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背景下平陆运河对接国际贸易研究
2024-11-27卢雨新
2022年7月19日,建设平陆运河的项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这将是我国自京杭大运河之后一千多年来的第一条运河,其建设意义非凡,对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钦州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和平陆运河的重要节点,钦州港的经济腹地范围将会大幅扩增。本文以钦州港为研究对象,分析在RCEP大背景下,平陆运河建成后对广西对外贸易的影响,通过分析其机遇与挑战,为平陆运河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西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自从2020年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得到进一步扩大,有效增进国内外市场联通,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机遇,开启了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广西作为东盟对口贸易省,在RCEP的政策背景下,对外贸易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广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此条件下,2022年广西又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平陆运河项目通过,这意味着广西将拥有全方位便捷的出海通道,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将会更加快捷有效。平陆运河完善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各省之间的互联互通,加速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平陆运河对广西的发展意义深远,钦州作为平陆运河流经的核心地区,将会是广西发展的关键一环,因此,平陆运河在钦州港对外贸易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平陆运河在给广西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配套设置不完善等问题也将会给广西带来新的考验,因此如何让平陆运河能最大化地为广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服务,有待深入探讨研究。
一、平陆运河的建设意义及影响
(一)平陆运河简介
平陆运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运河,全长约135公里,以发展航运为主,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同时还兼顾供水、灌溉、防洪、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功能。平陆运河始于南宁市西津水电站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连接南宁和北部湾钦州港,联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平陆运河的建设意义
1.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链接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省份,是一条由多路线、多运输方式组成的物流通道体系。该路线连接我国内陆与沿海地区,将货物运输至海外,大幅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广西与东盟地区毗邻,北部湾港是我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的重要港口,在平陆运河建成前,广西以及西部内陆地区若想通过水运出海进行对外贸易,一般会从广州港出海,平陆运河的建成将会为广西新增一个出海通道,使广西本土企业对外出口货物时可直接选择在北部湾港出海,使江海联运效率进一步提高,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江主干道的通航压力,进一步完善国内“大循环”发展目标。
2.促进广西经济增长
广西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均为沿海城市,出海便利,但由于广西境内没有形成系统的水运通道,港口腹地有限,导致对外出口货物需绕到广州港出海,这不仅耗费时间且会增加贸易成本,而平陆运河的建成将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平陆运河建成后,从南宁运输货物到钦州港出海口仅需291公里距离,大幅缩短了货物运输周期,极大程度降低了运输成本,增进了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打造物流强省,大力促进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刺激广西经济的增长。
广西与东盟长期保持友好关系,是面向东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2019年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到2022年RCEP的正式生效,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稳步发展,体现了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正确性。在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平陆运河的建成将会为广西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平陆运河在RCEP背景下为广西带来的经济机遇——以钦州港为例
(一)钦州港概况
钦州港位于广西钦州,该港口水域宽,风浪小,是我国西南海岸上的天然深水良港。其地理位置优良,与南宁北海毗邻,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西部地区对东南亚进出口贸易最便捷的一个出海港口。
钦州港内设立有钦州保税港区,这是我国西部沿海唯一的保税港区,也是全国唯一列为整车进口口岸的保税港区,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是我国进一步加大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区之一。截至2021年,钦州港外贸进出口完成200亿元,同比增长14.6%。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链加速形成,国际贸易规模不断壮大。
自RCEP正式生效,钦州港积极对接RCEP政策准则,提升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合作模式,促进产业创新升级,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二)平陆运河建成后钦州港在RCEP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1.出口成本降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RCEP成员国之间达成了零关税政策,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准则,简化外贸手续与程序,有效解决“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使成员国间出口贸易更为便捷,大大降低了对外贸易的成本。在RCEP背景下,平陆运河的建成使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更为便利。对外贸易选择通过钦州港出海,有效缩短物流周期,节约运输成本,加速中国货物在RCEP区域内流通,提高中国商品竞争力。
RCEP的政策支持将会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创新升级,促进企业相互合作。2021年钦州港成功构建我国首条燕窝跨境产业链,说明钦州港对外贸易产品在逐步实现多元化发展。平陆运河建成后将会使对外贸易更为便利,低廉的出口成本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钦州港,有效促进钦州港外贸多样性发展,增强广西综合实力发展。
2.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
平陆运河建成前,广西区内商品出口东盟地区往往从广州港出海,不仅加大了运输成本,还使资本外流他省,使区内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缓慢。平陆运河的建成将提升我国江海联运效率,使广西区域内及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的货物流通更为便捷,大幅度减少出口货物的运输成本。平陆运河的建成将会促进钦州港的进出口量,运输物流资本会大量流入广西,促进广西经济发展。
广西对外贸易有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支持,在此条件下RCEP将为中国东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广西应充分利用其边境特点,发展边境特色商品深加工产业。平陆运河将加速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跨境物流节点,吸引RCEP成员国企业对钦州港的投资,促进广西外资流入,有效增加各成员国间的技术交流,促进我国进一步高质量“引进来”,使广西技术发展得到提升,扎实推进钦州港向海经济的发展。
