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情
2024-11-22蒋先平
前几天送孩子去大学报到,平生第一次在大学校园里转了半天。徜徉在美丽的大学校园,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十二年的读书生涯,让我念念不忘的是教室里那块播种希望的黑板。
我生在农村,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村里念的书。那年我八岁了,八月的一天,母亲牵着手把我送进了生产队办的学校。那个年代没有学前班,够八岁就直接读小学一年级。
当时老师的讲台是土坯垒成的,课桌是生产队的木匠做的。那时的课桌才是原生态呢,木材啥颜色,做成的桌子板凳就是啥颜色,因为没有刷过油漆。两个同学共用一张长条桌,凳子也是两个同学坐一条。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教室前面立着的那块黑板。黑板很大,几乎占据了一面墙。黑板是用几块木头板拼在一起的,上面刷上墨汁后就是我们每天学习的园地。
“上、中、下”“a、o、e”,一个个汉字,一个个拼音字母就是通过那块普通的黑板传入我们的脑海。每堂课老师都在黑板上写得满满的,偶尔我会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老师读,我来写,虽然我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但是能在黑板上写字,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那块黑板是那么的神秘,又是那么的神圣。我们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与黑板朝夕相处,黑板就是我们的战场。
那时的黑板最大的缺点是经常掉色,才用了两三个月黑板就变成了白板,写在上面的粉笔字就看不清了。这时老师会拿来墨汁,用刷子一下下均匀地把墨汁刷在黑板上,等墨汁干了,黝黑的黑板就又可以用了。木头做成的黑板写起粉笔字时有响动,吱吱的,声音很大,静静的教室里那吱吱的写字声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一晃五年时间过去了,我小学毕业后来到公社中学念初中。刚来到中学,给我最深印象的也是教室前那块黑板。
中学的黑板与小学时的不同,是水泥黑板。在讲台后面的墙上用水泥抹成一块规整的长方形,再在如镜面一样光洁的水泥面上刷上墨汁,水泥黑板就做好了。水泥黑板看着美观,使用起来也比木制黑板方便多了。原来的黑板写起字来吱吱响,水泥黑板只有轻微的沙沙声,而且黑板不容易掉色,半年刷一次墨汁就行了。记得开学第一天,老师给我们发完新课本,会让高个的同学帮忙刷黑板。我个头小,经常在老师身边端着盛满墨汁的碗,弄得手上脸上黑乎乎的,但仍觉得有趣。
我们这些从生产队学校升入公社中学的孩子对水泥黑板充满了好奇,每逢放学值日时,就用粉笔头在黑板上学着老师的样子,天马行空地写写画画。水泥黑板也有缺点,就是在上面写字容易掉粉笔末,费粉笔,一堂课下来,老师得用好几根粉笔,地上也常常是一层粉笔末,经常呛得老师直咳嗽。
等我来到县城上高中,让我耳目一新的依然是教室前面的黑板。这块墨绿色的黑板既不是木头的,也不是水泥的,到底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问同学,他们都摇头。后来问老师才知道那是玻璃黑板,头一回听说还有用玻璃做黑板的,心想用玻璃当黑板,真是神了。
以前的黑板都是黑色的,可这玻璃黑板却是墨绿色的,在上面写出的字特别清晰,当时有了无尘粉笔,因此在玻璃黑板上写字粉尘更少。记得我放假回家,跟父母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学校的玻璃黑板,爸爸不相信玻璃还能当黑板,连声说,那不可能、不可能。
那年七月宣告了我学习生涯的结束,我没能走进大学校园,而是回到了村里接过父辈的粉笔,当起了民办教师。我先后使用过木头黑板、水泥黑板,后来条件好了,我们学校也换上了玻璃黑板。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在乡村学校默默耕耘,没有机会去大学校园走一走、看一看,大学课堂里的黑板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如今和孩子一块走进了大学校园,楼上楼下我去了好多教室,看到了电子黑板、移动黑板、白板,各种各样的多功能黑板我都是头一回看到。这些黑板让我吃惊、让我兴奋。我特意和一名年轻的老师攀谈了起来,这位老师说,他现在上课几乎不用黑板了,笔记本电脑连上投影仪,播放PPT课件,用激光笔操作,简单又高效。
我听了直咂嘴,感叹现在教学条件的优越,如在梦中。黑板已今非昔比,搭上了高科技的时代列车。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歌曲《童年》中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这一切都已经成了过去。虽然,儿时读书的时光早已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但我仍时常回忆起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沙沙地写个不停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