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元素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与创新

2024-11-26王振宇

艺术大观 2024年24期

摘 要: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采用新的技术与各专业领域相结合创作出新兴的装置艺术作品。同时,电子游戏在时代的浪潮下迅速发展,更多的人接触到游戏,并且通过互动、沉浸和叙事能够带给玩家兴奋、成就感、放松等多重情感体验。在此前提下,游戏中的实时反馈、沉浸式体验等互动元素也被很多艺术家引入装置艺术作品中。观众从原本的欣赏者变成了参与者,甚至成为装置艺术作品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传感器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的引入,为具有互动元素的艺术提供了进一步发展新应用的机会。但与此同时,这种融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在引入更多互动元素的同时保持艺术品质和传统表现方式的平衡?观众对待这种艺术形式是喜好、接受或者厌恶?如何能够保持观众感受到多样化的体验?本文将探讨装置艺术中游戏式的互动元素是如何被创新运用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它们在使用游戏式装置艺术中对观众参与和情感体验的影响。

关键词:游戏美学;装置艺术;游戏元素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357(2024)24-00-03

一、游戏美学与装置艺术的共鸣

“美学”是哲学术语之一,表示对美、艺术和审美体验的天生偏好。它深入研究了人类如何理解美、感受美和珍惜美,以及为什么一个特定的物体被定义为“美”或艺术。美学领域包括许多子领域,包括各种形式的艺术,如音乐、文学、戏剧和电影等。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概念,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形式本身所带来的情感,他强调形式在引发审美情感方面的核心作用。当下的电子游戏产品和多种风格的独立游戏几乎涵盖了各种艺术形式,从视觉、声音、叙事再到互动、情感、社会、技术都包含属于游戏的特有美学。作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的装置艺术,其本身就是突破传统艺术形式的存在。通过装置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思想,有些作品可以促进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和发展过程。游戏和装置艺术都是能够以一种非常积极的方式吸引观众或玩家进入环境的媒介,这就使得观众不再是旁观者的身份,而是以参与者身份与装置艺术融为一体。

一)游戏美学在装置艺术中的再现

在游戏中,独特的视觉效果、声音设计以及与玩家的互动机制,构建出充满魔法和沉浸感的虚拟世界,这些元素逐渐被艺术家所借鉴并将其融合在装置艺术作品中。在视觉方面,游戏中的视觉元素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低多边形、像素艺术、赛博朋克或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等。这个风格都可以被装置艺术家使用,并且用这些风格来制造具有强烈冲击力的作品或者一个超现实空间。例如,伊恩·程(lan Cheng)的《使者》系列作品,使用游戏引擎创建了实时模拟的数字生态系统,整个画面也是电子游戏的视觉风格,他将此作品称为“一个会自我玩的视频游戏”。作品以投影装置的形式呈现,思考了关于进化、人类意识起源以及与混沌存在相关的方式的永恒问题,观众可以观察到虚拟世界的自我演化。

在游戏中,声音不仅仅是一个背景元素,更是推动情绪,创造情感的强有力的工具。适合的音效和背景音乐可以增加沉浸感和氛围,提供反馈或信息,促进故事情节,推进游戏进程。它能引导玩家的情感,帮助理解游戏内容,甚至有些游戏就是利用声音来创作的游戏。例如,《节奏地牢》这款游戏,玩家需要跟随音乐的节拍来移动和攻击敌人。

在装置艺术中,声音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可以为装置艺术增添更多感官的体验,还将观众与装置作品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科里·阿肯吉尔使用任天堂游戏《超级马里奥》中音乐元素和部分视觉元素创作出《超级玛丽云》的装置作品,他对游戏中的视觉元素和声音元素进行重新解构,探索游戏音效的简化及其对空间和情感的影响。

互动性是游戏的核心特征,也是装置艺术创新的关键方向。通过引入游戏中的互动机制,观众从被动的欣赏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拉斐尔·洛扎诺·海默的作品《Pulse Room》由数百个白炽灯泡组成,排列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观众把手放在一个监测脉冲的探测器上,触发灯泡与观察者的心跳同步闪烁。现场展示了每个参与者的心跳,唤起了与生命、死亡和我们共同的人类经历相关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存在的脆弱性和独特性。此外,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任务机制也被艺术家所采用。弗拉纳根的作品《Giant Joystick》是一件巨型的游戏操纵杆装置,只有观众合作才能操作,这种设计借鉴了多人游戏的合作机制,促进了观众之间的交流,强调了协作和社交互动的重要性。

