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海昏侯

2024-11-19何顺昌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11期

第一次到江西,行程匆匆,在南昌停留一天,就着急去庐山看看。晚宴上,南昌的表弟向我极力推荐,说海昏侯博物馆值得一看。第二天刚好是周末,表弟愿当向导开车陪同前往,之后再送我到九江的庐山景区。这样我是省事,可表弟就辛苦了。怎奈表弟有心,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2011年3月,江西文物考古部门发现了这个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的古代墓葬群。在抢救性考古发掘中,确定了墓葬的主人是汉代海昏侯刘贺。千年侯国,传奇海昏。海昏侯遗址的发现,震惊考古界,也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海昏侯刘贺墓葬的发现,前些年好像从新闻里听说过,因不是自己关注的事,故而就没有过多了解。一路上,通过表弟的介绍,对海昏侯才有了新的认识,随之而来的谜团也越来越多。

海昏侯刘贺的墓葬深埋在鄱阳湖下已两千多年,由于10多年前遭遇重大枯水期,湖面水位下降,地面才渐渐露出。表弟向我爆料:文物部门在发掘中发现这个汉代墓葬群,曾经有盗墓贼多次光顾,庆幸的是盗洞最深处距离刘贺的主墓仅有一米。试想,盗墓贼如果再“执着”一点,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令这些盗墓贼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座墓葬群里,竟然挖掘出黄金115公斤,汉五铢钱10余吨,金器、青铜器、玉器、竹简、木牍等万余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品质之精,在西汉王侯墓考古中都十分罕见。这些数字,表弟如数家珍,令我目瞪口呆。

进入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发现路灯、门楼、房屋等外形都与众不同,尽是仿照汉代风格设计的。特别是博物馆入口的广场雕塑,在夏日的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灿,耀眼夺目。其独特的设计,让我不自觉地驻足观看,表弟借机向我介绍:这个“西汉遗韵”雕塑的创意,是源自出土的龙形玉饰件,造形像一道“门”。雕塑主体高9.9米,底座采用花岗岩抛光处理,形成影像,蕴含“以史为镜”之意,正前方的“海”字铜印,融汇书法篆刻审美意蕴。6匹骏马驾驭的龙辇,从遥远的古代疾驰而来,如同穿越历史之门,但銮驾上是空的,未见主人身影,这是对海昏侯刘贺独特身世的暗喻。“刘贺,本是历史的缺席者,却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因为特殊机缘,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表弟的话意味深长。

海昏侯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厅,分别是“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国历史与文化展”、“书香海昏——汉代海昏侯国简牍展”和“丹漆海昏——汉代海昏侯国漆器展”。步入博物馆大厅,迎面而立的是海昏侯刘贺手执书卷的雕像,身后是长66米高9米、紫铜铸造的“大汉海昏侯国气象”主题浮雕,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浮雕上方是云雀齐飞、山海波澜的壮美自然景观,下方是王侯出行的盛大场面,有汉代宫廷的富丽堂皇,也有百姓春种秋收的繁盛,充分展现出山灵水秀、威仪赫赫、生活富庶的侯国盛景,为游客揭开了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

海昏侯刘贺在世33年,却历经了“王、帝、民、侯”的传奇悲情的一生。在我国5000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上,刘贺是唯一集这四种身份于一身者。作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6岁的刘贺便继承昌邑王位,19岁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西汉“最短寿”的皇帝。被废后,刘贺被贬至山东昌邑,做了10年平民,30岁之际,汉宣帝又将其封为豫章郡海昏县(现江西南昌)海昏侯。从此,刘贺又开启了海昏侯国的生活。

放眼望去,展厅尽是金灿灿的“黄金”和数不清的“钱”,这是参观时给我带来的无比震撼的视觉冲击。众所周知,西汉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多金王朝,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黄金器物共478件,有褭蹏金48件、麟趾金25件、金饼385枚和金钣20块,总重量达115公斤。这是迄今中国汉墓考古发现黄金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超过了此前历次出土汉代金币的总和。另外,还出土了10余吨五铢钱,约300余万枚,堆积如山,可见海昏侯刘贺的财富之巨。

