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梦想启航,电影新力量闪耀平潭
2024-11-20
10月的平潭,还带着夏日的余温,海风劲吹、涛声依旧。10月13日晚,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在平潭的海边完美落幕。
第四届,意味着这是一次再出发的旅程。本届影展的主题是“从这一刻起”,为期三天的影展,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电影创作者会聚于东海之滨,奔赴共同的梦想——拍电影。
本届影展主竞赛单元共收到2264部参赛作品,长片赛道“生生不息成长计划”也收到了256个项目。在院线电影票房低迷的背景下,这两个数字显得尤为珍贵。IM两岸青年影展欣喜地见证了严肃内容创作者的成长,并始终相信,电影是影像艺术的呈现,更是一代代电影人与观众的共鸣与传承。
今年的影展,由知名导演、编剧张艾嘉担任评委会主席,联合马可·穆勒、周新霞、陈玲珍、王昱等电影人,组成了重量级的终审评委团队。本届影展还精心设置影片展映、导师公开课、电影论坛、训练营、提案大会、72小时极拍等十余项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搭建电影产业、节展与创作者之间双向互动的桥梁。
从第一届“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岛屿”,到第二届“向着海风、野蛮生长”和第三届“风大又怎样”,再到今年的“从这一刻起”,IM两岸青年影展一年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陪伴青年电影人一路追梦,为他们搭建展示青春、热情与才华的舞台,也见证了中国电影新力量的成长。
这一刻,新的开始
本届IM两岸青年影展的主题是“从这一刻起”,对创作者和影展来说,今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里是很多青年导演振翅起飞的地方,五年来,我们见证了两岸多位优秀的青年导演在更大的舞台上获得肯定。”IM 两岸青年影展创始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副董事长洪雷表示,IM两岸青年影展已经成为“两岸青年影视创作者的第一选择”。
“5年前,我们怀着简单的愿望,创立了IM两岸青年影展。用朴素的语言来说,这个愿望就是希望IM能够成为全球怀揣电影梦的华人大学生必参加的影展。让他们在入学第一天,就可以开始构想:‘我能不能在大二、大三时拍一部作品,来参加IM?’”洪雷直言,这不仅关乎IM的影响力,更关乎IM能否真正成为青年影人走上影像创作道路的重要见证者。
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每年,洪雷都会听到这样的反馈:“这次更好了。”而“更好”这个评价,也有着更为具体和直观的解释。4届以来,IM累计收到6684部参赛作品,创作者来自超过400所院校。台港澳地区院校投片逐年增加,累计超过600部。IM前3届累计发放奖金940万元,直接支持了数十位青年导演继续创作。
今年10月11日至13日,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在福建平潭举办,共收到342所高校、2264部短片作品报名,相比上届增加了415部,覆盖面和投片数创下四届之最。其中91.2%的主创群体为95后新生代电影人,多部入围作品为导演首作。
最终,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青年导演魏德安的作品《蚂蚁》,在本届IM两岸青年影展获颁最高荣誉“麒麟最佳影片”。来自台湾艺术大学的青年导演游智杰的作品《四牲六道》获得麒麟评委会大奖,来自鲁迅美术学院的青年导演郝斌杰的作品《秃羊》获得麒麟最佳导演。
在短片《蚂蚁》中,导演魏德安大胆地用舞蹈和肢体对话呈现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环环相扣,充满惊喜。代表创作团队上台领奖的摄影师胡英海在舞台上兴奋地说:“筹备下部长片的资金压力解除了!”短片《四牲六道》是一部引人思考的社会喜剧,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批判和隐喻。手捧奖杯的导演游智杰道出了青年电影人的辛酸,“这部影片用行车记录仪的视角呈现,调度很难。拍摄时下着雨,我们走了30多公里的山路,特别辛苦。拍电影十几年,辛苦但不痛苦,感谢一路走来的小伙伴们。”
