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岂能成为顽疾?
2024-11-29周群峰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长丰学校(私立)爆发的“臭猪肉事件”冲上热搜。
有家长突击检查该校食堂后,发出“整盆肉都是臭的,我看你们怎么炒给小孩子吃”的质问;还有家长表示,秋季学期开始后,孩子多次提到食堂饭菜难吃,甚至出现腹泻的情况。
10月19日,由昆明市官渡区市场监管、教体等部门成立的联合调查组通报称,涉事的臭猪肉系运输及存储不当导致变质变臭。该校2024年8月委托云南润升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包经营食堂,但未按规定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备,该公司也没有从事餐饮服务的资质。
通报还指出,长丰学校对食堂承包经营企业的经营资质审查及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校长未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未按要求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培训不到位。
调查组作出处理:涉事校长被免职;对涉事企业未按照规定申请变更的行为,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46万元,并处以568万元处罚;对其经营不合格食品的行为,责令改正,并处以10万元处罚;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副局长均被停职检查。

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一个没有从事餐饮服务的资质的企业,却堂而皇之地承包了校园食堂业务,而校方也未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备。这种违规行为的最大受害者无疑是学生。
长期以来,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都很受舆论关注。今年8月,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曝光多个案例,涉事学校有的售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有的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餐饮服务,有的采购的食品未按规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等。
发生类似事件时采取事后惩戒的措施,尽管可以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也会让涉事的单位和个人付出一定代价,但是此时早已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所以,要治理校园食品安全顽疾,关键还是要重视事前的查漏补缺和加强监管。
有业内人士爆料称,私立学校餐饮不走招标采购程序。也就是说,一旦校方监管缺位,校园食品的安全性就可能出问题。因此,学校无论公立、私立,其食品问题都应受到严格监管,相关部门应对承包企业的资质严格把关,如果发现“以包代管”“一包了之”等问题,务必进行严惩。
近年来,有专家不断呼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将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联的人员纳入失信黑名单;修改刑法,加大对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追究力度,在民事赔偿责任方面,惩罚性赔偿不能缺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等。这些观点都值得多方探讨。
此次“臭猪肉事件”后,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严格标准,加大学校从食材采购、储存管理、加工制作到成品分发等各个环节的把关力度。后续方面,还应该回应家长的关切,对他们提出的该校要公开食堂的食材采购来源和加工过程,入驻的食堂承包商需接受家委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监督等诉求,做出积极回应,满足家长们的知情权,同时也可以发挥家长对学校食堂的监督作用,倒逼校方自觉做好食品安全,尽最大可能避免问题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