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一本,让我和孩子好好说话
2024-11-28刘莹
初为人师的我,屡屡被学生弄得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怎么才能和学生心平气和地相处呢?渐渐地,我找到了两件能与学生心平气和相处的法宝。
一张自省表,酝酿好好说话的情绪
我曾经也会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去教育学生,对学生发脾气。可是发完脾气呢?学生要么因畏惧而不敢再犯,要么不服气,至于其中道理是否明白,还尚未可知。
就这样,“和美少年自省表”诞生了。这张表按照事情发生和发展的顺序设置了9个需要填写的项目:学生名字;填表时间;反省原因(事情发生的地点、起因、经过);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的想法;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我的想法;承担责任是成熟的标志,我认为这次我的错误表现在哪儿;我希望这样处理这件事;为了承担责任,引以为戒,我愿意做这些补偿;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我承诺。我觉得学生犯错很正常,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也很正常,避免冲动,平和地解决问题才是我的出发点。
记得有一次,岚岚的水杯放在桌角,被青青撞到了地上,虽然没破,但是岚岚的一句“你没长眼”把青青激怒了,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我请她们到办公室来,什么也没有说,将两张自省表递给她们,让她们分开独立填表。10分钟后,两名同学填写完成,我注意到两个人在“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我承诺”这一栏中,都写道:宽容、理解。
这张表能让学生从当前的矛盾中跳出来,拿到表的那一刻,他们开始静下心来回忆刚才发生的细节,同时也能让我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并站在公正的立场解决问题。
以往学生闹矛盾,教师先听当事学生陈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后分析,学生扭头就忘。现在先让学生自省,教师再分析总结,渐渐地,学生觉得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而争吵和理论小题大做了。个人犯错时,一张“自省表”足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几个人闹矛盾时,一张“自省表”足以让孩子们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问题,不至于将办公室变成辩论场,而我的情绪也不会被“点着”。“自省表”给足了参与到这件事情中的人的情绪调控时间,让惩罚也变得平心静气。
一本漂流日记,建立好好说话的情谊
升入三年级,写作难度增加了。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写作的难点在于没有话说,想不到合适的主题写。于是我思考将训练放在平时。就这样,漂流日记诞生了。
一开始,我准备了一本打印好的漂流本,扉页写下漂流寄语:记录你最想说的话,最忘不掉的事,最有趣的事,并与大家分享。此举的目的是悄无声息地将写作训练融入学生生活。我利用班会课隆重介绍了这个漂流日记本的意义,让学生开始留心身边的人和发生的事,或者关注自己的内心,以班级、校园生活为主题去记录。
三年级是启动阶段,整个班级漂流一本日记本。我先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开头,后面便按学号顺序漂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无论长短好坏,记录了便是成功。有的写的是校园生活,也有的同学将当天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不知不觉中为以后的习作奠定了基础。开始做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为此,我借鉴微信朋友圈,也设置了朋友圈板块和家长寄语,让每个学生写的内容都能受到关注。他们的写作热情持续高涨。
到四年级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训练频率,我开始分组漂流。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6个组,每个组8个人,选定组长后,组内商量一个喜欢的组名,等8名组员写完后交给我批改打分。每两周评出漂流日记得分最高的一组,并开会表扬。除了关注学生记录的质量外,组内朋友圈的发布情况也作为重要考核标准之一,目的是让每个孩子相互了解和学习。因为写的内容总有读者,总有回应,孩子们的参与度也很高。
就这样,两个学年下来,学生写的事情越来越有意义,文笔越来越优美,体悟也越来越深刻。
一次,我看到漂流日记里出现了一篇关于《逃离大英博物馆》的观后感,那段时间,这个短剧可谓是风靡全网,“总有一天,我们会让文物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文物的呐喊振奋人心。看到这样的漂流日记,我十分惊喜。那个时候正好上到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借助这位同学的读后感,我也给大家找到了《逃离大英博物馆》这个视频,观看后,大家和这位同学一样自发将自己的感受写在漂流日记中,其中不乏认识深刻的文字。比起教师要求写作,同学们的情绪自然发生就是最好的写作状态。
一本漂流日记,让学生爱上用文字记录生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距离。一页页文字,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更建立起了好好说话的情谊。
一表一本,是我和学生心平气和沟通的“法宝”。摒弃偏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冷静判断,共情理解和融入,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赋能,让我和孩子好好说话。(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和平分校)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