(二)投影映射与沉浸式环境的创建

投影映射是将影像或者图片投射到不规则物体表面的一种技术,通过精确计算将原本一些固定的建筑和雕塑类的物体转变成动态的视觉体验。这项技术在将游戏美学引入装置艺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形式的装置艺术作品不仅能够改变观众对原本建筑物或者物体的空间感知,打破实际物理界限,同时能够配合着声音、灯光等效果为观众提供更多维度的体验,为作品提供了更强的沉浸性。1991年克日什托夫·沃迪奇科就开始将这种技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以建筑和纪念碑为投影对象,通过投射展现了复杂的视觉效果,从而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此后,很多艺术家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技术来创作装置艺术作品。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使观众能够全方位地参与到作品中。艺术团队Marshmallow Laser Feast的作品《Treehugger》利用VR技术,让观众体验成为一棵红杉树的感觉,增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这种体验超越了传统的观赏方式,观众的身体和感官都被卷入其中。

互动性在沉浸式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传感器、动作捕捉和生物反馈等技术,观众的行为可以实时影响作品的表现。丹·罗斯加德(Daan Roosegaarde)的作品《Waterlicht》利用灯光和雾效,创造出一种虚拟的洪水景象,观众的移动和声音会影响光的强度和形态,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在沉浸式的环境中进行投影映射,可以创造出超越现实的体验空间。

二、虚拟世界的物理化展示

(一)游戏场景和角色的物理化表达

当游戏中的元素被搬到现实世界,玩家对于游戏的追求从虚拟转向了现实。在虚拟的世界中可以“叱咤风云”的玩家群体非常需要在生活中体验游戏环境所带来的真实体验。这类体验可以包括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游戏道具等一系列虚拟物体的物理化展示。当然,这种展示也需要艺术家在现实空间中重构虚拟环境。

(二)虚拟空间在现实装置中的再现

虚拟空间在现实中再现首先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持。除了灯光、视频投影以外,很多艺术家选择使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将虚拟的环境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类型的结合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尤其是使用AR技术的装置艺术作品,需要将数字内容与现场的建筑、物品,甚至可能是植物或生物相结合。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让观众在熟悉的真实环境下体验到奇幻的虚拟世界,这对观众来说无疑是具有较强冲击力的一次视觉体验[1]。

为了将虚拟的空间以更真实的方式展现,声音和触觉可以将这个“真实”体验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在这种环境或者空间中可以采用环绕声的技术手段让观众体验到立体的效果。例如,模拟森林中鸟类的声音、水声、动物的吼声,或者外太空这种非生活类的特殊声音。当然,为了更全面地再现虚拟空间,具有触觉的体验会让观众的感受更加真实。通过物体的震动、空间温度的变化以及特殊气流的活动、干湿度变化,观众可以在真实的空间内拥有虚拟世界的真实感受。

(三)虚实融合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虚拟世界的物理化展示面临诸多技术挑战,特别是在如何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无缝融合,使得观众能够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就目前的硬件设施以及场地人员来看,装置艺术将虚拟世界融合到现实环境中具有诸多挑战。

1.精确的空间映射与定位

现在很多装置艺术经常会出现定位有误差的问题,而这一点的误差可能会破坏观众的沉浸感。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选择高精度的定位和跟踪技术。通过结合深度摄像头与传感器,可以更好地进行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映射,使虚拟元素与周围环境能够以更精准的方式对齐并呈现。

2.多感官融合的一致性

虚拟世界的物理化展示需要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结合在一起。如果各感官的刺激不同步,观众可能会感到不适,甚至产生眩晕等生理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更新硬件,采用同步控制系统对多种感官反馈进行协调,确保声音、震动、视觉等感官输出在时间上保持一致。这可以包括与所有投影设备、音频系统和触觉设备集成的同步触发器和实时反馈控制,以创造更连贯的感官体验,尽可能地降低观众的不适感。

