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创融合的“课堂革命”: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项目案例研究

2024-11-22李丽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26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课堂革命;项目教学;双元育人;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6-0095-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1 案例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阶段性总结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的建设[1]。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本研究以校企合作开发的《居住空间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中“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与创新实践探索。研究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居住空间设计方面的能力,拓展他们的设计思维,增强整体方案设计和绘图能力,以适应室内设计师岗位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任课教师的调研以及前课的三维评价分析等工作,发现当前《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 设计原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往往涉及空间功能规划、人流动线、人体工程学、色彩搭配、照明设计、美学素养及设计表达等多学科知识,且需要灵活应用三维和平面软件。从反馈来看,重难点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消除对“设计”的畏惧心理。

2) 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设计方案缺乏实际应用性。课程中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结合,导致学生的设计方案过于理论化,无法完全契合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与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方案难以落地实施,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

3) 评价体系缺乏有效性,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考核方式以作品评价为主,由学校老师担任考核主体。这种方式难以评估学生以发展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其结果不确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企业岗位需求标准。

2 基于专创融合的教学设计

2.1 五位一体的教学设计理念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痛点,本研究以室内装饰设计师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居住空间设计流程为主线,构建了一种基于“岗课赛证创”五位一体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该模式融合了“校企协同+双元育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形成了“多轮+多元+多维”的成果导向评价体系。

2.2 项目教学内容重构

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和设计需求,并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室内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研究将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纳入教学内容,并对接职业岗位需求,深入分析了室内设计师等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

2.3 学情分析

本研究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从知识与技能基础、认知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1) 知识与技能基础。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第四学期学生。通过前导课程和项目的学习,他们已完成《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装饰施工图深化设计》和《3ds室内建筑表现》等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2) 认知与实践能力。学生掌握了3dsMaxt和Au⁃to CAD软件的操作,具备三维效果图和平面制图的能力,能够独立操作软件。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主动汇报、协作探讨,但在解决项目设计问题的能力上仍需提升。

3) 情感态度与学习特点。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中式设计中的传承和发扬认识不足,但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度较高,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学生对设计项目的真实案例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借助微课、动画和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

2.4 核心能力目标确立

依据室内设计师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知识与能力,以岗位标准为依托,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室内设计师人才的目标。为此,明确本项目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思政目标。根据新中式室内设计项目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并结合学生前期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梳理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实践操作环节,并与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相融合,同时匹配环境艺术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实现“岗、课、赛、证”一体化。

2.5 教学策略构建

项目教学由企业师傅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进行企业真实项目的分析,将项目分解转化为教学案例。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有机融入教学内容。项目为教学任务量身选择合适的企业导师、实训环境和教学资源,实施“一课多师”策略,帮助学生达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2.6 教学资源搭建

课程开发覆盖全课程的课件、微课、视频、案例、素材等优质数字资源,以及教学团队开发的项目任务书等活页教材。这些资源用于丰富教学过程,注重应用技术的传授,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 课堂革命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3.1 校企双主体融合育人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企业师傅与校内双师型教师共同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进行企业真实项目的分析,并将其分解为教学案例。项目内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被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整个项目被分为五个教学任务,采用“一课多师”的方式,帮助学生达到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学生的培养遵循“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思路,实施两段式育人机制。学生在校期间插入企业实践和实训活动,逐步体验企业文化,通过真实工作和沉浸式学习掌握实际技能。企业内采用班组化管理模式,每位师傅带领2至3个徒弟,12个学习小组共同学习,以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

3.2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研究构建了“五学十步”进阶式能力训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十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在“中海九樾客户”新中式风格设计项目中,采用“课前启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全程伴学”的线上和线下交融教学方案,确保教程各环节的互补融合。课中导学创新引入“五学十步”进阶式能力训练,从“引→学→践→ 训→评”五个阶段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

课前,企业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制作目标。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讨论,完成课前学习任务。通过查阅和欣赏案例,提高审美能力,积累设计灵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课中导学——“五学十步”进阶式能力训练新型课堂

1) 引:勘察现场,认知空间。学校教师讲解量房方法和基本知识,企业师傅带领学生深入项目工地,按照标准的量房流程,科学应用激光测距仪、卷尺等工具对房间进行最小误差的测量并精准记录,对梁、柱、上下水、管道等进行勘察拍照、记录,绘制房屋原始结构草图。

2) 学:分析项目,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顶面、墙面、地面找到设计思路和风格要点。具体实施过程是将项目分解为功能空间规划、动线设计、灯光配色方案、深化设计、三维模型创建、材质表现、灯光设计、软装设计等若干可行的任务,然后在每个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完成案例的制作。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有趣”课堂。创设情境进入角色,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新中式风格的室内图片或视频,创设具体的设计项目情境,如设计新中式风格的茶室或书房,让学生迅速进入设计师的角色,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和收集资料。任务驱动知识应用,发布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初步的设计构思,包括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家具选择等。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资料收集,在实践中感知业务知识要点。采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如设计竞赛、小组挑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意[2-3]。

