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大做强省会经济带动龙江全面振兴

2024-11-22姚晶晶

新青年 2024年11期

做大做强省会经济,事关哈尔滨振兴,事关黑龙江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哈尔滨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速集聚期,在敢闯敢干加实干中奋勇争先,强化省会担当、树立省会标准、彰显省会风采、体现省会作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出了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前不久,在省政协召开的“做大做强省会经济 带动龙江全面振兴”调研调度会上,省政协机关7名青年干部结合调研和自身学习工作经历,围绕“作为省会城市,哈尔滨缺点啥”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畅谈感受、提出建议,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为促进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积极贡献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

激发内生动力

为全面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征程上,哈尔滨市有巨大潜力、雄厚基础和优势条件,应该发挥好省会城市的担当。李倩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哈尔滨市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要抓住机遇,不断提高与外界的融合度。全面振兴发展不能仅靠国家投入,也要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上,主动作为,打破地域局限。要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东北亚地区,面向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的吉林、辽宁、内蒙古,凝聚更多发展共识。营商环境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对此,李倩建议,持续提高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集成度,完善健全信用体系,加强政务失信专项治理,用实际行动打造营商“沃土”,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哈尔滨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哈尔滨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0.0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98%;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6.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65%。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夏汶桦建议,打造完整的“银发经济”产业链,引导市场主体加大研发、创新和生产力度,细分“银发市场”,细化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种类,提供适老化、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业与健康、旅游、家政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居养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养老产业。

集聚天下英才

为全面振兴发展增添新力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依靠其专业的技能、创新的活力、奋斗的激情,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廖鑫媛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了哈尔滨市在吸引青年就业方面的不足。付炳翰关注哈尔滨青年驿站问题,建议通过精准聚焦求职青年、合理布局站点、规范运营管理、构建便捷申请机制、暖心服务款待青年等具体举措,逐一解决青年驿站工作开展中的具体问题,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助力。李卓扬从数字化转型发展带来的岗位机遇和挑战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保持哈尔滨市人口密度的建议: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消除就业歧视,打破行业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夏汶桦围绕发挥“银发精英”作用,建议借鉴广州“银发智库”模式和海南“银发精英”引进模式等做法,深度开发资源,按照所属领域、行业等,对“银发专家”分级分类、建立档案,并结合各行各业人才需求情况,统筹制定“银发精英”汇聚计划实施方案,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塑造城市形象

谱写全面振兴发展新篇章

哈尔滨市作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的城市,如何制定有效的文旅营销策略,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成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交通,与一座城市经济发展、人文交流密不可分。刘洋存以哈尔滨市的交通现状为切入点,指出了交通参与者规则意识缺失的问题。他提到,哈尔滨个别驾驶员忽视安全与礼让,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城市形象,也制约了城市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从积极治理和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入手,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引导驾驶员不断增强规则意识,让礼让精神成为城市发展的新风尚。郑诗朦以哈尔滨马拉松赛事为例,从“小问题”切入,探讨了城市举办赛事和开展活动专业与细节的重要性。她建议,通过提升组织的专业度和细节管理,擦亮城市名片,增强吸引力,让哈尔滨市特色文旅产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