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景德镇,半部瓷器史
2024-11-26袁博
“我,来自北宋景德元年,为了见到你,我已经走了一千年。”这句浪漫且诗意的话来自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
一座景德镇,半部瓷器史。
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聚焦于千年瓷都景德镇,展现了中国瓷器文明绚烂多彩的发展历程。它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以中国手工瓷装饰历史为脉络,以瓷器的颜值为贯穿点,在景德镇的街头通过讲述手工瓷器之美,拉近我们与瓷器的距离。
从简单的单色釉,繁衍到五彩交融的各类装饰,青花、斗彩、五彩以及现代创新装饰等,依托手工瓷器发展时光轴,次第登场,揭开它们神秘优雅的面纱。
1.诞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瓷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器皿,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展示了瓷器从泥土到成品的全过程,从选土、制胎、上釉到烧制,每一个步骤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2.传承
片中的制瓷人陈鱼,将素雅的青白之美发挥到极致。极品的影青瓷,泥坯薄如纸,青白色釉温润如玉,和光同尘。对极品影青瓷的复刻,是小陈正在钻研的课题。小陈出自陶瓷世家,青出于蓝,醉心瓷器。对极品影青的追寻之路,离不开匠心与沉淀,小陈对影青瓷的钻研,体现在他对每一件器物深沉的热爱上。
草木树枝,诸如狼尾草、莲子壳等植物,是上好的草木灰,点燃之后华丽转身,变成一元配方的釉灰。枯草含有微量三氧化二铁,混合石灰粉,便是影青颜色的来源;草木燃烧成釉灰,形成硅酸盐,这种原料是釉的主要成分。一火,一草,灰烬中拢着的星火,中国人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化学实践。实践,探索,研究。
景德镇窑以著名的影青瓷著称于世,这种世间罕见的瓷器,之所以能穿过历史的漫漫长河,始终大放异彩,成为时代的经典,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
3.砥砺
要想穷,烧郎红。
成色好的郎窑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脱口垂足郎不流”,正是所有制作郎窑红的匠人所追求的高度。
郎窑红烧制之难,难于上青天。任何骄傲自满,都会被郎窑红狠狠地教做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温度过热,温度偏低,都会导致瓷器变绿变白,烧制人心态血崩。原料、烧法的细微差异,也会成为导致失败的关键因素。
在纪录片中,烧制人老高的伴侣阿君君,历经一月六次失败的惨痛经历后,面对丈夫通过新烧法烧制成功的郎窑红时,她想的不是可以跟客户交差,而是坐在他身边,淡淡地说了一句:“老换烧法的话好危险的。”
4.创新
鳝鱼黄,蟹甲青,蛇皮绿,古铜彩,温度与气温越不稳定,辉石晶体越即兴表演。
茶叶末,单色釉里的差生,在匠人手里却成了反叛精神的象征,开的就是盲盒,玩的就是心跳。从影青釉开始,研发了数不清的单色釉,对于老包来说,单色釉烧来烧去缺乏新意,茶叶末恰好弥补了他对色彩、对变化的渴望。
现代科技已经允许运用荧光光谱,分析常量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对比微量元素,来制作更加别致、精致的瓷器,展现新的文化思潮。
5.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瓷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使用和欣赏方式,而是与现代设计、艺术创作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运用示例
1.在镜头下,我们看到了瓷器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现代设计师将传统瓷器与创新元素结合,使其不仅作为收藏品,更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品。这种融合不仅让瓷器艺术得到了新的诠释,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了新的活力。这启示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僵化不变,而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2.从纪录片《我是你的瓷儿》中,我看到了千年瓷艺的传承与创新。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并非只是简单的物品,而是匠人精神的凝聚,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窑火烈烈,烧出的是岁月的痕迹;釉彩斑斓,绘就的是文化的长卷。匠人们执着的目光,专注的神情,让我懂得了何为坚守。他们在泥土与烈火中,日复一日地雕琢,不惧失败,不畏艰辛,只为追求那极致的完美。这种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热爱,让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应如此,坚守初心,不懈追求,方能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3.《我是你的瓷儿》这部纪录片如同一扇通往瓷器世界的神秘之门。它展现了瓷器从泥土到艺术品的奇妙蜕变,更让我感受到了背后的力量。在那一方小小的工作室里,匠人们用双手赋予泥土以生命。每一次的拉坯,每一笔的描绘,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他们与时间为伴,与寂寞为友,在喧嚣的世界中,独守着那份宁静与专注。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像制作瓷器一样,精心打磨,用心塑造。无论外界如何纷扰,只要坚守内心的追求,我们就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从结绳记事到电子文档,从飞鸽传书到电子邮件,从钻木取火到核能发电,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
材料二: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更是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
材料三:然而,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信息安全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威胁到了人类的未来。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自身思考,以“科技创新与人类文明”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例文
当文明之光遇上科技创新
□江苏宜兴第一中学" 陈辛洋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时间中淬炼,在发展中延续,在创新中根深蒂固。当久兴不衰的文明之火遇上时代发展的科技创新,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认为,当文明之光遇上科技创新,定会更加璀璨。
泱泱大国,文明薪火代代相传,火苗越来越旺,划破长夜中的寂静。我站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体味着文明的炙热。甲骨文的出现,记录了千年前的故事;统一的度量衡,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唐三彩的出现,绚丽的色彩是古人艺术思考的结晶;浑天仪、地动仪,谱写了旧时的辉煌。我无法亲身经历一代代文明的传递,但能想象当年的文明,在科技的发展进程中,谱写的时代华章。
一代代文明在陈列馆中被展示,文物的“声音”振聋发聩,文明之火越燃越旺,驱散雾霾成为新的黎明。
泱泱大国,科技之光闪亮,各行各业创新发展,中华民族挺直了自豪的脊梁。科技不断发展向前,公民幸福、社会安定、国家更加昌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感受科技的无限魅力。移动充电桩、空中轻轨是科技进步中的一步脚印;天眼、无人机是新时代向世界再出发;“神舟”、“嫦娥”的发射成功,月球表层图的绘制是向世界交出的一份份答卷。
泱泱大国,璀璨的文明与日益精进的科技交织,共同谱写壮丽的篇章。天宫授课,无人机群闪亮,无不映照出新时代的光辉。站在这一历史节点,我满怀激情,为这令人赞叹的文明和科技所震撼。当文明遇上科技,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传统文化,彰显着民族的自信。
在文明中创造,在创造中产生新的文明。这场盛宴将会延续,不断地擦出明亮而又艳丽的花火。当中华文明的火光碰撞上科技时代的光亮,便会发出耀眼的光,照向世界各个地方,带去光,带去幸福。(指导教师:王丽丽)
评点
观点鲜明,事例丰富,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作者抓住“文明”“科技”两个关键词拟题,突出两者的关系,引发读者思考。在论述过程中,三处以“泱泱大国……”开头,从不同层面展开分析,选择相关事例进行阐述分析。文章排比、对偶的灵活运用,使得气势流畅,更具说服力。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