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时代,争做好少年
2024-11-26
张乐涵是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九中学初二年级学生。2023年8月,她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张乐涵从小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接受着社会、学校、家庭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浸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积极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年红色快闪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我和我的祖国”最美家庭故事会和“永远跟党走·童心颂家风”活动中讲述红色故事,在内蒙古自治区“童心向党·唱支山歌给党听”活动中录制《唱支山歌给党听》MV等。张乐涵不断在笃学敦行中锤炼自我,在立己达人中修养品行,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让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
何琪铭是交大附中嘉定分校的学生。何琪铭自幼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小学时,她蹲在地上观察蚂蚁的行动轨迹,思考自然的奥秘;仰望天空中的飞鸟,琢磨它们的飞行原理……一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却在她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进入中学后,这份好奇心逐渐转化为她对科创的兴趣。图书馆的浩瀚书海、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几乎占据了她所有的课余时间。何琪铭耗时一年研究制作的《带涂层识别功能的跨平台共享单车停放管理装置》,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荣获2023年第21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一等奖。
牛子壬是福州第十九中学八年级学生。她悉心搜集建党百年历史中的动人故事,用黑板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方式,宣传英模事迹,讲述中国发展,真情诠释感人瞬间。她把自己一家三代对军装更新换代的感慨转化为生动的讲稿《我家的军装》,并声情并茂地说出对祖国、对党的无限热忱。她的“小讲堂”还走出学校,走向社区、广场、街头。牛子壬自愿宣讲红色故事、革命纪实、党史故事,累计逾325个小时,她在“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屡获佳绩。
2023年8月,李王喆的母亲不幸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一恶性血液疾病给原本幸福的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得知直系亲属骨髓移植的配对成功率在50%左右后,李王喆没有丝毫犹豫,决定捐出自己的骨髓来挽救母亲的生命。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那年他才上初一,只有13岁。捐髓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从骨髓穿刺检查到每天注射两次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再到干细胞提取分离,每一步都考验着这个少年的意志和勇气。尽管李王喆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不适,但他始终咬牙坚持,从未放弃。他深知,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是母亲康复的希望。终于,在经历了两天的细胞采集后,400毫升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了李王喆母亲的身体。李王喆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好少年”的内涵,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美德和担当。
今年16岁的方宇翔是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2011年3月12日,一场车祸使年仅两岁的方宇翔高位截肢,永远失去了双腿。面对命运的挫折,方宇翔也曾感到难过委屈,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我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我同样可以快乐地生活!”随着慢慢长大,方宇翔渐渐地接受了身体的残缺。心疼父母的操劳,他学会了洗衣服、炒饭、擦地;面对好奇的目光,他报以微笑,大方介绍自己;假肢稳定性有限、在教室穿脱不便,他便学习用板凳行走,每日刻苦练习臂力,摔过、手指被夹过,但却从未放弃。近年来,他先后荣膺“感动宜昌年度人物”“宜昌市新时代好少年”“湖北省新时代好少年”“湖北省优秀少先队员”“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等称号,并两次荣获“宋庆龄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