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锦州市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实践研究

2024-11-28苏放

国际公关 2024年20期

摘要: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对东北地区加强对外开放作出了新的重要指示。东北陆海新通道是辽宁省融入 “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肩负着开创对外开放新篇章的重要使命。在这一战略定位下,锦州港被视为至关重要的 “门户”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锦州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现实意义和基础现状,分析了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开放新前沿;东北陆海新通道;锦州实践;东北振兴

2023年9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会议对东北地区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指示。东北陆海新通道自提出以来,东北三省一区和辽宁省各个市之间相互配合协作,不仅在推动东北振兴方面树立了典范,还构建了对外开放新前景的实际基础。作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关键点,锦州市牢牢把握 “咽喉之地”的优势,发挥锦州港通道的 “桥头堡”作用,不断增强锦州港的吞吐能力,提高陆海新通道的运输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锦州市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现实意义

2023年是辽宁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打通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物流枢纽城市是锦州市坚决打赢新时代 “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外,锦州具有交通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北岸、辽西走廊东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空港、海港、铁路、公路和输油气管线构筑起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是辽西地区唯一同时具有海陆空立体交通方式的城市,为打造辽宁省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提供了坚定的交通基础条件。锦州的区位优势为锦州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供了现实支撑。

近几年,锦州市紧紧围绕 “136921”发展战略,把重点放在打造东北陆海新通道上,将东北与蒙古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先进国家连接起来,形成了 “辽蒙欧”的陆海联运大通道。依托这条通道的商贸、物流优势,锦州推进了区域间的产业合作,带动了三省一区的联动、协调发展,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重大突破。[1]但同时,锦州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基础大环境薄弱,东北亚地区位于多个大国的交接点,后来是众多势力争夺的焦点,因此,该地区参与合作的外部环境始终复杂多变,面临着不断出现的干扰因素;[2]另一方面,辽宁对外开放风险剧增,开放型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因此,针对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立足本市的基本情况,研究相应的对策,对于锦州放大 “咽喉之地”的区位优势,打造辽宁省对外开放新前沿、对内开放的 “桥头堡”,推动锦州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 “走得更快”具有重要意义。

二、锦州市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基础现状

(一)东北陆海新通道的提出背景

东北陆海新通道作为辽宁省实现与 “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和对外开放扩展的关键桥梁,占据了环渤海及东北亚地区的中心位置。辽宁,这一东北唯一沿海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面向日韩、依托俄蒙,成为 “一带一路”重要的战略枢纽。该通道依赖于辽宁省丰富的港口和陆地运输资源,采取铁路和海运联合运输的模式,打造了一个多式联运的物流系统。

2018年9月28日召开的 “振兴东北”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深度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打造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的合作力度,推动东北地区形成协同开放的合力。随后,中央印发意见提出,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蒙东地区的区域合作,同时,着重抓好锡林郭勒、赤峰、朝阳和锦州四条陆海联运通道的建设,将其确定为推动东北及辽宁振兴的关键任务。辽宁省委、省政府视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点项目,于2020年12月成立领导小组,并发布了工作方案,提出核心任务:加速铁路连通,提升港口物流功能,确保项目纳入国家规划,支持通道运营平台的培养及加强沿线经贸合作。[3]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地区通往海外最便利的路径和重要的对外交流门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资源优势,带动了东北地区转身向海,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东北陆海新通道以大连港为枢纽,以营口港为骨干,沈阳是中欧班列的集结中心,锦州和锦州港则是陆海新通道的桥头堡和门户港。[4]

(二)东北陆海新通道的锦州实践

作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桥头堡和门户港,根据省委提出的 “提前规划、提前安排、及早行动,争取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尽早见成效”的工作指导原则,锦州和锦州港乘势而上,积极推动陆海新通道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工作方案

锦州市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新通道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由市交通局、发改委、商务局和工信局牵头推进。2021年年初以来,市委通道专班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全市调度,深入研究和推进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

市发改委代政府制订了工作方案,提出了打造 “桥头堡”和建设 “港产城”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22项重点工作任务。

2.加强沿线地方政府合作

2021年年初,锦州市牵头,邀请锡林郭勒、赤峰、通辽、朝阳、阜新等通道沿线6个市 (盟)一道召开了东北陆海新通道联盟工作会议。2021年2月4日,锦州、阜新、朝阳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赤峰、通辽联同锦州港签订了协议,共同致力于全面向海发展,锦州全面推进,力求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阵地。此后,市委、市政府派出市级领导到呼伦贝尔、兴安、满洲里、松原、白城、齐齐哈尔、大庆等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的市 (盟)走访交流,推动在原有的六市 (盟)组成的地方政府协作联盟基础上,纳入呼伦贝尔、兴安、满洲里、齐齐哈尔、大庆、白城、松原、盘锦、葫芦岛等九个市 (盟),构建了更强大的通道建设推进队伍。

3.开行中欧班列

沈阳海关正式授权锦州市担纲中欧班列 (沈阳)的集散中心角色,并在锦州市设立了专门的集货中心。该措施为中欧班列提供了重要的物流支持,首趟经由满洲里口岸及锦州口岸启动的中欧班列顺利完成了驶向俄罗斯莫斯科的首次旅程。这一新的运输路线,与传统的海上运输方式相比,运输时长大幅缩短。除此之外,锦州市还首次成功开行了直达北欧的特色班列,“锦州港—赫尔辛基”班列在穿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后顺利出境,创下了通关时间的新纪录。这一壮举在中欧班列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首次装载石材的 “锦州港—圣彼得堡”货运班列也成功抵达目的地,这不仅标志着东北陆海新通道正式成为国际物流走廊的一部分,为东亚与欧洲之间的货物运输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促进了双方的互利共赢。锦州市成为连接东北亚与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枢纽,为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4.推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建设