3) 践:功能规划,确定风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借助学习通平台进行抢答、选人回答、主题讨论和时事思政讨论,以提高学生专注于课堂的注意力和参与度。针对学生操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难点问题,如CAD平面图、立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规范、多边形建模方法、VR材质表现、VR灯光设计、渲染参数设置等操作要点,通过极域电子教案进行统一讲授与操作演示讲解。课后难点通过微课发布到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回看以强化知识掌握。

4) 训:深化设计,训练技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探索,将项目任务点进行分解,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亲身体验,从而体会不同参数对最终效果的微妙影响,领悟其中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职业素养,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完成平面图、立面图等的制作,完成整个小组设计方案的效果图纸和展板。将小组设计效果在VR虚拟实验室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沉浸式展示,在四维空间中沉浸感受设计效果。利用VR全景技术突破各种材质认知和设置的重难点。

5) 评:评估方案,总结提高。小组项目制作完成后,组建由学徒制企业师傅、学校导师、学生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从空间设计的美观性、创新性、实用性等多维度进行评价,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多轮+ 多元+多维”的项目考核评价。对接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要求和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的评分标准,考核采用“三轮”评价考核。第一轮在学生完成新中式设计初稿之后,从配色方案、风格特点、墙面、顶面造型创新设计等层面进行测评。第二轮是将CAD平面布置图和完成的三维效果图进行比对,针对界面设计、灯光设计、整体效果的测评。第三轮是在学生完成整个项目后,从项目空间功能规划、动线设计、平面规划、软装设计、深化设计立面图及最终效果图展示进行评价。结合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文化内涵、环保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将思政和创新创业表现纳入评价指标。

4 教学实践与成效

4.1 教学成果丰硕

通过项目实施,共有35名学生与11位企业师傅建立了师徒关系,33名学生参与了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最终有14名同学被宁夏昌禾同盛科技有限公司聘为助理设计师。团队教师近三年申报包括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项目在内的区级及以上课题6项,院级教改科研项目18项,完成横向课题5项。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大赛,获得国家级银奖2项、国家级铜奖4 项。培养青年教师在全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并申报立项宁夏哲学社会科学(青年课题)1项。

4.2 课堂革命的五维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践来推动课堂革命的“五维”优化,包括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方面的课程维度变革;“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维度变革;构建创新型双导师师资队伍维度的课堂革命;开展立体化教材革命以及信息化“三平台”教学资源的维度革命,推动学生在课堂中构建“启、学、践、训、评”的行动闭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全面评价以及自我提升的良性循环,达成课堂革命的最终成效[4]。

4.3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采用“三结合、三融入”的方式,项目教学过程中常态化融入思政元素,立德树人。一是结合室内设计师岗位工作内容进行挖掘,融入美育教育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以及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帮助学生明确方向、树立理想[5]。二是结合新中式风格特点,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树立文化自信,激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明白重任、敢于担当。三是结合室内设计绘图标准和材料工艺,融入脚踏实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工地开展实践和调研,践行扎根岗位、为人民创造美好家居生活而努力。

5 创新与实践

5.1 校企协同教学模式

在校企协同教学模式下,教学项目由双导师教学团队(包括企业导师和学业导师)根据室内设计师效果图制作岗位的需求,进行企业真实项目的分析,并将其分解转换为教学案例。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创新型的室内设计师人才,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贴合。

5.2 产教融合与专创一体

依托新中式室内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在课程教学中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项目教学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整合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创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三位一体”的联合培养新方向。

6 反思与展望

6.1 反思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对校企相互需求必须达到认同和共识

与宁夏昌禾同盛科技有限公司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中,产教协同育人是生产与教学的融合。在双导师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岗位需求必须契合,相互认同并达成共识。校企双方需共同探索和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创新和实践。遵循“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产学互动、互利双赢”的原则,进行联合培养和联合评价。通过校内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并借助企业现场的真实工作环境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进一步完善学习领域与职场的对接,教师需要加强对国家行业标准、职业标准、设计规范的掌握,提高与企业共同研发设计的能力,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

6.2 反思二:持续关注学生纵向成长,推进校企深化合作,双元育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关注不同学生的纵向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和开展个性化指导和评价,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未来可进一步扩大学生增值评价的覆盖面,增加评价参数,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分组方案、任务设置和教学方法。深入开展学徒制教学效果的职业发展评价,推进校企深化合作,实现双元育人。

7 结束语

通过以上基于专创融合的“课堂革命”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提升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项目,或举办校内设计展览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同时,不断关注行业动态和最新设计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使教学始终与行业实际需求保持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