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位思考,让学生在自省中成长

2024-11-28屈婷

新班主任 2024年11期

“你们班的小逸,上课和同桌说话,我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不但不站起来,还很不屑地说‘切’,怪我不公平,管得太宽了。小宇还带头起哄说‘不公平’。你们班的课堂纪律真的要好好管管了!”英语老师一下课就生气地向我告状。语文老师也反映,小逸最近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一提要给他的家长打电话,他就威胁老师不学语文。

小逸的爸爸常年在外务工,妈妈在本地打零工,一般是奶奶接送他。他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有些调皮但并不叛逆,以前受到老师批评总能虚心接受,从未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生冲突。为什么这段时间如此反常?

暗中调查,了解原因

小逸是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还是想出风头?他是出于自我保护而顶嘴,还是对老师有“积怨”?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悄悄调查了小逸的社交圈。

扬扬是小逸的好朋友,他说小逸最近跟小宇走得比较近,下课经常在一起。小宇是班上的“小头头”,在课堂上喜欢插话,偶尔顶撞老师,但他并无恶意,只是想吸引大家的注意。

小维偷偷告诉我,小宇不爱学英语,周一英语课上,老师提问他,他没答出来,就认为是老师故意找茬让他难堪,暗地里请小逸与其他同学跟英语老师对着干,帮他报仇。那天小宇看到英语老师生气,可高兴了。

“小宇以前也挨过批评,鼓动过小逸,也没见小逸听他的啊!你再想想小逸最近有什么不一样?会不会还有别的原因?”我问。

小维回忆了一下,说:“对了,我听小逸说,他爸爸好像回来了,给他带了好多好吃的,他还带到学校跟我们炫耀呢!”

我赶紧给小逸的奶奶打电话。电话里,她叹着气告诉我,小逸的爸爸刚回来时,经常带小逸出去玩,小逸非常开心。但这几天,小逸的父母吵着要离婚,妈妈指责爸爸赚钱少、不顾家,而爸爸责怪妈妈没有教育好孩子。家里气氛非常紧张,小逸每天的日子也不好过,起床晚了、房间乱了、作业写慢了,都会招来爸爸的责骂。

看来,小逸可能是因为在家里经常受到批评而心情烦躁,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从而增加了他的攻击性。而小宇却是故意唆使小逸顶撞老师。不过小宇胆子小,平时很怕老师对他“动真格”,如果小逸不出头,小宇就没辙了。因此,小逸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小宇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巧用共情,稳定情绪

一次课间,我看小逸心情还不错,便拉着他闲聊:“听说你爸爸从外地回来了,给你带了很多东西,有什么新鲜的玩意?”

小逸从兜里拿出几颗包装精美的巧克力递给我:“这是大超市卖的进口巧克力,很好吃,我们这里买不到的!”

“我可不能白吃你的东西,我那儿有新疆的牛肉干,要不咱俩交换?”我拉着他的手朝办公室走去。

交换后,我搬来一把椅子,示意小逸坐下。他似乎有所防备,愣了几秒才坐下。

“在家里受了不少委屈吧,跟我说说,或许我能帮到你。”

“老师,我还以为你要批评我顶撞英语老师呢。”小逸松了一口气说,“我爸之前的老板总是拖欠工资,他实在受不了就辞工回来了。我妈知道后特别生气,催他赶紧找工作。他心里烦,就总拿我出气。不过我能理解他,他也不容易,我不怪他。”

“好孩子,真懂事,能理解爸爸的不容易!”我摸摸他的头,先夸奖他,接着把话题引到那天的事,“你顶撞英语老师的事我也听说了。你能跟我说说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那天英语课,我是在跟同桌小辰讨论问题。英语老师不公平,只批评我,为什么不批评小辰?还有,语文作业有点多,我跟科代表说我晚点补起来,语文老师为什么紧抓不放,还说要给家长打电话?”小逸情绪激动,愤怒中带着委屈。

听着小逸的辩驳,我有些窝火,差点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教育他。转念一想,这样做太冒进了,利用教师权威去压服他,他若是不接受,可能会再次发怒并拒绝和我交流。

我压下怒火,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问:“以前你上课说话,英语老师也批评过你;以前你没完成作业,语文老师也跟你妈妈沟通过。那个时候你都能接受,为什么这次反应这么大呢?”

“我心情不好,没忍住。”小逸撇嘴说。

我说:“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理解你。”

见我只倾听不说教,他垂下眼睑,眼眶有些湿润,声音也低了下去:“爸爸说我是烂泥扶不上墙,我就这样了。小宇请我吃东西,我就顺便帮他出个气!”

共情,让小逸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见,他终于向我吐露了心声,我也得以了解他顶撞老师的真正原因。

换位思考,智慧化解

学生犯错后,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主改正才是上策。我请小逸站在小辰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正在专心听讲,小辰要找你讨论问题,你会怎么办?”

“我才懒得理他呢!”小逸脱口而出。

我笑了:“你不愿意小辰打扰你听课,那当小辰认真听讲时,你找他讨论问题,他会怎么想?”

小逸沉默不语,低头用手拨弄衣角。

接着,我引导他站在教师的立场思考问题:“课堂上,如果老师没有让你们互动交流,‘讨论问题’与‘随便说话’就很难分辨。如果你是老师,你有更好的方法区分吗?”小逸思索片刻,摇摇头。

“我问过英语老师,他说当时你的头是偏向小辰的,小辰的嘴巴没有动。语文老师给你的家长打电话,也不是告状,只是想了解一下情况。所以,老师并没有针对你,也没有偏袒小辰。老师明知道管束你可能会被你讨厌,为什么还要坚持管你呢?”我停顿片刻,观察他的反应。

见他听得很认真,我继续说:“因为这是老师的责任,老师要是不管,就是不负责任。就像你爸爸,如果不上班,老板也不会答应。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该不该管?”小逸点点头,表示认同。

“但你对老师说‘切’,怪老师管得宽,是不是有点过分?”我试着表达我的观点。

“‘切’没有别的意思,是网络用语,我跟同学经常说。”他赶紧解释。

我严肃地指出:“你和同学说‘切’可能是开玩笑,但课堂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切’的含义是不屑,是不满。对老师说‘切’,就是不尊敬。”

“那我下次不说了。”他不好意思地说。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我引导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去跟小辰和老师道歉,请他们原谅我。”

我点点头。后来,我还分别与小逸的父母沟通,请他们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理解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心声。

随后,我找到小宇,问他是否在英语课上带头起哄,他不好意思地承认了。我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小时候不爱学语文,总觉得老师提问自己是故意针对自己。一段时间后,我的语文成绩提高了,我才恍然大悟。”小宇听后若有所思。

从那以后,小逸再也没有在课上顶撞老师了,小宇偶尔在课堂上插嘴,但没有恶意,只是想获得关注。

学生当众顶撞教师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无论是正常的反驳、好奇的试探,还是恶意挑衅,都可能以顶撞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仔细分辨、正确归因,方能智慧化解!(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鄢城办事处窑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