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洋:以花塑美景 用心绘振兴
2024-11-22张天逸
深秋的哈尔滨已经逐渐转凉,秋风萧瑟中已有斑驳的树叶落下。但在城市的部分街道,行道树下,白色的绣球花还在争奇斗艳。这些白色的绣球花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北极熊”,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一种寒地宿根花卉。
为了认识研究出这些无惧风霜的寒地宿根花卉的研究者,我们来到了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1979年出生的刘志洋,现为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国家寒地园艺作物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负责人,农业农村部“科创中国”高寒地区设施园艺及绿色蔬菜产业服务团专家,黑龙江省庭院经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岗位专家。她曾获得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突出贡献个人”、第十六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第八届“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随着刘志洋的脚步,我们走进了一座深秋中仍蕴含无限生机的城市花园。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当我们来到刘志洋负责的寒地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圃,看着花圃里成片郁郁葱葱的植物,她也不由自主地显出笑意。田塍两侧漂亮的花卉让人目不暇接。芍药、萱草、玉簪、百合、落新妇……各式各样的植株长势喜人,不同品种的花朵争奇斗艳。
除了恣意生长的热带植物,这里也种植着一些珍稀的寒地宿根花卉。刘志洋介绍说,所谓的寒地宿根花卉,是指在寒冷地区生长的,能够生存2年或2年以上,成熟后每年开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寒地宿根花卉能够在寒冷地区生长并会“冬眠”。它们的优点便是易于繁育与管理,一年种植可多年开花,是城镇绿化、美化极适合的植物品种。
“在我上学那会儿,我就非常喜欢花。我觉得这些花充满活力、朝气,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大学毕业后,刘志洋报考了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成为该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刘志洋来到了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参加工作之初,她研究了很多不同品种的园艺花卉,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与自己十分契合的研究方向。“后来,我想到了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词的上阕有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让我顿生灵感。黑龙江的特色就是冰雪,让北国冰城哈尔滨在漫长的冬季也能‘犹有花枝俏’,是我作为花卉研究者最应该做的事。”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为了让寒地宿根花卉更好地抵御住东北地区冬季的严寒,刘志洋带领着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室的工作人员认真地为寒地宿根花卉进行冬季保护。尤其是针对黑龙江省耐寒花卉种质资源匮乏、遗传育种基础薄弱等问题,刘志洋带领研究团队深入开展寒地特色花卉资源收集、评价、优异特性解析及抗性育种等方面研究,为寒地花卉发展提供技术和品种支持,促进花卉品种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助力黑龙江寒地花卉的创新发展。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刘志洋不得不面对寒地宿根花卉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国外的寒地宿根花卉品种已经占据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如何发展我国自主的寒地宿根花卉品牌,成为刘志洋必须攻克的难关。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失败和挫折不但没有击垮研究团队的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了大家要攻坚克难的决心。在反复实验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志洋主持选育的13个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终于获得了国际植物新品种登录认证,打破了国外芍药、萱草等花卉多年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不仅如此,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还多次参加中国花卉博览会,获得3个金奖。
“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没信心,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品种寒地宿根花卉被选育出来,我们也越来越有自信,觉得自己距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刘志洋说。
2012年,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在松北区建设新院址。为了做好选育寒地宿根花卉新品种的工作,刘志洋主动接受了建设180亩宿根花卉园和景观温室植物设计施工的重任。在花卉园建设期间,她多次往返海南、广东、北京等地考察选择植物,对每一株植物的移栽过程严格把关,认真地为每一株植物规划园区内位置,确保每一株植物都能在花卉园中得到更好地生长。在她的努力下,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最终建成哈尔滨市首个寒地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圃和龙江文化主题观光温室,为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黑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从2005年到2022年,刘志洋选育出了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第一个花卉新品种,实现了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花卉品种国际登录零的突破和黑龙江省地方标准零的突破。2022年,为响应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启航新征程”号召,潜心攻关“卡脖子”技术,创新思维、凝心聚力,刘志洋整合园艺园林分院重要科研力量组建了寒地园艺作物标准化平台大项目组,成功申请国家寒地园艺作物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成为哈尔滨市首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平台。
在选育出寒地宿根花卉新品种后,刘志洋马上又把目光投入到了寒地宿根花卉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上。以“北极熊”绣球花为例的寒地宿根花卉,已经逐步应用在了城镇绿化、美化方面。刘志洋也多次参加景观花卉应用大讲坛、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活动,多次在中国知网“知农云课堂”、黑龙江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等网络课堂授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凭借我们的付出,取得的成绩终究是有限的。只有让大家都能熟练地掌握、应用我们的技术,让中国自主选育的宿根花卉新品种占据中国市场的梦想才能够真的实现。”刘志洋激动地说。
“现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经常与学校开展合作,邀请一些学生来到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进行参观与学习。如果我们也能激励、启发某个热爱花卉的孩子,那么,在不远的将来,这片花卉种质资源圃的花就会开得比现在更加鲜艳。”不仅如此,刘志洋还会定期走访附近的乡村,为花卉种植户们讲解有关花卉产业的国家政策,并对种植户们具体的技术问题予以指导。在刘志洋看来,带动乡村推广寒地宿根花卉的种植,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聚力赋能,更好地推动了寒地宿根花卉的进一步发展。
科研永无止境,探索不会止步。如今,刘志洋正带领她的团队开启新的征程,未来,必将如临寒绽放的绣球花一般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