影展举办期间,入围主竞赛单元的50部作品进行了展映,青年创作者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回应青春的迷茫与希冀。从绝大多数时长接近甚至超过30分钟的入围短片中,评委会主席张艾嘉能清楚感受到主创强烈的“企图心”——他们都有自己的长片梦。从最初的惊讶,到现在的惊喜,尤其是惊喜于两岸有那么多有才华、有潜力的导演,她鼓励年轻创作者从叙事性的戏剧、小说、戏曲中不断汲取营养,勇敢地用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创作者的长片之路走得更远
“五年时间,IM两岸青年影展来到了第四届。如果说前三届是在为青年创作者打造一个实现梦想的起点,那么这一届,我们将会致力于用更多方式让他们走得更稳、更远。”洪雷感慨地说。
2021年起,在福建省电影局的指导下,IM携手CNEX打造了“生生不息成长计划”,致力于青年导演首部电影长片的开发扶持。今年,生生不息成长计划把参赛者身份限制由“大学生”放宽为“35周岁以下”,把总奖金额提高至30万元以上。
据悉,今年共有256个长片项目入选,从中脱颖而出的10个项目接受多位业界导师指导后,直面来自华夏电影、开心麻花、禾和影业、阿里影业、无限自在、万达影业、B站、爱奇艺等电影制作发行机构组成的决策人团队。
提案大会上,青年创作者认真阐述自己的项目。爱情题材《我的二手爱人》从一对不婚主义抠门男女的假结婚故事展开,探讨消费主义、青年婚恋困境等社会现实话题。悬疑类型片《高尔夫》是一个关于女性自证清白的故事,聚焦女性成长与困境。儿童片《好孩子,坏孩子》关注低龄出国留学儿童,视角新颖。非剧情片《我们这一家》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移民潮背景下,一个家庭近30年的迁徙,是“两岸一家亲”的真实影像样本。“叙事要更突出主要矛盾。”“纪录电影不仅要面向个人和家庭,更应该走出去看看世界”……在决策人的犀利点评中,青年创作者不断汲取成长的养分。
台湾知名监制、剪辑师廖庆松作为导师参与了“生生不息成长计划”。他惊讶于年轻创作者在短短两三天里的极速成长,从一开始的种种瑕疵到全新蜕变,廖庆松已经“完全不知道该选哪一个才好”。他表示,很高兴看到IM用如此大的力度支持两岸青年影视创作者,也期待更多青年创作者携作品而来,打造一座“两岸影视图书馆”。
让人欣喜的是,去年“生生不息成长计划”优选提案《小径分岔的花园》已通过福建省电影局备案,由福建省电影局指导,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与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长影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这也是首部由IM人才培育体系孵化的电影作品。
12日下午,在影片的项目启动仪式上,导演姜柏廷十分动容。IM见证了《小径分岔的花园》一路从短片到长片,也见证了她作为青年导演的成长之路,“IM给了我很多指导,让我了解什么是市场,了解如何处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姜柏廷想对所有年轻导演说:“想做就去做,世界上唯一能阻止你实现梦想的人只有自己。”
福建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增仙表示,IM两岸青年影展挖掘了众多有潜力的项目和电影人才。“此次合作既是对IM优选项目的认可,也是对人才孵化体系的共同探索。”作为资深的电影教育工作者,导演谢飞认为短片创作的未来一定是指向长片,年轻人通过短片练习创作技能,为将来的长片打好基础,像IM两岸青年影展这样的展示、交流平台是促进青年影视创作者走向长片的绝佳方式。
答疑解惑 资深电影人助力
以专业指导为年轻人的成长保驾护航,是IM两岸青年影展一直以来的坚持。四场公开课、四场电影论坛,廖庆松、杨超、黄茂昌、黄旭锋、谢飞、魏德圣、徐小明等资深影视前辈,与青年影人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
今年是电影教育家、导演谢飞第二次来到平潭。多年来,谢飞一直关注青年导演的成长。在他看来,通过短片磨炼电影技能,是通往导演之路的必要基础,“没有三部优秀的短片打底,是很难迈向长片创作的。”面对一张张年轻而炙热的面庞,谢飞也不禁感慨,“今天的青年导演比我们当年幸福,如今人人都可以用手机拍摄视频,视听写作已经变得和文字写作一样便捷。”
