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4-11-25张蒙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健全、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下,如何织密社保网,特别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需解决系列问题,激发干部动力。因此,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与此同时,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针对特定人群,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另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监管体系,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检查监督,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重构社保屏障应急社保
DeeplyImplementtheSpirit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and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theSocialSecuritySystem
ZHANGMeng
BeijingAcademyofEmergencyManagement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100000China
Abstract:Thereport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emphasizestheconstructionofasound,unified,andsustainablemulti-levelsocialsecuritysystem.Itrequeststoimprovethenationalpoolingsystemforbasicpensioninsurance,developamultipillarpensioninsurancesystem, expandsocialinsurancecoverage,improvefinancingandbenefitadjustmentmechanisms,andpromoteprovincialpooling.Intermsofmedicalcare,promotetheconnectionofmulti-levelmedicalsecurity,improvethemajorillnessinsuranceandmedicalassistancesystem,establishalong-termcareinsurancesystem,anddevelopcommercialmedicalinsurance.Thesocialsecuritysystemisthekeytosocialstabilityandanimportantpartof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The2023governmentworkreportproposesmultipleheartwarmingsocialsecuritypolicies,reflectingthecountry'sdeterminationtoprovideforpeople'slivelihoodsandestablishasoundsocialsecuritysystem.Inthenewera,howtoweaveadensesocialsecuritynetwork,especiallyforgovernmentagenciesandinstitutions,needstosolveaseriesofproblemsandstimulatethemotivationofcadres.
KeyWords:Thespiritofthe20thCPCNationalCongress;Socialsecuritysystemforgovernmentagenciesandpublicinstitutions;Reconstructthesocialsecuritybarrier;Emergencysocialsecurity
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要求,于1951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2]。一方面要加快实现社保体系建设,畅通机制;另一方面优化制度设计,细化保障范围,为机关干部职工织密社保“防护网”,同时还要强化规范管理,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监管体系,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检查监督,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1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社会保障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社会保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中的基础性地位[2]。报告强调了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社会保障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开始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彻底打破“双轨制”的运行模式,迈出“并轨”第一步,通过“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来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
1.1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
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从无社保到以机关养老和医疗等险种为重点的多险种覆盖范围、从政府单一养老向完善养老金调整机制和激励机制转变[3]。目前,社会保障工作已经规范化、制度化,“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单位负担险种覆盖养老、年金、医疗、生育、工伤险种等。
1.2优质社会保障资源倾斜
1.2.1退休老干部退休待遇有保障
对于机关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2],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已逐步建立,并建立健全养老金待遇发放的运行机制[4],以保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可按政策规定及时全额领取养老金。同时,每年根据退休人员的年龄、工龄等其他因素保持普调机制。
1.2.2在职干部看病就医负担轻
自2014年10月起,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全部纳入公费医疗,覆盖率达100%。同时,现有生育险包括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待遇两项,其带有福利保险的性质,可以减轻孕产妇干部一定的经济负担。
1.2.3工伤干部伤残补助金传温暖
为工伤干部进行工伤待遇申领,解决工伤看病问题。符合伤残补助条件的干部可领取伤残补助金,保证干部在经济上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其得到充分的照顾和关爱。
2完善干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2.1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社会保障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安全规范”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对全国各族人民对于社会保障深切期盼的积极回应。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不仅要注重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更要追求管理精细化和安全性提升。这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必须始终将保障资金安全、确保制度运行规范作为首要任务,以科学、精细、规范的管理来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效果,真正让人民群众在社会保障中得到实惠。
2.2破解难题能力有待提升
1992年各地相继开展改革试点后,沿用的是与企业养老保险改革一样的办法。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和社会化管理进程,但各地自行制定政策等方面因地制宜,因此涉及政策类咨询、缴费基数咨询、工资类咨询等问题比较集中。其次,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无法打破沟通壁垒。
2.3深入研究能力有待强化
