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绣上的“鸾凤和鸣”

2024-11-20寻麦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4年11期

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岭南境内已有人类活动遗迹。而且,在如此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岭南诞生了众多有特色的文化习俗,并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不得不提的还有神兽文化,不管是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还是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不管是在故宫的屋脊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随处可见神兽的踪影。神兽可以说是刻在华夏骨子里的文化。当神兽们来到岭南这片土地,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携手儿童文学作家寻麦,跟随他笔下的林楠和神兽小当康,一起进入故事里看看吧。

1

最近,林楠所在的学校在这学期新开了一门手工课—粤绣。听说来教学的陈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粤绣传承人,绣艺纯熟精细,尤其善于绣奇珍异兽。

但是,当陈老师走进教室时,大家都吃了一惊!眼前的这个老师明明长得年轻帅气。后来大家才明白,原来邀请的那个“陈老师”不久前去世了,眼前的这个“陈老师”是他的孙子。

在教粤绣技法之前,陈老师先给大家讲起了粤绣的历史:粤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唐代苏鹗撰写的《杜阳杂编》中就提到了粤绣的巧妙,那时的南海郡有一个叫卢眉娘的14岁绣女,能够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点划分明,细如毫发,因此卢眉娘也被粤绣这个行业的人奉为始祖。乾隆年间,还催生了第一个与粤绣有关的行会组织“锦绣行”,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男绣工,他们被称为“花佬”,男人已然成为粤绣的主流。到了现在,粤绣不断改进,不管是构图、纹理还是色泽都有了很大进步,粤绣的传承人不管男工还是女工都有……

林楠听得入迷,就连下课铃声响起了还没察觉。回到家后,林楠立刻找来了工具,有模有样地绣了起来。可倒腾了半天,绣出的东西看起来歪瓜裂枣似的。

“你在玩什么呢?”当康好奇地凑过来看。

“我在绣花呢,”林楠解释道,“这叫粤绣,知道吗?”

“你这绣的是啥花?”当康指着中间那一坨不知道是什么形状的东西问道。

“广州市的市花木棉花呀!”林楠说。

“完全看不出来,我看你还是多学学吧。”当康说。

“说得有道理,可今天是周末。”林楠央求当康说:“不如你带我去陈老师家吧,让他指导我一下。”

“我又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当康拒绝道。

“你肯定有办法。”林楠继续恳求,“你认识那么多神兽,有没有什么千里眼或者顺风耳能帮忙查一下。”

“要是总被你这么随便使唤,我们神兽还要不要面子啦?”当康叉着腰说。

林楠听见妈妈回家的声音,突然有了主意:“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妈妈今天买了点心回来。如果你能带我去找陈老师的话,我就把自己的那份点心给你。”

“行。我答应你!”当康一想到美味的点心就直流口水,态度立马转变。

林楠静静地等待着。可当康一只神兽也没召唤来,而是打开了电脑,在上面搜了起来,很快就找到了陈老师的电话。

“谁说办事情一定得要神兽啊?”当康得意地抬起了头,“要学会利用工具。陈老师是粤绣的非遗传承人,网上有他的联系方式。”

2

林楠按照网上的信息拨通号码,电话那头果然是陈老师的声音。根据陈老师给的地址,林楠和当康很快找到了陈老师的家。

从陈老师家正门走进去,可以看到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棵榕树,榕树下摆放着一张木制桌椅,陈老师就坐在那里认真地绣着自己的作品。

陈老师绣得太认真了,以致林楠和当康已经走到跟前了他也没发现。林楠不好意思打搅,在一旁认真地观察起来。过了一会儿,林楠发现陈老师在绢布的左边绣好了一只凤,等到要绣右边的图案时却迟迟无法下手。

“还是想不出来。”陈老师自言自语道,抬头忽然看见了林楠,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慌忙起身说:“你来啦!快请坐。”

接着他又看到当康,非常讶异地问道:“你是神兽当康?”