褭蹏金,因呈马蹄状,俗称马蹄金;麟趾金,因形如瑞兽麒麟的脚趾而得名。因两者都不是流通货币,故而在堆金如山的黄金中显得尤为珍贵。这里重点说一说马蹄金。马蹄金,一个约重250克,汉代度量衡为一斤,价值万钱。马蹄金一般用作帝王赏赐、馈赠、聘礼等,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同样是黄金,马蹄金比其它黄金制品就显得更加珍贵难得。历史的尘嚣,掩埋了马蹄金几千年,也没能遮挡住它闪烁的光芒,它仿佛是在静静地观望,又似在无言地诉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参观中,有个“青铜雁鱼釭灯”令我难忘。在海昏侯刘贺墓北回廊,共出土一对青铜雁鱼釭灯。此灯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以大雁颈脖为导烟管,将油脂燃烧产生的烟雾导入大雁腹部水中而达到室内清洁,两片弧形灯罩可左右转动,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鸿雁,自古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俱全的灵物,其嘴中鱼亦具多子多福、夫妻恩爱、金玉满堂等吉祥寓意。这对灯器造型写实、设计巧妙,技艺高超、保存较好,具有先进的环保理念,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体现了汉代的美学理念和灯具的制造水平。记得刚进入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时,就看到道路两旁有许多仿古灯,奇特的外形吸引了我的目光,曾发出“这个灯设计得挺有意思”的感叹。没想到,这种灯竟然是仿自出土的汉代“青铜雁鱼釭灯”,所以才那么与众不同。

还有一个叫青铜提梁鋞的文物,说明牌上写的是:保温的食器。令我惊奇的是,这个“圆而直上,分隔三层”的青铜温器,不就是当今的保温饭盒吗?两千年前的温器和现在的饭盒,从外形上看也没有什么区别。更为惊奇的是“刘贺墓铜鋞,出土时内盛鸡骨和汤羹”这句话,经过讲解员添油加醋的描述,更增加了其神秘感。

通过导游介绍,心中的谜团也一个个解开: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等古代文献,是中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也是江西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笙和众多的伎乐俑,形象地再现了西汉列侯的用乐制度;出土的5辆安车、大量偶车马,特别是两辆偶乐车,为西汉列侯的车舆、出行制度作了全新的注解。诸多带有文字铭记的漆器和铜器,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籍田、酎金、食官等制度,大量工艺精湛的玉器,错金银、包金、鎏金铜器,图案精美的漆器,显示出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特别是出土的有着孔子样貌的屏风,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关于孔子真实容颜的图像资料。博物馆里涉及方方面面的文物,皆因走马观花,没能深入,故而难以详尽。

参观中还有一个疑问,古代的帝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陪葬品?上网查阅资料才知,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非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但就汉代而言,主要是盛行厚葬,帝王在继承爵位之时,就开始构筑自己的墓园,所以才准备得那么充分。

还有一个疑问是海昏侯汉墓在已发现的汉墓中处于什么地位?据了解,目前国内有四大汉墓,分别是河北满城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广州南越王汉墓和江西海昏侯汉墓。关于这四大汉墓的地位,网上各种说法不一,难分高下。比如:满城汉墓和南越王汉墓有金缕玉衣;马王堆汉墓有素纱襌衣和不腐女尸;满城汉墓出土的博山炉、席镇更为精美;海昏侯汉墓就是金子多,除了土豪一点就没啥了。争论,不是我关注的重点。看到一个权威的答案,这是考古专家的标准表述:“南昌海昏侯汉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功能布局最清晰、结构最完整、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内涵最丰富的西汉列侯墓园,对西汉墓制和园寝制度的复原研究具有巨大价值。”这么多的“最”,从中就不难看出南昌海昏侯汉墓的地位了。也就是说看汉代墓园,就得来海昏侯。这不是广告,是我参观学习后的粗浅认识。

一望两千年,汉风今犹在。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而博物馆就是收藏各个历史时期文物珍品的宝库,海昏侯博物馆,也不例外。参观回来已数月,但海昏侯博物馆对我心灵的震撼与启迪仍在延续。作为普通民众,我觉得无论是为了开阔眼界、了解历史,还是提高人文素养和培养爱国情感,海昏侯博物馆都值得去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