉代,习弩也是士兵的必修课,朝廷甚至还设置了“发弩官”,专门负责制造弓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突破
三国时期改进的连弩,一次能发射多支箭,火力很强,但是由于体积和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作防守城池和营塞之用。
唐宋时期后的技术巅峰
唐代改进、研制成了一种威力极大的车弩,射程可达几百米。
宋代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成果,此阶段火器虽然初露锋芒,但弩仍未被丢弃,发明出了多种结合火药技术的新型弩。宋代以后,明代的双飞弩、清代的如意弩等类型的弩也被制造出来。但伴随着火器的进步,弩的地位不断下降,逐渐消失在主流军事战场中。
现如今,仍有一些少数民族将弩作为狩猎工具、防御武器乃至文化象征,例如云南的傈僳族、怒族等民族。在中国西南部边陲地区,射弩比赛也是一项极受欢迎的活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弩的制造、拥有和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出于多方面考虑,弩只能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用于合法活动。
古代弩的发展,不仅是军事技术进步的体现,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弩的每一次创新都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尽管随着时间流逝,弩的使用范围缩小了,但它仍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