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与援越抗法战争(下)
2024-11-25张明金
指导越方解决援越抗法战争中的交通运输问题
在援越抗法战争中,涉及大量的军需物资要通过交通运输运到越南。因此,刘少奇始终关注援越物资的交通运输问题,多次指示中共中央驻越共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要加强对越南的交通运输情况的调查研究。罗贵波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迅速将越方的战争情况摸清了。他发现越方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当时越南通往中国的主要路线,都在法国殖民军的严密封锁控制之下,使中国的援助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许多援越物资堆积在中国云南、广西边境地区,不能及时送到越南军民的手中。罗贵波将了解到的情况向刘少奇作了汇报。刘少奇立即指示罗贵波帮助越方做好运输物资的组织工作,还命令军委总后勤部立即派强有力的干部组成工作组,沿途检查和组织运输。
为加快将中国支援越方前线的军事物资运输到越南,罗贵波在1950年3月21日致电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张云逸并转告中共中央:因越南高平、老街方向尚有敌人,中国运输援越物资的车辆过国界的地点如离敌太近,可能受到敌人袭击,建议援越物资过国界的地点可改到离敌人较远不易受到敌人袭击的地点,或在过国界处加强兵力掩护,并需越方迅速接运。电报还附上关于加快恢复滇越铁路(中国云南河口—越南河内)计划。
3月23日,刘少奇将恢复滇越铁路计划,批准抄送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滕代远,请其按照计划逐步修复滇越铁路。同一天,刘少奇还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致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张云逸,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陈赓、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宋任穷电并转告罗贵波:要求广西、云南两省迅速加强与罗贵波及越共中央联系,确定主要及次要的交通运输路线,并迅速加以修复;根据运输情况在沿途布置站所及运输工具。他特别强调要与越方协调,认真解决好因高平、老街尚有敌人,过国界的地点离敌太近,可能受敌人袭击的问题,援越物资过国界的地点可改在离敌人较远不易受到袭击的地点,或在过国界处加强兵力掩护,并须通告越方迅速接运,以保障运输物资的安全。
5月,罗贵波将越共中央要求中国1950年北面援军计划致电中共中央。5月19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罗贵波:“越共要求1950年北面军援计划,待参谋部研究后再复。当尽可能满足越方要求,不能办到者则无法供给。所提物资中有布匹、药品、器械等,如越方没有或缺少物资交换,暂时亦可作为军援。待将来双方贸易有可能,越南能付出物资时,可要求他们偿付一部分物资。但现在他们既没有可能偿付,我们亦不要提。现在我们应集中注意有效地援助他们战胜帝国主义,其他的问题都可放在次要地位,在以后酌量和他们商量。”
刘少奇始终关注援越中的交通运输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援越公路运输问题。1950年6月18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致罗贵波并转越共中央电:“现在援助问题的中心关键是运输问题。由广西到边界的公路现已修好,云南到老街的公路7月底8月初亦可修好。但越南境内目前运输力据说很低,每月只能运200吨,我们以前运到边界的物资,很久未运走,现仍藏在山洞中,而且何者应先运,何者后运,亦无人计划指挥。因此使许多物资不能运到……望罗贵波即商同越共方面立即将越南境内运输路线组织好,并派人指挥。”
根据中共中央和刘少奇的建议,越方为彻底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在中共中央代表陈赓的指导下,迅速发起边界战役。随着这一战役的胜利,越方的交通运输困难得到根本的解决,保障了越军在此后进攻作战的物资运输需求。
12月8日,刘少奇通过胡志明特使黎镛亲笔致信胡志明:目前在我们与你们之间存在的最困难的问题,是交通运输问题。我已和你派来的黎镛同志讨论过,由于中国无法从内地运输大量器材到云南,云南到越南的铁路暂时无法修复。因此,现在只能由广西修一条公路到越南,另由云南修一条公路到越南。具体计划已和黎镛同志商妥。关于修筑公路所需要的各种器材,我们准备按时送给你们,请你们速建立有能力的修路机构,按时接收这些器材并进行修路。为了运输所需要的大量汽车和汽油,我们也很缺少,但我们正在从各方面想法加以解决。在两条公路修好并畅通之后,若干困难问题就能进一步加以克服。
