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如何做好基层单位内部审计项目

2024-11-28田丰元 范紫薇

今日财富 2024年33期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内部治理,加强权力制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廉政建设。笔者多年从事审计工作,现就如何做好基层单位内部审计项目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内部审计对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漏洞、减少经营管理风险、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推进综合检查常态化,已经成为落实依法从严治企工作的重要举措。如何发挥好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围绕如何做好基层单位内部审计项目谈一些自己的感想。

一、当前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企业简单地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企业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及重要岗位人员是否按规章制度办事,有没有违法乱纪等,对内部审计工作敬而远之。部分职工认为“内部审计是自找麻烦”“内部审计是摆设”,并未认清内部审计工作在促进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不支持不参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二)内部审计成效远低于企业管理者的预期。目前,企业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内部审计人员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实实在在投入审计工作的时间远远不够。由于企业管理者没有对内部审计建立正确的认知,特别是对内部审计寄予了不切实际的高期望,或者对内部审计停留于查账的初级认识上,对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存在比较严重的偏差。

(三)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一些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能结合企业实际自主立项,大多是遵从上级的安排进行立项,没有进行认真调研,未能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各业务领域的薄弱环节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和分析不够,没有根据具体业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工作方案,未能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四)内部审计成果未充分应用。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项目实施的智慧结晶和最终体现,成果管理和应用直接影响项目价值的彰显。一些单位对内部审计提出的问题不够重视,存在选择性整改、应付式整改、整改不彻底、责任未落实到人等情况。如何打通审计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内部审计价值的最大化,需要企业利用多维视角,深化项目成果应用。

(五)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大部分时间从事的工作,都是事后审计,远远没有做到事前审计。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身兼数职,无法集中内部审计队伍力量。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多方面业务知识才能保障审计工作有的放矢,审计人员能力还有所欠缺。

二、内部审计项目经验做法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增强审计力量

建立组织机构,挑选各部门优秀骨干员工成立企业依法治企检查人才库,合理调配工程、技经、财务、审计等人员,成立以企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审计小组,将技经、法律等人才吸收到队伍中,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专长,取长补短,形成一支敢打硬仗的素质高、技能强的队伍,起到威力强、效率高、影响大的效果。以职工大讲堂、集中培训等为载体,整合内部审计力量,强化内部培训培养,集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既保障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又实现了对企业管理主要风险点的再监控。

(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规范审计管理流程

结合实际制定企业内部审计(检查)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内容及要求,细化管理流程,规定审计年度计划制定、方案制定、证据收集、记录底稿编写、报告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全流程标准体系,从审前准备、过程配合、问题整改等三个方面制定对应的考核指标,切实扎紧制度的笼子。

(三)注重内部宣传教育,强化“审计”意识

坚持把审计宣传工作作为扩大审计监督影响、促进审计质量提高、巩固审计成果运用的重要途径,通过企业职代会、领导班子碰头会、月度例会等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意义,教育干部员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从严治企的重要性,不能有侥幸心理,要明白“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要想保证健康,就不要拒绝体检”“小病不治将成大患”,强化干部员工审计意识,让全体干部员工了解审计、理解审计、支持审计,真正把内部审计当做“家庭医生”、当做“健康体检”。

(四)审慎选题,增强审计监督针对性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历次依法治企综合检查、内外部审计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自主立项开展内部审计项目。围绕企业管理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结合重大决策、日常监督、巡视巡察重点、廉政风险点及上级要求,梳理企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拟定专项审计选题方案。坚持以风险导向为原则,以“摸清情况、揭示问题、分析原因、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主线,将问题频发的领域或者薄弱环节作为立项导向的重点,以业务管理各环节为切入点,将内部审计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通过审计防范管理风险,弥补管理短板,堵塞风险漏洞,促进管理提升,保障企业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

(五)开展审前调查和审前培训,保障审计工作有的放矢

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审前调查,评估风险,找准审计重点,科学制定审计计划。按照审计管理流程,内部审计小组召开审计项目进点会,在开展审前调查和编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围绕审计内容,对项目组成员进行相关管理专业业务知识及规章制度宣贯培训,一方面做好审计对象的政策引导;一方面强化审计过程的沟通。同时将具体责任分工落实到人,让审计小组成员带着任务实施审计工作,为高效推进审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六)综合运用信息系统数据

“集中分析、数据先行”,审计组调取归档原始资料,收集对口专业部门台账,充分利用ERP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经法系统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快速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项目相关信息,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意见,规范业务流程,补齐管理短板。通过制度分析及时调整审计重点,要求相关部门及时补充提供审计资料,从而提高审计效率、节省审计时间。