82岁高龄的谢飞不忘提醒年轻人拥抱时代,“青年导演面对的市场不仅有电影院,也包括电视、网络,我鼓励同学们追逐时代的脚步,找到属于自己的观众。”谈及年轻创作者如何修炼“内功”,谢飞直言,影视创作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年轻人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文化修养。张艾嘉也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很幸运,他们可以参加的电影节展越来越多,而影展是年轻人进入电影行业最好的方式。”她鼓励年轻人大胆尝试,独立思考,找到讲述故事的不同方式。
“拍电影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自己。”导师公开课上,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CEO、总制片人黄旭峰带来主题为《关于电影的一切秘密都在剧本里》的演讲,他以自身创办影视公司的经历和对电影的理解,提出“电影首先诞生在剧本”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通过写剧本,才能知悉电影结构上的细节和电影的本质。
导演、编剧耿军是IM两岸青年影展的老朋友。今年,他再次作为复审评委来到平潭。耿军十分欣喜地看到,今年入围短片的题材类型愈发丰富,拍摄手法也更加成熟。在耿军眼中,展映、创作分享及生生不息训练营等活动,为年轻创作者提供了一个高手过招的舞台。“每个创作者都是孤独的,而参加影展则可以互相抱团,分享创作的艰难、困惑和喜悦。”他期冀年轻人的创作更勇敢、更大胆、更信马由缰,用影像表达真实的自我。
两岸影视的双向奔赴
五年来,IM两岸青年影展实现了两岸青年影视创作人的双向奔赴。据悉,本届影展共有137部来自台湾的作品,其中9部作品入围50强,台湾艺术大学连续四年成为投片报名最多的台湾高校。
除邀请张艾嘉导演担任短片主竞赛单元主席,台湾新新电影代表人物徐小明、剪辑师廖庆松、奥斯卡纪录片选片委员陈玲珍、导演魏德圣、制片人黄茂昌,以及演员吴慷仁、张榕容等一批台湾知名电影人也来到这里,与大陆影人在活动中深度探讨,为两岸影视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窗口。
此外,由青年学生为主执行、在近300所两岸高校不间断举办、覆盖超15万人的IM“青春放映”活动,以及“伙伴之夜”“海岛音乐会”“对话未来”等一系列活动,则由点及面地将思维交汇碰撞的能量,辐射到更加广阔和深远的层面,为两岸影视交流注入了一抹鲜活的青春底色。
自IM两岸青年影展在平潭举办以来,这座海岛城市独特的风情与影展的青春活力产生了奇妙的共振。平潭的海风,带来了无限的灵感;平潭的浪潮,见证了无数电影梦想的起航。当下,文旅融合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被视为文旅大IP的影视产业,成为平潭上下关注和支持发展的重点。
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训明介绍,平潭依托自然、政策和人文优势,以各方面的创新融合为广大来岚(平潭的简称)影视从业者服务。2015年5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片区正式挂牌,过去十几年,基础设施总投资超过 3, 500 亿元。平潭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影视基地及亚洲最大的XR虚拟拍摄场地。相关影视扶持政策已吸引500多家影视企业入驻,200多部电影和综艺节目来到平潭进行拍摄……
“从零开始,打造一个辐射全球华人青年的电影节展——我们不想掩饰这样的野心。但‘更好’二字从来不只是赞许,对于一个年轻的影展来说,这个评价意味着向前走出的无数步,也预示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在这个飞速变化的影像时代里,我们深知,坚持独立表达、多元共生、面向未来,才能不辜负信任和期待。”洪雷如是说。
第4届IM两岸青年影展在平潭缓缓落下帷幕,但是属于青年电影人的盛会并未结束,正如本届影展的主题“从这一刻起”,对电影艺术的无限热爱仍会激励他们继续逐梦。
(钟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