根据中共中央援助越南修建中越铁路的指示,1951年4月27日,滕代远向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报告了关于从广西镇南关(今为友谊关)起的凭祥、同登铁路线路的年度修建计划。6月6日,刘少奇作出批示:线路可以不经镇南关而按凭祥、同登铁路线路,首先铺轨至边界为止。在越南境内行车,只能由越南办理,我们火车不得越界行车。公路连接点,如在边界不可能,暂时即以凭祥站连接。据此,同年11月7日,湘桂铁路来宾至凭祥段建成通车,以凭祥为终点。1954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发表《关于交通和水利问题会谈公报》,决定修复自越南河内至同登的铁路并接通到中国线路同登铁路广西镇南关。1955年2月28日,自越南河内经中国广西镇南关至凭祥的铁路全线竣工通车,以凭祥为换车站。
审批援越抗法战争中的武器装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越共中央立即决策将其战略后方由越泰边境地区转移到中越边境地区。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在广西对国民党军取得胜利、进抵中越边境地区时,印度支那共产党中央(即越共中央)便向中共中央提出军事援助的请求,要求中国派遣顾问帮助越军作战;支援可供3个师装备的战防炮弹、步(机)枪弹,以及援助1000万美金等事项。
当越共中央请求的电报呈递到刘少奇办公桌上时,他于1949年12月24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此问题加以讨论。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刘少奇即在当日,以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名义起草关于越南要求中国提供军事援助问题给正在苏联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的电报,汇报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的意见。毛泽东于当日即致电刘少奇说:关于援助武器、弹药、医药、物资问题,同意先给一部,然后逐步增加,使越共善于掌握这些物品。
随后,刘少奇指示罗贵波:所援助越南的武器弹药,必须是合用的,所配干部必须是条件好的,所调拨的一切军需物资完全是无偿的。刘少奇提出的武器弹药合用、所配干部条件好、所调物资无偿,就成为中国援越的基本指导原则。
1950年春,根据越共中央请求的援助项目和数量,以及中共中央驻越共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的建议,经刘少奇批准后,中国满足越共中央的要求,向其支援了战防炮弹1200发、美式30毫米步(机)枪弹42万发、英式30毫米机枪弹9万发。这些援助的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中共中央明确规定由云南军区、广西军区负责调集、组织运输至中越边境地区,再交付越方。
同年4月12日,刘少奇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周纯全等致电中央军委并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的电报,即就越方在接收我方援助的10辆汽车后,又要求中国每月供给汽油一事的请示报告。13日,刘少奇即批示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办理:“应答照给。所有以后供给越南军器物资,在军费内开销,如有必要由财委补足。军委供给越南物资均无代价,但后勤部须记账,前方均须要回收条,在后勤(记)总账。另,财委应令贸易部与越南贸易……油一次无代价给二百桶。以后由贸易机关有代价卖给他们。”
1951年1月28日,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请示中央军委:“越方要求,除现已装备好的3个大团(师)和1个山炮团外,今年上半年中国再援助其2个大团及2个独立团、15个地方营、1个重炮团的武器装备。我建议,今年上半年再援助其6个团的武器,在下半年另外装备1个重炮团。”1月31日,刘少奇在韦国清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上批示:请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考虑可否有可能援助并提出计划。2月1日,聂荣臻即向刘少奇报告:装备6个团及1个重炮团给越南问题已与总后勤部和炮兵司令部商妥,步机枪查清库存口径后办理,火炮拟由昆明抽调20门美式榴弹炮,正由炮兵司令部与西南军区商量中。由昆明抽调20门美式榴弹炮及5个弹药基数和附件,于3月15日以前即抽调好交付越军使用。
为使越方对中国援助的武器装备心中有数,1月31日,刘少奇即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韦国清并告罗贵波:关于1951年上半年再装备越军6个步兵团和1个重炮团问题,已要总参谋部加以研究,不久即可答复你。大体上我们认为是可以的,具体的数目待研究后再告。刘少奇在电报中指出:越南前方和后方最近向我要求援助者仍很多,例如最近有3次货单各要求炸药在20万斤以上,共60多万斤。又有一次要求92毫米步炮弹20万发,完全不近情理。对于这些要求,我们亦难于审查。请你们向胡志明同志提出,以后越军前方要求援助,均先经韦国清审查,后方要求先经罗贵波审查,再由罗、韦分别电告中央军委请求。如此,可减少我们审查的困难。如胡志明同志同意这样做,即请他通知有关方面这样做。同时,你们对越南同志每次要求援助,均应作负责的审查,估计交通运输情况,其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要求,均应删除或减少,并向他们加以解释,不要随便答应他们。或将他们的要求电告中共中央,同时提出你们的意见,以便中央在考虑时有所根据。在电报中,刘少奇还指示说:“越军后勤司令部和兵站运输线及各部队的供给部,应即建立,武器弹药和物资的浪费损坏,应即规定办法加以禁止,说明爱护和节省武器弹药和物资的严重的政治意义,以教育所有人员。为此,你们带去的后勤兵站工作顾问如果还不够,国内还可派少数人来。越南学生已有近百人在北京学后勤工作,数月后即可毕业回越南工作。只有这些机构建立并能够担负工作后,部队的供给才会有计划的保障。”