(七)开展业务访谈,进行信息对比

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是发现管理漏洞,落脚点是纠正管理偏差。按照“问题不遗漏,疑点必核准”的原则,审计组与项目承办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沟通交流,针对发现的问题、疑点进一步核实确认,做到重点查找、精准核实。通过与相关部门人员访谈,了解内部审计项目对应业务实际情况,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将系统信息与线下管理资料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审阅相关资料予以核实确认。针对不一致或存在矛盾的事项进行深入核查,确认是否存在错误和舞弊问题。

(八)联合纪检监察,协同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

以协同监督为抓手,联合纪检监察协同督促问题整改,为各部门戴上规章制度和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加快问题整改督办力度。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对整改的彻底性、及时性进行检查,做好闭环管理。利用协同监督平台,多方式、多渠道开展审计典型案例通报,堵塞漏洞,防范和化解企业管理风险。以审计发现的问题为线索,及时发现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开展廉政谈话提醒,纠错纠偏,引导和规范各方行为,有效防范腐败问题的滋生。

(九)推行整改销号制度,保障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归口部门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整改一项、核销一项,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定期跟踪和督促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全面提升企业依法治企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纪委办印发整改建议书,挂牌督办,将监督整改情况与部门、员工个人月度绩效考核挂钩,从根本上整治整改不力的问题,巩固内部审计工作成效。

(十)严肃执纪问责,强化履职尽责

各部门负责人为归口部门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对重大问题亲自抓、亲自管。针对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纪检部门逐条约谈具体责任人或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从细枝末节中增强敏感性,积极主动解决问题。将审计问题整改及成果运用纳入企业全员绩效考核,对履职尽责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彻底、非客观原因屡禁屡犯重复发生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进行谈话提醒,严肃追责问责,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内部审计工作体会

内部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借助各种先进的技术工具,也需要借鉴各种思想理论。企业开展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排查管理漏洞、完善管理缺陷、提升依法治企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一)内部审计要发挥监督与服务的双重职能

内部审计不仅是监督,更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管理活动,在职能上体现监督与服务的兼容性,即监督下的服务,服务中的监督。要按照“独立、客观、公正、廉洁”的审计行为准则,不断在审计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通过揭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以改进的措施,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目的,进而找准自身的位置,为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

内部审计是审计组代表企业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运用特有的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开展工作,因此企业管理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才能保障内审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强调“三合”(合法、合规、合程序)是立业之本,是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的关键,要把监督摆在首要位置,把“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落到实处。

(三)被审计对象认同、积极配合整改是保障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

内部审计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即使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被更多人理解,但是其所揭示出大大小小的问题,会触及个别人的利益,也会让责任部门感到不舒服,会对审计人员产生很大的意见。内部审计部门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做孤家寡人,要把决策层或管理层、被审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拉到统一战线上来。要让他们明白内审工作不是挑毛病、不是组织领导的“枪”,而是促进和帮助他们提高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为了共同防御内外部风险,更是为了防范舞弊,为了共同保护被审计部门的经营成果,从而获得更多的技术、资源、信息等支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审计工作的根本,所以要做好被审计对象的政策引导,得到被审计对象的认同,消除抵触情绪,变被动为主动,确保其配合完成整改工作。

(四)做实做细审前调查是保障审计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

审计组成员代表组织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进行审计,运用特有的检查权、调查权开展审前调查工作,了解被审对象涉及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通过审阅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分析调查法、抽样调查法等方式方法了解被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和结算管理等情况,抓住典型、解剖麻雀,厘清审计的整体思路,下好审计“先手棋”。

(五)强化审计成果运用,促进审计工作质量提升

审计人员应该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从制度上、措施上加以完善和改进的办法,督促被审计部门举一反三进行整改,促进企业各部门树立依法经营观念,克服“审而无用、审而不改、审而不究”的问题,促进审计工作质量提升,真正体现审计监督的价值和意义。

(六)加强学习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

要有意识地学习审计知识,精通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掌握审计方面的政策法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运用先进审计方法和手段等能力。了解和熟悉企业各部门、各专业管理内容和相关要求,通过ERP、经法、财务管控、HPMS系统等相关信息系统了解多方面的业务轨迹,为审计工作提供线索,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掌握谈话的艺术和技巧,与被审计部门沟通协调,讲究方式方法,不卑不亢,不盛气凌人,以理服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依法依规实施审计,严格把控审计流程,切实发挥内部审计保健医生的作用。要善于提出关键性问题,能够发现对企业现在或将来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起一道有效的风险防线,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作者单位:河北抚宁抽水蓄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