“你认识我?”当康也感到惊讶。

“爷爷曾经绣过你的形象,”陈老师高兴得有些不知所措,“没想到还能见到真的神兽。”

“看来爷爷绣得很像,不然也不会这么快被认出来。”林楠说。

“对了,你的作品在哪呢?我帮你看看哪里出错了。”陈老师对林楠说。

这时,林楠反倒不好意思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了,背着手紧握着。当康突然从林楠身后把绢布一把扯了出来,放在了陈老师眼前,想等着林楠被取笑。不承想,陈老师看后反而鼓励他道:“你小小年纪能绣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我也想绣出像您这幅那么好的作品。”林楠指着陈老师还没完成的刺绣说。

“这其实也是我已故爷爷留下来的作品。”陈老师说,“爷爷临终前嘱咐我把这幅作品完成,可我无论怎么绣,总觉得配不上。”

陈老师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了很多作品,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可无论怎么搭配都觉得不太和谐。陈老师再次陷入苦思:“爷爷到底想要绣出一幅怎样的图案呢?”

当康看着这张图觉得眼熟,仔细回忆了一会,终于想起来了:“这不是凤鸟吗?另一边应该是鸾鸟。”

“啊,你确定?”陈老师还以为是林楠在说话。

“当康,你确定吗?”林楠也问当康。

“当然确定!”当康跳上桌子说,“这只凤鸟绣得栩栩如生,很多细节都跟真正的凤鸟别无二致。除了他的技法高超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可能你的爷爷见过真正的凤鸟。”

“那跟鸾鸟又有什么关系呢?”林楠反问道。

“爷爷一定看见了鸾凤和鸣的场景,另一半分明就是鸾鸟。”当康说。

“这样就可以完成这幅作品了。”陈老师很高兴,拿起笔在纸上描绘起来,画了一会儿又犹豫了,他问当康:“鸾鸟是长这样吗?”

当康仔细瞧了瞧:“有点像,又有点不像。”

“那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啊?”林楠着急地追问道。

“整体像,但很多细节不像,还少了点神韵。”当康解释道。

“是啊,我都没见过,怎么可能知道鸾鸟长什么样子呢?”陈老师抬头看向当康,“当康,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鸾鸟吗?”

“你这算是问对人了,”当康自信满满地说,“同为瑞兽,我跟他们很熟,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出现。”当康说着带上这半幅刺绣出发了。

3

大家跟随当康来到了广州的一个湿地公园。此时,虽已是初冬,但岭南的温暖依旧让这里保持着勃勃生机,与北国的萧瑟形成了鲜明对比。偶尔,几只白鹭或野鸭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11月的湿地公园还是观鸟的好时节。随着候鸟的南迁,不少珍稀鸟类会选择在此栖息或中转。路上能看见一些游客手持望远镜,或肩扛相机,静静地守候着,他们都是特意过来观鸟的。

大家沿着蜿蜒曲折的木栈道,来到一片没有人的空地。当康把刺绣铺在草地上,念起了远古的召唤口令,顿时,树林里的花草树木飞快地生长起来,越来越多鸟类朝这边飞来。

当康打开白泽图,一道光进入到刺绣中,画里的凤鸟立刻活了过来,它挥舞着巨大的翅膀在空中盘旋歌唱,百鸟都围绕在它的周围。

“真的跟刺绣里的一模一样。”林楠感慨道。

“鸾鸟在哪呢?”陈老师左右寻找着。

正说话间,远处一只青色的大鸟正一点点靠近。当康兴奋地喊道:“鸾鸟出现了!”

在斑驳陆离的光影下,鸾鸟轻盈地自云端翩然而至,它身披五彩的羽毛,与凤鸟相遇,发出了清脆悦耳、婉转悠扬的鸣叫声,而凤鸟则围绕着它翩翩起舞,两者交织在一起,宛如天作之合,和谐而美妙,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忘却所有烦恼。它们的表演很快吸引了百鸟朝凤的场景,鸟儿们或伴舞,或伴歌,如同一场大型的演唱会。

陈老师拿出纸和笔,准备画下这幅画面。可鸾鸟突然停下来,落在了树梢:“很高兴遇见你们,可我没办法久留。”

凤鸟礼貌地点头表示理解,陈老师却着急了,他真切地恳求道:“你能不能再多停留一会儿。我还有很多细节没记下来。”

“恐怕不行,”鸾鸟回答,“我要去送一封信。”

“现在还有人写信吗?”林楠惊诧道,“大家不都是用手机交流吗?”