2月5日,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致电中共中央:越南北方战场的敌军现有兵力约70个步兵营、16个机动炮兵大队,其战略方针是采取守势,企图巩固北部平原,阻止我军主力向南发展。如果我军攻击其某一据点,敌军在14小时内可增援2个机动兵团(6个营)。因此,须有强大的兵力打援,才能解决战斗。根据以上情况,为加强现有部队的训练和装备,请求中国1951年上半年再援助越南6个步兵中团及1个重炮团的装备。上述主力装备后,以剩余武器装备地方武装,发展游击战争。
2月10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胡志明:我们同意满足你的要求,在1951年再装备你们6个步兵中团及1个重炮团。武器的具体数目及交接办法,另告。
2月19日,刘少奇又批示云南军区政治委员宋任穷、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郭天民,要求他们尽数补齐援越的手榴弹、铁镐、指北针、望远镜、电台、电话机等。
1952年8月3日,罗贵波给中央军委发来电报:6月25日曾电报军委,因越方准备发起西北战役,请求援助越南汽油1000大桶,是否批准起运?现越方告急需要汽油,以运输战役所需物资。刘少奇即在电报上批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此类电报以后由你处负责商有关部门处理,大批者须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从这时起,关于中国援助越南的军需物资的事项,开始由周恩来批示办理。
中国在1950年至1954年的援越抗法斗争中,向越方提供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有:各种枪支11.6万支(挺),火炮42门,大批配套的弹药、通信、工程、军需和船艇等器材。至1954年底,共计装备越军的主力部队有:5个步兵师、1个工炮师(下辖1个工兵团、3个炮兵团)、1个高炮团、1个警卫团。
帮助越南培养抗法战争中的各类人才
刘少奇在领导援助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的过程中,只要中国能办的,都尽力满足。1950年1月,刘少奇以中央名义发出关于做好越方人员前来与中方讨论边界检查及买卖事宜的接待工作给中南局的电报,要求中南局告前线接待人员就越方提出的问题和他们的代表竭诚商讨,尽可能吸收他们的意见,照顾他们的困难。其中,刘少奇把帮助越南培养各类人才,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
1月4日,越共中央给中共中央发来电报说,他们拟派出21名越共党员到中国的马列学院参加学习。1月17日,刘少奇在其电报上批示同意,指示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安子文具体办理。他还批示可以让越共中央再派30名学生到中国来,以利编成一个班组织教学与学习。
同年7月3日,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谭政、政治部主任陶铸致电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说:接广西军区来电,越共中央拟送150名男女同志到广西南宁入初级党校学习。目前南宁房子和人力都不能解决,广西军区要求送到武汉来。请示此事的处理原则。7月4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谭政、陶铸说:“同意越共在中国广西边界地区设立党校,由中国供给房屋和经费并保护他们的安全,但必须由越共派人管理并负责教授。如此方能办理,亦应予帮助。如越共不能派人管理并负责教授,则不能办理。到武汉或广州,亦无办法,应明白告诉越南同志不能如此办理。”同一天,越共中央和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陈春风(即黄文欢)写信给刘少奇:我们最近送来中国280多个学生,有的准备学俄文,有的学铁路及火车之各种技术,有的学其他专科。全部都是越共党员,应先集中在一个学校,给予3个月的政治训练。
刘少奇收到信后,即于7月4日与陈春风商谈了安排这批学生学习的意见,将这批学生安排在石家庄学习铁路管理工作。
10月27日,越共中央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送一批少年军校学员150人到中国学习。刘少奇接电后,先与在北京的越南财政部部长阮良朋商谈,后又与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春风交换了意见,然后于11月10日让罗贵波向越共中央领导转达他的意见:越南儿童如果分散到中国各地学校去学习,由于不懂汉语,不识汉字,会给学校和越南儿童带来许多不便。如果由越方在广西办1个学校,校长和教员由越方担任,中国提供房屋、伙食及衣物等,这样可以用越文教学,同时也可学中文。等他们的中学课程学完后,再分散到中国各大学或专科学校学习。接收学生人数以学校容量为限,但不限于150人,可多至300人到500人。刘少奇考虑到越南急需后勤管理干部,以及财政、银行、贸易工作等干部,提议越南送来的学生,至少要有一半以上去学习以上各项专业。