3.物理与虚拟材质的视觉差异

虚拟世界中的物体可能与现实物体存在材质上的差异,有些甚至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物体,这类物体特别是光照、反射和质感上的不同,可能使得虚拟与现实之间产生明显的视觉分割,从而影响整体的沉浸感。面对现实物体虚拟化这个融合,需要通过使用基于物理的渲染(PBR)来模拟真实的光线反射和散射效果,同时结合环境光探测技术来动态调整虚拟对象的光照,使得它们与现实物体的视觉效果更加匹配。而对于虚拟物体现实化,就需要对材料进行研究和比对,选出最适合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三、游戏机制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

将游戏机制应用于装置艺术是两个艺术之间的探索,也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互动形式的艺术形式。引入游戏互动元素和任务奖励制度等机制,可以丰富装置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这种结合使观众更有深度地进入游戏式的互动体验机制中。在装置艺术体验中引入游戏机制有许多可能的实现方式。例如,一些装置有触摸感应的部件,观众可以选择操纵它们,就可以触发不同的艺术表现内容。这种功能对艺术体验的沉浸感有直接影响,并且更直接地将观众的身体感受与艺术展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互动性与参与性

装置艺术中的互动,不仅仅是观众与作品之间直接的身体互动这一种表层的形式主义,而是如何通过互动来影响观众的情感和思想。如果说互动性突出了观众对作品体验的控制程度,那么参与性则指出了观众对作品意义的情感投入程度。在许多装置艺术作品中,观众需要做出选择、参与操作,甚至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这种作品可以赋予观众更多的权力,让其具有强烈的掌控感,而且观众的行为可能会对装置作品产生实际的影响,每个人的体验可能都是与众不同的。

这种互动和参与性,还可以激起观众对作品的情感反应。这使得观众不仅在互动中体验到作品的变化,而且在操作中与艺术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通过互动产生的某些声音或者画面可能会唤起观众的某些记忆或情感,使他们与作品产生更多的联系。这种情感联系确保了观众的体验超越了物理空间的对话,进入了精神层面的交流[2]。

(二)游戏内任务和奖励系统的艺术化改编

任务和奖励系统是游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戏让玩家持续喜爱的关键。在装置艺术中,这一机制被艺术化地改编和应用,使得作品能够提供具有递进性的体验。当观众执行各种任务或互动时,他们将以某种方式获得“奖励”,如灯光变化、声音提示或作品形状发生变化。奖励系统将促使观众积极探索作品,促使观众更彻底地参与其中。这些“奖励”可以为观众带来即时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正是游戏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奖励系统还可以被设计成不确定性的,让每一次的互动体验都有所不同,从而激发观众多次参与的欲望。

(三)观众行为与游戏反馈的装置设计

游戏机制在装置艺术中的另一种作用就是可以相互产生一定的反馈。这种反馈机制需要观众通过在展览过程中的某种行为来触发。通过视觉、触觉等多方位的形式反馈给观众。同时,观众对装置本身的体验会产生许多情感反应,如兴奋、好奇、成就感、挫败感、同理心、沉思等多种情感。这些在展览过程中偶发的情感体验能够对观众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

游戏机制还可以作为叙事的工具。通过为观众设置不同的选择路径,艺术作品可以呈现出开放性的叙事结构。观众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作品的呈现方式,这种多线性叙事使得每次互动都有可能是不同的,赋予了作品更多的可能性和层次感。当然,这种开放性的展示方案并不适合所有的装置艺术,这需要艺术家思考他的作品的设计理念以及表达观念是否可以采用这种随机性的互动体验。

四、结束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硬件的革新,游戏的美学、技术、互动反馈、沉浸感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装置艺术的创作中。这种带有游戏性的装置赋予观众更多的与作品互动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也为艺术的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推动装置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必须在科技和艺术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以确保作品既具有技术创新的魅力,又具有深刻的艺术表达。笔者坚信,游戏元素不仅可以推动装置艺术的发展,也为当代艺术领域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志勇.以光为媒——互动灯光装置下的新型游戏形态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23,13(05):75-79.

[2]钟舒.新媒体艺术的游戏性——兼论一种平滑平庸的美学[J].媒介批评,2023(02):387-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