一方面,执法一线部门承担现场执法检查、重大活动安全保障、事故现场处置灾害事故等任务。据《北京市公安局2022年行政执法统计年报》[5]统计,目前,北京共有行政执法人员36537人,因此,要深刻认识到一线执法人员领域的保险补偿机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另外,机关单位面临退休人员和孕产妇两个重要群体数量增加的问题。此外,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多重因素,近年大病重病发病率向年轻群体倾斜,因此,须认识到需对重点人群倾斜更多的社会保障资源。
3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3.1强化政府主导,加快社保体系建设
3.1.1统筹谋划,融合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在执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全民覆盖”的理解与实践,按照政府主导、统筹市区、各方联动、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覆盖公务员的社会保障体系[3]。例如,上海市社会保险局和湖北省社会保险局统一进行管理,统筹经办权限,经改革后,这一做法不仅精简了政府办事机构,同时还提高了办事效率。
3.1.2权责分明,厘清职责
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全面贯彻“公平统一、安全规范”的原则。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制度设计,确保社会保障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例如:市级与区级办事机构应协同合作,市级办事机构需秉持“应放尽放”的原则,将可办理业务的权限下放至区县,以促进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区级办事机构则需积极整合资源,确保“应办尽办”的落实,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并强化服务意识。此外,施行统一规范经办流程,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4]
3.1.3集中管理,强化监督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和“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的要求时。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公平统一、安全规范”的原则,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这一平台的建设将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社会保险信息的全国联网,使参保人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均等、便捷的服务。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机关主管单位要聚焦事业单位业务经办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加强统筹协调;同时要将基本操作权限同频、同步下放到各事业单位管理,提质增效。
3.2加强各单位统筹协调,逐步打造“贴心服务”
3.2.1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干部职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认真研究干部职工需求,进行军转人员、社招人员、应届毕业生等各类人员的分类指导分类培训。例如:北京市各委办局形4fe7902aad43e90d56afd3bb196d0283成新入职人员培训专场,每年会举行新入职人员培训,从建局史到单位发展史、从处室业务到单位业务、从个人发展到单位关怀,培养新入职人员归属感;为退休人员召开政策宣讲会,讲解退休政策,答疑解惑,营造温馨氛围。
3.2.2成为干部人事工作的“多面手”、“政策通”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政策多、覆盖面广的问题。特别是自2019年起机关单位进入全面改革期以来,对社保经办人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出新思路、新观点。
3.2.3在促融和协调上加大力度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强化大局意识,从社会保障工作大局角度出发,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交流,形成“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的参保工作格局。一方面,从市属社保机关到区属社保机关,其作为关键的业务指导部门,要形成畅通的业务沟通机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另一方面,从单位经办这个层面上看,主管部门和下属部门要形成工作的闭环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机制[5]。
3.3建立完善社保体系,打造最优社保屏障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不仅要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要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调整机制,确保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推动保险各险种进行省级统筹[2]。
3.3.1针对一线特岗人员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因此,建议以商业保险加强意外险保护。结合北京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形势,利用保险公司对应急救援人员保障、突发事件应对责任保障、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其他突发事件保障等方面进行承保,发生相应损失予以理赔的保险。例如,某行业部门与行业医院达成协议,形成就医就诊或体检保健体系,增加绿色通道,致力于提升行业人员就医效率。
3.3.2针对50岁以上中年人群
加快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进程,完善大病保障及医疗救助,进一步推广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另外,可以为50岁以上的群体增加有针对性的体检项目,或进行个性化体检项目定制。
3.3.3针对孕产妇女性及残疾人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某委办局有女性干部160人,占到全局人数2/5以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通过生育险在医疗领域附加商业保险,扩大生育险覆盖面,保障孕产妇群体因生育而造成减少收入的经济影响及必要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现出单位对女性职工生育时期的支持和关爱。另外,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力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4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保障。随着保障体系的基本构建,干部职工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但是,为北京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构筑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仍迫在眉睫。因此,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背景下,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各责任单位协调作用,为特色需求群体提供支持,才能够打造社会保障体系升级版,实现保障对象的社保体系全覆盖,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工作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EB/OL].(2022-04-15)[2024-08-07].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2-04/15/c_1128558491.htm.
[2]共产党员网.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EB/OL].(2022-10-16)[2024-08-07].https://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
[3]刘冲.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23.
[4]封进.数字经济下的社会保险体系:机遇、挑战与改革[J].社会保障评论,2023,7(5):24-35.
[5]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公安局2022年行政执法统计年报.[EB/OL].(20223-01-19)[2024-08-07].https://gaj.beijing.gov.cn/zhuanti/zfgs/202301/t20230119_290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