11月30日,越共中央致电中共中央提出:“为要保卫学生的安全,请问我们可否暂搬几个学校至河阳(越南省名)、云南两省边界。”12月5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复电说:“同意你们搬几个学校到云南、广西境内。请你们先派人到昆明、南宁和我们两省负责同志磋商,以便确定学校的具体地点、房屋、供给办法及迁来日期等。”
对于这些越南学生的有关情况,滕代远于同年11月22日向中共中央作了报告。刘少奇阅读报告后于12月16日复电滕代远:目前在校学习管理铁路的越南管理干部是完全不急需的。故只为越南训练少数铁路管理骨干即可。但目前在越南急需管理军队后勤工作及财政、银行、贸易的干部。因此,我建议在你处的越南学生,至少分一半以上去学习供给、财政、银行、贸易工作。此事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连贯与越南驻华大使陈春风商量后再办理。
12月18日,连贯致信滕代远:经先后与军委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洽商,双方均同意从在石家庄学习的284名越南学生中抽调一部分人到后勤部训练,以学习军械弹药、军需、财务、卫生、兵站运输等主要业务。学习时间为4个月至5个月。而越南学生学习银行、贸易工作的问题,尚未与有关方面商洽。信中还说准备于近期与陈春风一起到铁道部面谈以贯彻落实刘少奇的重要指示。
1951年1月19日,罗贵波致电中共中央:越共中央已集中400余名青年、儿童,要求在广西境内办一所学校,行政教育等干部人员自行解决,但校址、粮食等要我们帮助。
1月22日,刘少奇即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罗贵波并由他转越共中央:请越方先派人到广西觅定校址并和我方接洽妥当,并派少数人来筹备,然后再送学生来。5月16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电报中共中央,报告说越方送400名学生来广西及所需经费尚缺人民币10万元需由中央拨给。5月22日,刘少奇在报告上批示:请陈云同志办复。此事为胡志明同志多次要求,已经答应由他们到广西设立学校用越文教学,中国帮助,经费由中国解决。陈云批示由当地核发。
5月23日,中共广西省委致电中共中央、中南局并罗贵波:越南劳动党中央主席胡志明等派人送信给广西军区第一政委张云逸、军区司令员李天佑,拟在广西组织一个学校,将越南师范学校的2000名学生移到广西靠近越南边境的龙州或靖西县(今靖西市)城附近。
刘少奇接电后,于5月25日将此事报告毛泽东并建议:可允许他们来,除供给粮食外,其他经费亦帮助一部分,但不太高,名额亦可限制在2000人以内,不再增加。5月29日,毛泽东批示同意。
在得到毛泽东批示后,刘少奇在6月3日致电罗贵波并转胡志明:越方准备送到广西的400名学生已经准备就绪,其余的300名学生请你们派人先到广西准备好之后再来。8月6日,刘少奇致电罗贵波转胡志明并告广西省委、中南局:同意越方迁到广西的学校2000人从8月中旬起分三批来中国。他们的住、食、衣服由我们帮助,但教学和管理均需越方负责;学校中越南党员不与中共组织混淆,但中共组织可协助他们工作。8月25日,又批示同意该学校的地址设在广西南宁附近。8月29日,刘少奇对越方再送中国的300名学生到广西一事,致电中共广西省委:待你们将房屋及其他一切准备好了以后,可以同意他们送来。这些学生,因敌人的飞机轰炸扫射,越南劳动党中央希望早点送来。9月22日,刘少奇致电广西省委说:如果你们已经准备好学生住所,你们可直接通知他们前来。
在刘少奇的亲自过问和帮助下,上述来中国学习的年轻学员,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学习,一直到越南抗法战争胜利后才陆续返回越南国内,其中的许多人成为越南党政军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为帮助越共中央借鉴中国革命斗争经验,认识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性,1950年7月10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致罗贵波电:“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脱离生产的人数不能超过根据地纳税人口的百分之二,如超过此数,必须适当减少脱离生产人数,根据地才能长期坚持,否则是不能长期坚持的。同时,必须很好地进行公粮税收的征收工作和贸易工作;最后、最基本的,还必须很好地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工作,一切军队和机关学校都多少要进行生产,如此才能克服财经困难,长期坚持,否则,必致最后不能坚持,自己崩溃。望你将这些意见和我们过去克服财经困难的经验告诉越共中央,请他们加以讨论。”
