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24-11-27颜菁

今日财富 2024年32期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金融市场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现阶段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取消了存款利率的上下浮动比例限制,银行难以凭借扩大贷款规模的方式增加利润,所以对于净息差的管理,成为当下银行管理的重点。因此,加强金融机构利率的定价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责任划分、定价行为、定价方法、评价体系和支持系统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建议,以供参考。

一、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价管理内部不统一

金融机构对于利率的模型、规则有一定认知,但是在实际执行和操作过程中,各个分支机构拥有较大的定价权,各行客户经理的定价方式比较独立。如若只是从经营主体的角度分析,没有综合考虑银行的成本和效益,最终呈现出的利率定价差异明显,同时最终呈现的产品利率定价中存在道德风险,并增加了和客户之间的沟通难度。此外,由于内部利率定价管理不规范,对于定价参数缺乏统一管理,例如客服的贷款费用整理中,一部分是计量贷款的费用成本,但是要求在前台管理上对应贷款业务,所以在实际开展活动的时候,没有进行准确计量,难以得出准确的费用率,因此无法很好地系统指导前台业务定价。

(二)对定价行为约束不足

金融机构没有成立专门的价格审批委员会,只是在资产负债管理中,添加了和利率定价相关的内容,但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系统分析定价决策,对后期利率的执行也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在具体实践中,无法统筹安排和管理存款利率,也没有合理的调研报告支持领导层的定价决策。

(三)利率定价方法不合理

金融机构对现阶段的利率定价多是采用成本加成法,通过合理分析各项参数,得出结论,但是在计算阶段,由于参数的计量不够标准,虽然表面上能吸引同行的资金支持,但在实际的经营和发展阶段,贷款多为客户的存款,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所以无法直接使用市场价格进行管理。同时银行进行贷款定价时,不会直接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管理,最终呈现的结果是价格虚高。此外,还存在各项成本管理和计算不精准的情况。例如受到市场资金的影响,金价上涨,此时市场资金价格较高,存在倒挂的情况,如若此时还采用成本计量,最终得出的结果就不够准确。

(四)缺乏系统的业绩评价机制

金融机构缺乏对定价后的评价体系。在金融机构利率和金价管理中,要求构建完善的定价系统,加强对业务价格的系统分析,但是在事后没有对定价水平进行系统分析,缺乏完善的模型设计。同时各个季度定价管理盲目参考数据,此时的定价结论和实际价格偏差较大,最终呈现的结果是定价的指导性不强。

(五)利率定价管理的支持系统不完善

各个系统中对各项业务数据的统计不合理,没有形成完善的数据管理机制,导致后期没有提供合适的定价信息。关键业务指标不统一,存在信息滞后的情况。一般的业务指标局限在各自的系统内,信息不对称,无形中增加了沟通成本。例如前台的记账系统,要求结合自身需求记录和储存数据,但是在各个业务单元内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资源。此外,客户的信息不全面。客户数据积累不足,对企业贷款的预算成本比较低,抵押品的回收率不足,个人贷款风险成本也在增加。

二、解决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权责划分,分类授权管理

风险定价责任管理,要求考虑内在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按照客户的信用、还款情况,确定利率,并加强风险评估,同时要求利率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相符合。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合理分析定价参数的取值,以制定多部分协同合作的定价策略。

首先,定价管理部门应系统分析各项参数,以确定取值的范围和方法,从而强化参数管理的准确性。同时形成全面共识,取得领导层的支持。

其次,定价管理部门应制定良好的管理机制,调整参数内容,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数据的整理,并r0OiebwNQ6vbP6v2cSpt7w==对最终形成的定价结果负责。例如,金融机构内的财务部门按照权责内容,分析某类商品的基本特点,按照定价模型产生的结果进行合理分析,以避免出现比较大的争议。

最后,采用贷款分类定价模式,按照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划分,如下表所示。

其中,核心客户对金融机构的收入贡献高,所以对于利率的敏感性比较强,其中存在的隐性风险也比较低,是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重点客户对金融机构的收入贡献较高,也是比较稳定的客户;普通客户,贡献率较低。

(二)完善审批流程,把控定价行为

市场定价行为图

为有效把控定价行为,金融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审批流程。如上图所示的金融机构的定价行为,应按照定价的相关要求,获取咨询,不是被动参与,而是主动分析,从而得出反馈价格的信息,以及时修改和优化定价模型中的相关数据,确保最终利率定价的合理性。同时还能充分考虑到市场因素,达到优化管理的效果。