锦州市积极推动30万吨级航道及其改扩建项目和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此外,锦州市正式启动锦港大街公铁立交桥建设工程,同时,加快推进多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前期工作。锦港大街公铁立交桥项目一旦完工,将极大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物流运输效率。

2023年,锦州市集中力量实施了五个关键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额高达80.29亿元。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还包括港口设施的升级和现代化改造,旨在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网络和对外连接能力。通过这些举措,锦州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得以显著提升,不仅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和市民出行需要,还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锦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快推进通道标准规则的软联通建设

目前,锦州市正积极申建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同时,大力推动中蒙俄新陆海通道下RCEP跨境电商进出口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发展。锦州港拟在其保税物流中心 (B型)内建立跨境电子口岸,以此引进跨境电商快销品的运营功能。

三、锦州市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面临的挑战

(一)对外开放新前沿的基础环境尚需加强

辽宁省在东北亚享有一定的地理优势,但同时也面对众多复杂挑战。由于位于多个大国交界和力量博弈的关键区域,东北亚的合作环境复杂且不断变化,给地区间的开放合作带来障碍。国家之间在发展水平、战略安排和利益目标上的差异,难以建立起策略上的信任,这是限制区域合作的关键障碍。此外,东北边境地带分布许多生态敏感区域,影响到国际合作项目的进展,进而影响东北亚区域的开放。

(二)开放型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下,辽宁省正在不断加快自身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国际经贸环境。然而,在面对全球化逆流、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等外部挑战时,辽宁省仍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新兴经贸规则中增加的技术贸易壁垒和政治因素的考量,给辽宁省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国际经贸规则不断向高质量、全方位覆盖方向发展,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流动、服务业开放等,辽宁省在适应这些快速变化的国际规则方面步伐尚慢。掌握这些规则对于辽宁省在国际市场获取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至关重要。此外,锦州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对接国际标准的关键平台,其建设和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管理存在流程不畅、权责不清等问题,这些复杂因素限制了开发区的功能发挥,未能充分利用其潜能,进而影响了其原本功能的有效执行。以上挑战阻碍了锦州市以及辽宁省整体的对外开放与制度创新。[5]

四、锦州市塑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锦州市应遵循以下发展逻辑:从 “东北陆海新通道建设”到 “物流枢纽城市”;从 “物流成本优势和产业组织能力”到 “产业集聚效应”,再到 “产业规模扩展”,最终打造成为区域经济中心。调整港口、产业和城市发展思路的同频同源,重点构建国家级港口型物流枢纽,推进锦州港成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提升港口竞争优势,全面打造成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前沿阵地、辽西和蒙东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以及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放在空前突出的地位

优化营商环境是实践 “锦州不错”理念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打造营商环境 “升级版”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有力推进,能够确保实现招商引资和企业倍增等重要目标。首先,维持对高标准的坚持是关键,同时,不断推进 “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工作。对于营商环境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确保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回应和处理,全心全意打造顶级商业环境;其次,把企业家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针对关键项目,应开辟专用绿色通道,加速项目的实施和进展,通过建立完善的重大项目与市级领导对接机制,遵循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全程跟进”的方针,采取项目清单方式进行管理,为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提供全面、持续、贴心的服务;最后,持续优化市场监管体系,完善 “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机制,发展 “互联网+”监管体系,推进基于信用的监管和大数据监管方法。

(三)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三锦”联动

辽宁沿海港口群各港口错位发展,形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渤海翼的 “三锦”联动,即锦州、葫芦岛 (锦西)、盘锦 “三锦”联动。锦州港作为中国最北端的港口,在物流成本方面极具优势。盘锦港受用海、用地、航道限制,满足辽东湾炼化基地原料需求自身不能保供,锦州港、营口港与盘锦港有保供协议,锦州港对盘锦港辽东湾炼化基地起到很好的能源安全储运港的作用。

(四)建设辽蒙合作先导区

近年来,国家、省、市先后提出支持锦州、葫芦岛联合建设辽蒙合作先导区。锦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比较发达的城市,其在技术、人才、信息、立体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对通道建设有拉动作用。全域发展自主创新的 “飞地经济”,利用南票地区丰富的土地、矿产资源,承接部分临港产业项目,打破了区域界限,推动了两地经济社会的紧密融合。在区域合作、项目共建、物流体系配套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延伸产业链条,不仅推动了南票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为港口固化货源,形成新的吞吐量增长点,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经济起到了有效的承接和转移作用。

五、结束语

目前,锦州市充分响应上级政府关于东北振兴工作的有关要求,努力发挥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以打造东北陆海新通道为主要着力点,加强周边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已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2024年是锦州市振兴工作进程的重要时间节点,锦州市将立足自身区位优势,为现代化新锦州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发展大局贡献锦州力量。

参考文献:

[1] 余洋,高华庚.抢抓新机遇 启动新引擎[N].辽宁日报,2021-11-12(005).

[2] 姜莉莉.东北地区地方中心城市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机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3.

[3] 杨晓伟.东北陆海新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新前沿(下)[N].锦州日报,2021-09-24(004).

[4]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 让锦州开放大门越开越大[N].锦州日报, 2018-11-20(A01).

[5] 孟祥东.“一带一路” 背景下重塑锦州对外开放新格局[J].北方经贸,2018(05):1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