为了宣传越南人民抗击殖民主义斗争的伟大事业,提高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同年11月22日,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越共中央:我们中国的电影局拟派摄影队的十二三人到越南摄制越南人民革命斗争影片,你们是否同意?11月30日,越共中央复电中共中央,表示欢迎中国电影局派摄影队到越南。刘少奇在指导越共中央进行武装斗争中,极为重视发挥他们自己的经验,树立他们的斗争信心。12月8日,他为此致信胡志明:“我们认为你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及来信中所说的‘长期奋斗,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贯彻这种方针,你们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指导越南军事斗争中,刘少奇主张要从其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越方的优势。1951年3月9日,罗贵波致电中共中央军委说:因越南南部地区离总部很远,被敌人封锁,交通困难,军事工作的办法很少,越南劳动党中央要求我们向这个地区派出顾问。鉴于南部地区是个单独战略区,需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北部战场,建议派1名正师级军事顾问,2名营级(军政各1名)助理员,2名机要员,配备电台。刘少奇接到罗贵波电报后,于3月12日以中共中央名义回电罗贵波:越南南部游击区情况我们不清楚,派遣中国顾问去,恐怕很难工作,安全亦无保障,故暂时不派中国顾问去为宜。为了帮助南部军事工作,从越北派一些受过训练的军官到南部去,或从南部调一些干部到北部来训练,似乎是较为实际的办法。
参与指导越方发起西北战役和奠边府战役
1950年10月,越军在边界战役胜利后,借助胜利之势从1950年末至1951年夏,南下越北平原,连续同法军进行了三次决战,虽说取得一些胜利,但仍未能打开战争局面。这使中国顾问团和中共中央对越南战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1951年秋至1952年春,中共中央建议越方暂缓进行大规模攻势作战,要求中国顾问团着重帮助越军扩大主力部队,并加强对部队的整训,提高战斗力。
越南领导人胡志明、长征决定接受中国顾问团的建议,汲取中国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整军备战。至1952年10月,通过中国提供的军事援助和顾问团的协助训练,越军主力部队建立了6个步兵师和1个工炮师,战斗力显著提高。同年10月至11月,越军进行了西北战役,至年底解放了越、老、中三国边界的三角地带。随后,越军一部在老挝抗法武装的协助下,进行了上寮战役,夺取了约占老挝领土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地方,为老挝抗战政府建立起一片基本根据地。
随后,中共中央通过中国顾问团向越南劳动党中央建议,主张组织中小规模的运动战,并派出主力深入敌后,发展敌后游击战。越南劳动党中央领导人采纳了这一建议,1951年底至1952年2月,越军进行了和平(省)战役,打击了法军主力,恢复了敌后大片地区。
1952年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越南劳动党中央提出帮助老挝解放的意见。同年9月,越南劳动党中央主席胡志明秘密访华时,中共中央向他提出了先取西北和上寮,逐步向南推进的意见,胡志明接受了中共中央的意见。
这期间,当越军确定发起西北战役时,中共中央指示中国军事顾问团向越南劳动党中央提出:稳打稳进,不打则已,打则必胜的指导方针。中国军事顾问团据此方针,帮助越军制定了作战计划,组织了攻坚训练,指导了后勤保障。
随着印度支那抗法战争的发展,柬埔寨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起来。1953年8月至10月间,法国政府被迫同柬埔寨王国政府签订移交司法权、治安权、军事权的协议,承认柬埔寨王国完全独立。11月开始撤出法军。柬埔寨独立后,王国政府宣布实行中立政策。这使印度支那战争复杂起来。
1953年夏开始,由于美国对印度支那战争的干涉,越南的抗法战争面临着美国直接介入的威胁。同年11月下旬,法军为切断越军南下的通道,向联结越南西北和上寮的战略要地奠边府,空投了6个营兵力,并构筑了坚固的据点群。当越军迅速包围法军后,法军依然不相信越军敢于真正攻击奠边府。
当时随越军向西北行动的韦国清,认真分析研究形势后,提出发起奠边府战役,并上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中央军委随即同意这一建议,并指出:奠边府战役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都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国际上将产生重大影响,希望打好这一战役。刘少奇及时向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转达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要求中国顾问团大力协助越军积极备战,准备打赢奠边府战役,并以此促使日内瓦和平谈判政治解决越南抗法战争问题。
从1954年3月起,越军集中其主力3个步兵师、1个工炮师,共4万兵力,向法军发起进攻。由于法军工事坚固,而且还得到空降兵力和物资的支援,越军在进攻中伤亡较大,加上补给困难,战役进攻缓慢,双方形成对峙。同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扬言,准备出动战略轰炸机攻击包围奠边府的越军,并考虑使用原子弹,以此进行讹诈。在这种情况下,越军有的高级干部对攻坚取胜信心不足,提出要在雨季到来之前撤出战斗。中国顾问团将这些情况如实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
