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我踏上那片热土

2024-11-25董蓝琳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4年38期

父亲是一名有着30多年军龄的老兵,常年戍守在高原上。我对父亲的记忆,既模糊又陌生。那时,我总盼望着能去父亲守护的地方看看,走近他战斗的岗位,体验他的军营生活。

那年暑假,我和母亲踏上了前往父亲部队的旅途。当我真正走上高原,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高原反应猝不及防地袭来,我的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呼吸困难,头痛欲裂,胃里也翻江倒海。父亲和战友们驻守的地方,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即便是在夏天,夜晚温度也很低。走在高原上,我只感觉每一步都很沉重,每一次呼吸都喘得厉害。

不久,我发烧了。父亲急忙请来军医,为我检查治疗。我身体恢复后,就开启了“探索”之旅。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连队荣誉室,那里珍藏着许多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连队讲解员讲的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的故事。当年,他与战友们执行任务途中,遭遇敌人突然袭击。为了掩护战友,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战友们抓住时机,奋起反击,终于歼灭敌人。正因为有他的英勇无畏、牺牲奉献,才保护了战友、赢得了胜利。那天,听完司马义·买买提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先辈,这就是军人的英雄气概。

闲暇时候,我喜欢跟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们聊天。一位老班长与家人两地分居,他盯着我说,“苦了你们这些军娃了”。给家人打电话,是他工作之余最幸福的事。不过,遇上紧急任务,他说不了几句话,就匆匆挂掉了。有时,他也会突然“消失”,好多天后才能给妻子打电话报平安。我曾问他,后不后悔守在这里?他却说,自己虽然想早点回去陪伴家人、孝敬父母,但心里舍不得这里,也离不开这片神圣的土地。

我常去的地方,还有连队的“阳光大棚”,那里有高原上难得一见的绿色。父亲告诉我,因为连队海拔高,最初周边并没有绿色。探亲返回的战士们,从各自家乡带来的种子和绿植,都没有成活。直到一株白柳顽强地活了下来,他们才见到极为珍贵的绿色。后来,连队条件渐渐好转,官兵建起了“阳光大棚”,种出了蔬菜瓜果,还养活了一些鲜花。父亲说,绿色代表着生命,只要有了绿色,官兵就看到了希望,平添了坚守高原的精神动力。

探亲期间,父亲要带队巡逻,到一处哨所换防。路上满是积雪,有的地方坡度很高,极难通行。大家走得特别小心,观察得十分仔细,像是在用脚步一寸寸丈量着这片土地。

到达山顶时,我看到一座哨楼静静地屹立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蓝天的映衬下,鲜艳美丽。

父亲静静地望着远方,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这么多年,大家坚守在这里,为的就是绝不能把祖国的领土守小了、守少了。”父亲的语气平稳坚定。

哨所上方的天空,一片湛蓝。远处几朵白云,飘荡在半空中。风吹过我的脸庞,带着丝丝凉意。突然,一阵歌声从哨所中传来:“那么蓝的天,那么高的山……你在哪里,你在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寒无所谓,缺氧不在意,满腔豪情走天涯,一片丹心献祖国……”听着歌声,看着父亲宽厚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在那一刻,我真正读懂了父亲。

探亲后的第二年,我追寻父亲的足迹,考上了军校。离家前的那个晚上,我将父亲的照片小心翼翼地放进行囊中,心里默默地说:“爸爸,女儿和你一样,就要成为一名军人了。请您放心,我一定努力像您一样优秀。”

(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5月26日,有删改)

●赏析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我”去高原探访父亲军旅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必说初次踏上高原产生的高原反应,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坚守在高原的战士们生活之艰辛;也不必说去参观连队荣誉室,与战士们聊天,战士们守好祖国边疆的英勇无畏、牺牲奉献精神令人心生敬畏;更不必说战士们悉心照料的“阳光大棚”,为坚守高原平添了精神动力的喜悦,单是和父亲的一次巡逻,“我”就见证了高原战士保家卫国的信念和一片丹心献祖国的豪情壮志。结尾处“我”的一段独白,体现出保家卫国的信念已然深深根植在青年一代,必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