以某商业银行为例,该银行的客户多是本地中大型企业,通过系统分析利率市场化变革的定价管理体系,其对定价审批的流程把控不足。例如该银行对于低利率产品的定价,一般直接交到分行信贷部门进行审批,资产负债委员会按照银行的基本情况、政策导向,以及客户资信情况,决定是否发放。对于统一的利率定价,前台业务并没有权限确定,还要求总行负责,这会导致损失掉一部分客户。因此,金融机构要优化定价审批流程,不需要分为特殊和一般的调整流程,而是采用产品触发流程和决策流程。该银行按照广泛性和前瞻性的原则,采用触发流程。

在广泛性的原则设计中,要求银行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信息搜集和管理,以确保定价系统的完整性,同时按照市场结果进行合理反馈。此外,要求有极强的预见性。通过分析当前形势,做出前瞻性的合理判断,并按照贷款的产品定价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该银行可以建立定价磋商小组,合理划分贷款产品的类型。同时按照贷款产品的基本情况,组织例会,完成对产品定价的日常交流和管理。此外,分析资金的流动情况,以确保和总行业务相一致,从而体现产品定价的敏锐性和高效性。

(三)多元创新,优化定价方法

首先,采用资金成本计量分析。在金融机构管理成本的设计中,适度调整,加强对资金管理等业务的分摊管理。对于金融市场业务,采用资金成本计量分析,充分考虑存款组织部门的基本情况,以避免出现各项积累的业务竞争,影响到绩效考核效果。

其次,加强信用风险成本计量管理。风险成本计量管理,要求合理分析最终定价结论,以及对各类业务的利润计算。例如某银行的客户申请了1.75年的信用贷款,金额为5万元,执行的利率是6.325%,客户的报备率在1.16%,贷款的FTP价格是3.83%,该项业务的经济资本系数和资本回报率为4和15%,计算出客户本贷款内年的经济增长值。该贷款在第一年的拨备成本提取中,计息周期不足一年,此时的EVA是负值。对于这种情况,积极和财务部门沟通、合作,不是按照考核中的拨备情况进行处理,而是按照年度拨备情况进行分摊,计算出在这一阶段内会产生多少利润。同时还要加强对每笔业务中风险成本、平均收益的合理计算。

最后,按照差异化的定价方式进行集中管理。为避免定价模型中,最终呈现的是相同价格,按照不同差异原因进行集中调整,同时在调节的时候,设置合适的参数,以避免对业务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按照各类参数的基本情况,根据差异化调整的效果,避免在调节管理的时候使用不当的参数。例如在各地区金融机构的设计中,按照自身情况,以及总行价格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进行个性化调整。同时要求总行定价管理部门不得使用资金成本区域管理,以避免增加管理的难度性。

(四)制定完善的定价评价体系

首先,从经济利润的视角分析价格的敏感度。采用自上而下的调整方式,集中管理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政策。按照全行定价管理的相关要求,管理目标和前台单元目标相符合,同时在考核的时候,分析对前台业务单元业绩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加大贷款净利息的占比分析,通过内部资金转移的方式对定价、存款和贷款业务进行系统结算。此外,改变传统的定价考核方式。按照利息净收入=利差×日均规模,要求体现利率定价管理模式的完整性,考虑到价格因素,最终才能顺利完成业绩目标。为有效规避其中面临的高风险问题,应该在考核的时候,重点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预期的损失、贷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等,以尽量平衡好风险和效益。

其次,完善利率定价后管理的评价、修正体系。采用合适的递进价方式,合理分析各类定价方式的适应性,按照不同的市场环境,动态调整定价参数,并依照管理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分析已经发生的业务和结果,重点分析贷款以及业务执行的价格、模型,并给出合理建议。价格浮动控制在10%以内,假设超过了这一范围,表示定价不合适,不符合金融机构的发展要求,也不适应当下市场的发展需求。此外,对于利率定价方式的验证和选择,按照价格的变动情况和业务规模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价格营销需求。通过系统衡量的方式,分析银行的基本情况,从而获取与之比例相等的存款规模。

(五)完善数据管理机制

首先,金融机构需要构建完善的数据指标,并按照管理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同时采用统一的业务模式,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提高数据的管理质量,通过自动采集的方式,及时补充和更新数据。

其次,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明确岗位职责,定期做好监督工作,以规范利率定价管理流程,从而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管理的基本需求。例如,某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架构,利用大数据做好信息储存和管理,搜集、处理以及完成各类数据信息的校验,并要求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调度。

最后,按照客户贡献度的评价情况,完成客户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并进行分类管理,以不断规范和优化客户的办理要求,同时完成信息记录和总结。随着客户关系网络的建立,综合分析内在的系统数据,同时按照客户的综合贡献情况进行利率分类定价。

结语:

随着贷款LPR改革的顺利推进,在利率市场化发展背景下,为加强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管理,需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完善的定价管理体系,按照战略目标进行定价,并结合利率市场中的存贷款定价进行系统管理,从而为金融机构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