毛泽东坚决主张继续发展战役进攻。他于4月3日致信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彭德怀指出:“奠边府必须坚决攻克,如机动顺利,确有把握,应提早总攻。”中国顾问团经过与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研究,最后于4月中旬决定继续进攻,不撤出包围。毛泽东还亲自起草电报指示,要求尽可能向越军提高军事援助的质量,支援攻占奠边府。刘少奇据此通过中国顾问团转告越军领导人:“应很好地组织炮火,不要吝惜炮弹的消耗。我们将供给、运送足够的炮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迅速组织工兵部队,抢修由云南省通往越南奠边府的公路,并日夜赶运各种支前物资。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从驻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紧急抽调有战斗经验的工兵指挥员,兼程赶赴奠边府支援越军的进攻。同时将在中国完成整训任务并装备中国援助的新型火炮的越军炮兵部队紧急输送到奠边府前线,中国顾问团团长韦国清等也来到前线指挥所直接指导作战。
在此情况下,越军战斗力大增,与盘踞奠边府的法军相比占有绝对优势。1954年5月6日,越军在对奠边府长达50多天的围攻后,突然发起总攻,7日清晨即攻占法军指挥部周围要点。7日下午,法军1万余人投降。历时50多天的奠边府战役胜利结束。
参与制定日内瓦会议越南与法国和谈的基本对策
1953年7月朝鲜停战的实现,使缓和远东地区和国际紧张局势有了可能,使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有了和平谈判的条件。同年9月28日,苏联政府照会法、英、美三国政府,提议召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五大国外长会议,审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措施。10月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赞成苏联政府的这一提议。
1954年1月25日至2月18日,中断将近8年的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在柏林举行。会议决定于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苏、美、英、法、中等五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参与讨论问题的其他有关国家分别派代表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会议委托苏联政府把这个建议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3月3日,中国政府决定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4月中旬,毛泽东任命周恩来为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为代表,代表团秘书长为王炳南,顾问有雷任民、乔冠华、黄华、雷英夫等各方面人才。4月20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离京赴瑞士出席日内瓦会议。4月26日,举世瞩目的日内瓦会议在万国宫开幕。
日内瓦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战争问题。从4月26日到6月15日先后举行15次全体会议,由于美国的阻挠,尽管苏联、中国和朝鲜等国家进行了最大的努力,在讨论朝鲜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成果。但在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上,却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这期间正是中国援越抗法进行奠边府战役之时,特别是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为日内瓦会议的和谈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和谈的环境。1954年5月8日,就在奠边府战役结束的第二天,会议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参加会议的相关方有中、苏、法、美、英、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共和国(即保大政府)、老挝王国、柬埔寨王国。英国、苏联两国外长轮流担任会议主席。
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周恩来清醒地认识到,要达成印度支那和平协议是不容易的。因为美国看到法国势力衰落,野心勃勃地图谋参与干涉,企图取代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地位。所以美国不希望会议就此问题达成任何协议,并不断制造会议将毫无结果而散的流言,还在暗中加紧军事策划,企图破坏会议。但达成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关键所在是法国。
