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任务群”,培育学生结构化思维

2024-11-22杨新梅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11期

结构化思维是学生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种文本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基于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视角,提出了“任务群”驱动的教学方式。“任务群”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驱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研发、设计“任务群”,有效应用“任务群”,让“任务群”能有效培育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从而真正发挥其育人功能、彰显育人价值。

一、以“核心”为指引,让“任务群”具有层次性

利用“任务群”培育学生的结构性思维,首先就是要让“任务群”本身具有层次性、结构性和系统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核心要素”为中心,让任务聚焦于核心要素;可以以“核心任务”为中心,让其他任务围绕核心任务展开;也可以以“核心目标”为中心,让任务助推核心学习目标的达成。据此,“核心”可以是核心主题(人文话题)、核心目标、核心内容、核心要素、核心任务等。实践证明,以“核心”为指引,能让“任务群”具有层次性、结构性。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要包括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等。聚焦本单元的人文话题——“成长”,笔者整合这一单元的内容,设计研发了这样的“项目”——“讲少年成长故事,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层次性,笔者在教学中围绕“核心项目”,设计研发了这样的“任务群”:(1)古人读书求学的成长故事;(2)作家笔下的少年成长故事;(3)我的成长故事。这样的一种结构化“任务群”,能让学生获得结构性的言语经验,展开结构化的思维、想象。从历史上的人物求学成长故事到文学中的人物求学成长故事,再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求学成长故事等,学生能从中受到心灵的洗礼、震撼。以“古人读书求学的成长故事”这一子任务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了以下结构化活动,包括讲一讲《囊萤夜读》、演一演《铁杵成针》、讲述古人读书求学故事。通过这样的结构化任务,引导学生构建结构化认知,让学生了解“古人读什么书?”“古人怎样读书?”“古人为什么读书?”等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文化的浸润,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以“核心”为指引,教师一方面可以聚焦核心,设计研发层次性的“任务群”,让任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聚焦、聚合;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对每一个任务进行分解、细化,让学生的语文思维走向灵动、开放,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层次、有结构。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能有效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能有效克服学习疑点、廓清学习盲点等,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深入、走向深刻。

二、以“整合”为手段,让“任务群”具有阶梯性

“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研发层次性、结构性的“任务群”,而且要求教师要以“整合”为手段,统整相关的语文学科课程内容。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统整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可以从单元的人文话题和语文要素两个角度展开。通过整合学习内容,让教学目标得以凸显,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以向纵深拓展、延伸。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任务为支架,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有效、紧凑地开展。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笔者聚焦单元人文话题和语文要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其次,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中的段落、语句等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学生在提炼课文关键信息、要素的过程中,能掌握寻找关键句、梳理课文脉络等技能。教学中,笔者围绕课文“介绍海底世界”这个主题统整教学内容,设计研发相关的“任务群”:(1)分组阅读,提炼关键词;(2)聚焦段落,解析关键词;(3)建立图式,厘清关键词;(4)依托情境,理解关键词。以“整合”为手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如学生积极主动地围绕海底世界的景色、声音、动物、植物和能源等关键词,认识海底世界的特点,还会展开深度的结构化思考,如“海底为什么这么宁静?”“海底动物活动方式是怎样的?”“海底蕴藏着哪些能源?”等。通过整合学习内容,催生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让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获得生长。

“整合”是“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任务群”整合语文教学内容、搭建语言表达支架,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脉络性的梳理,同时可以融入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等。借助“整合”的有序性、系统性的语文课程资源、素材,能帮助学生逐步深化认知、思维,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以“实践”为路径,让“任务群”具有延展性

以“任务群”为载体,驱动、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要促进学生的语文认知,更要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作为教师,既要扩展学生的语用广度、提升学生的语用效度,又要引导学生关联性应用,还要引导学生勾连性表达,展开拓展性、延伸性实践。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连续性,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教材向生活、从课堂向课外、从线下向线上拓展延伸,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语文任务驱动学习空间,让学生展开自主性、自能性的实践。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一课时,笔者立足单元人文话题“风俗”,结合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展开教学。为了引导学生在文本学习中掌握语文要素、体会人文话题,笔者设计研发了相应的“任务群”:(1)梳理分类,发现详略;(2)精读特色,细品详略;(3)探究用意,理解详略。这样的“任务群”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解读“北京的春节”,让学生认识到“北京的春节”的相关文化、习俗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借助课外阅读以及网络搜寻,说一说北京的春节习俗还有哪些。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顺利地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教材走向教材之外。通过对“任务群”中涉及的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北京的春节”的习俗等,促进了学生对“北京的春节”的结构性认知。在语文“任务群”的驱动下,教材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展开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

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为路径,就是要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自主性学习。作为教师,要赋予学生充分舒展语文自主思维、探究的时空,不仅能引导学生思维聚焦,更能引导学生思维发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具有结构化,呈现出一种聚合性、发散性、生成性和开放性的特质。

总之,拥有结构化思维,学生就能自主厘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结构化的“任务群”,驱动学生的结构化文本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结构化分析,既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条理,又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迁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

(责任编辑 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