3.促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RCEP能够有效降低美国对东南亚的分解作用,抵制单边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中国高水平、高层次合作。平陆运河完善了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各省份、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完善中国“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有效避免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当前广西的经济技术发展在国内仍相对落后,平陆运河的建成将会促进钦州港的产业链更为完善,货物流通增速将促使物流基础设施升级转型,促进其产业体系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匹配。
三、平陆运河投入使用后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一)尚未建成完善的配套政策及管理措施
自从京杭大运河后,中国未建设过如此大规模的运河,现代大型运河的建设涉及水利、交通、生态环境、经济、气候等诸多方面,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存在一定的磨合期。我国对于现代大型运河的建设和管理缺乏经验,制定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问题需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才能得到逐步完善,寻找适合的政策及措施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相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尚未配套升级
一方面,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广西的科技水平较低,综合交通体系不健全,物流设施建设滞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没能满足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需求,运河的投入将会使交通物流需求增大,配套设施跟不上将会使进出口物流受限;另一方面,钦州港的产业体系规模较小,产业集群化程度低,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RCEP背景下将会有大量外资进入,钦州港的运载能力未能承载大规模的外资入驻。同时,外资企业与当地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既会促进企业升级发展,也会导致企业创新迭代的速度加快,给本土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本土企业急需创新升级,以在RCEP环境下把握发展机遇,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外开放质量不高
经济密度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广西毗邻东盟国家,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广西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平陆运河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虽然对外开放的规模逐年扩大,但是北部湾经济区开放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北部湾经济区相对于国内其他经济区发展较晚,其对外开放制度多是参考借鉴其他经济区,缺乏结合自身情况而制定的政策,政策的不完善导致吸引的外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需求相融合。广西各市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一致,2021年,钦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56亿元,而玉林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仅38.9亿元,对外贸易依存度差异巨大,使各市县之间相互合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促进平陆运河良好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各方相互合作全力做好向海经济
针对运河运输量增大的问题,应促进各种模式相互协作,为运河使用服务,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借鉴其他经济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完善交通体系,积极调动空运与陆运路线与运河物流运输相配合,提升港口的业务能力。此外还需加速产业集群化建设,促进港口集装箱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提升港口吞吐量,建成临港现代物流集聚区,提升其枢纽节点的作用。还需密切联系各经济区,在RCEP背景下寻找发展机遇,促进相互合作,承接其他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同时北部湾群内城市应分工明确,紧密联系,根据各自的发展特色发挥其自身作用,建立以北部湾城市群为核心的临港一体化产业体系。
(二)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及管理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配套措施及管理措施的出台,结合自身情况做更深度的思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加大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的使用,加速部门间信息共享云平台建设,避免各部门因信息不对称而影响物流正常流转。此外还需使运河上下游间通航能力相匹配,逐步升级邕江、郁江、钦江的通航能力,保证货物运输的流畅性,以充分发挥平陆运河5000吨级通航能力的优势。
(三)大力促进技术“引进来”
RCEP环境下,广西要与各经济区紧密联系,学习其他经济区港口的先进技术,还需扩大对RCEP成员国的优惠政策,利用(中国)东盟区域的优势加强与东盟国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入驻钦州港,促进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交流先进技术,完善物流设施创新升级,深化海陆双向开放,提升钦州港的综合实力及影响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使其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需求相匹配。在经济往来中促进先进技术引入,扩大更高质量的开放,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四)发展开放型产业,以出口导向带动产业升级
钦州港应抓住RCEP发展机遇,借助政策支持促进外贸发展,大力发展开放型产业,积极扩大与RCEP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促进服务贸易与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高通关效率,提升港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将钦州港打造成RCEP区域内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在稳定增长边境小额贸易的同时,结合广西特点出口广西特色产品,创新完善更多跨境产业链,以出口导向带动产业升级,抓住东盟特色,多方面寻找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模式,发展广西特色经济。
(五)扩大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我国在运河建设方面的经验不足,其建成与投入使用都离不开各方面人才。广西属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地处偏远,难以吸引人才到广西发展,因此人才匮乏是阻碍广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原因。广西应出台更多政策福利来吸引人才流入,在区内大学开设运河管理等相关专业,大力培养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
广西还需提升城市品质,切忌为了工业发展牺牲城市生态。发展产业的同时还需将城市打造成宜居城市,完善“留才引才”配套设施。以钦州为例,在大力发展钦州港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钦州加大力度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区与生活区,利用临海特点促进临海产业发展与打造滨海城市相融合,营造优质的宜商宜居宜业环境,确保留住人才的同时并不断吸引人才流入。
(作者单位:钦州市气象局)
本刊述评
RCEP以东盟为主体、以发展为导向、以包容为特点。正式实施两年多来,RCEP初步显示出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提升本地区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原产地规则利用率偏低,成为充分释放RCEP红利的突出矛盾。例如,2022年越南RCEP出口规则利用率仅为0.67%,这一水平低于当年越南对自贸协定的平均出口利用率(33.6%);泰国2022年和2023年RCEP出口规则利用率分别仅为1.9%和2.7%;马来西亚自2022年4月至2024年2月,享惠出口货值仅占其对RCEP市场总出口的0.07%;2023年中国企业出口、进口规则利用率分别为4.21%、1.46%。若RCEP原产地规则利用率明显提升,东盟与中国将进一步获益。为此,RCEP智库要研究提升规则利用率的相关问题。
未来几年,会以RCEP为基础实现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进程的重大突破,形成以“小多边”引领“大多边”“大多边”促进“小多边”的RCEP合作新格局。中国加快推进向东盟的高水平开放,不仅将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而且将为RCEP的全面实施与不断升级注入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