6月17日,正好法国内阁变动,主张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孟戴斯-弗朗斯以最高得票率组织新内阁,并任总理兼外长。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动向。周恩来立即抓住时机,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军事会谈中提出合理的具体方案,即可争取与法国迅速解决问题,达成停战协议,推动法国新政府抵抗美国干涉。
6月23日,周恩来与法国新总理孟戴斯-弗朗斯在瑞士伯尔尼会晤。两位领导人就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监察问题、政治问题等交换了看法,达成了许多共识。最后,法国总理说:只要印度支那停战,一定要跟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友好的。这次会晤,是日内瓦会议中的重大突破。
6月24日,周恩来起程赴印度、缅甸访问,6月30日回到广州。7月3日至5日,周恩来在广西柳州与胡志明先后举行了8次会谈。中方参加的有罗贵波、韦国清、乔冠华、解方,越方参加的有胡志明、武元甲、陈春风。周恩来用3个半天时间,介绍了日内瓦会议的经过和最近的国际形势,并着重谈了和与战的问题,详细地对两种选择的利弊得失进行了分析。
周恩来讲完后,胡志明明确地提出两点意见:一是要帮助孟戴斯-弗朗斯,使他不下台对我们有利;二是在11月以前,必须和法国和平解决抗法战争的问题。会议结束时,胡志明表示完全接受中国方面的建议,并高度赞扬周总理不仅在日内瓦会议上表现卓越,敢于斗争,而且来此报告,讲得很透彻。胡志明表示:现在越南是站在十字路口,可能和也可能战。主要方向是争取和,准备战,工作的复杂性在于要做好两手准备。越南劳动党中央的工作是要打通高级干部的思想,还要打通高棉(柬埔寨)、寮国(老挝)同志的思想。周恩来听后接着说:刚才胡主席的结论,除去称赞之外,我们完全接受。但时间不能长了,我们必须抓紧落实。
1954年7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出席日内瓦会议以及访问印度、缅甸和举行中越会谈等问题的报告。刘少奇出席会议。周恩来讲完后,毛泽东说:周恩来同志的报告很好,我们应当同意他所讲的这些方针,并且批准代表团过去这些活动。活动是有成绩的。该让步的应让,该坚持的应坚持,就可以达到孤立少数(即美国当局),团结多数。继续这个方针,在有些具体问题上抓紧一点,估计可以达成协议。
刘少奇最后说,应做出决定:批准日内瓦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的工作和今后的方针。
7月12日,周恩来在经过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交换意见后返抵日内瓦。当晚,分别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越南总理范文同沟通,向他们说明越、中、苏三国领导人商定的一致意见。
7月17日,周恩来拜访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就存在的越南停战争执的划界关键问题交换意见。19日,越、中、苏三方将最后的方案提交给处于中间地位的英国代表团。这个最后方案,使谈判局势趋于明朗。20日,双方在会外协商中共同取得7项协议,包括将越南军事分界线确定在17度线南、9号公路以北。
7月21日凌晨和中午,交战双方司令部代表,分别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停止敌对行动协定》上签字。越南人民的抗法救国斗争取得伟大胜利。同日下午,日内瓦会议举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最后一次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发言说:“印度支那敌对行动的停止就要实现了。举世渴望的印度支那的和平就要恢复了。正如朝鲜一样,和平又一次战胜了战争。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继续为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而努力。”会议通过《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的最后宣言》。
美国代表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支持,无法阻止会议进程,但拒绝在会议的最后宣言上签字,只表示美国将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去妨碍这些协定和条款的实施。同时声称:美国将充分关切地注视违反上述协定的任何侵略的再起,并认为这是严重威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美国政府的蓄谋破坏,拒绝参加会议最后宣言的签字,为美国后来扩大对印度支那地区的武装干涉和中国后来进行的援越抗美斗争埋下了伏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