“我送的可不是普通的信,而是一封穿越生死和时空的信。”鸾鸟说。

“好吧。”陈老师不好意思再挽留。鸾鸟随即飞走了。凤鸟也回到了白泽图里。就在大家失落之际,鸾鸟竟然又飞了回来。

“哎呀!不好意思,我刚才查看了一下,我正在送的这封信原来就是你寄出的。”鸾鸟对陈老师说。

“我没有写信啊。”陈老师一头雾水。

“很快你就明白了。”鸾鸟一挥翅膀,陈老师便进入了梦乡。当康和林楠很快也睡着了,三人出现在了同一个梦中。

鸾鸟变小了许多,嘴里衔着一封信在前面飞。大家紧跟在后面追赶。陈老师边跑边说:“这里看起来好熟悉……好像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鸾鸟停在路边的屋檐上。前面是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一个老人拉着男孩的手慢慢走来。等老人走近,陈老师突然神情激动地朝老人跑了过去,大声喊道:“爷爷,爷爷。”

老人一点反应都没有,就像是根本看不到他,更听不到他说话。陈老师想要拥抱爷爷,结果却扑了个空。陈老师还惊讶地发现,眼前的男孩不正是小时候的自己吗?难道鸾鸟带自己穿越到了小时候?

这时,男孩突然停了下来,爷爷蹲下来问男孩是不是累了。男孩摇了摇头,指着屋檐的鸾鸟说:“那里有一只好看的鸟。”

“看着像是鸾鸟,我听说鸾鸟是西王母的信使。”爷爷说话间,鸾鸟飞向爷爷,悬飞着把信递给了他。爷爷接过信,打开一看,笑着摸了摸男孩的头说:“原来它是来给我送信的。”

“替我跟他问好,要他好好照顾自己,”爷爷对鸾鸟挥手喊道,“还有,一定要将粤绣的技艺传承下去。”鸾鸟发出一声鸣叫,然后看向了陈老师。

“这封信是谁寄来的?”男孩问。

“等你长大就知道啦,”爷爷说,“信是一个我最疼爱的人寄来的思念。”

“是爸爸吗?”

爷爷摇头。

“那是妈妈?”

爷爷还是摇头。

“我知道了,那一定是奶奶了……”

爷孙俩在一问一答间走远了,陈老师愣在了原地。

林楠问陈老师:“那封信真的是你写的吗?”

“嗯,”陈老师点头,“前几天,我非常思念爷爷,便在日记本里给爷爷写了一封信。”。

“这么说,他在你还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你的信了。”林楠说。

“是啊,”陈老师松了一口气,“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会努力把粤绣传承下去的。”

信件送到了,大家也回到了现实,鸾鸟很快又飞走了。林楠突然想道:“刚才应该给鸾鸟拍张照来着,我去问问那些摄影师有没有拍到鸾鸟的。”

“不用了,”陈老师摸了摸林楠的头说,“我已经将鸾鸟的模样记下来了。”

回到家后,陈老师没日没夜地绣那幅《鸾凤和鸣》,终于在一个月后完成了这幅作品,也完成了爷爷的夙愿。林楠和当康也收到了一份礼物—陈老师的爷爷绣的《当康图》。

责编:林枫炀

小知识

※ 粤绣与苏绣、蜀绣、湘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同时也是广东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之一。

※ 粤绣是广州刺绣(广绣)和潮州刺绣(潮绣)的总称,起源于唐代。广绣是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潮绣发源于潮州,流行于今潮汕地区,即汕头、潮州和揭阳。在明清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得以远渡重洋,粤绣深受欧洲贵族青睐,被誉为“中国送给西方的礼物”。

※ 鸾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见则天下安宁,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据说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作家简介

寻麦,童话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小喜欢各种神兽鬼怪的故事,并且一直相信每个地方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而这些印记也见证着当地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于是便写下了这些与岭南相关的神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