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马《边水往事》,说透了人性

2024-11-19亦宸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4年10期

《边水往事》,成为这个夏天国剧的一匹黑马,无过多宣发,却凭借过硬的质量、网友的“自来水”,成功出圈。

其出色之处在于,描绘了一幅西南边境三边坡险恶丛林里血淋淋、赤裸裸的众生相。

刘金翠,少女时被男友欺骗,作为两次被拐卖、被摧残的受害者,却成为贩卖女性的加害者。

贾斯汀,美国中产家庭的纯良少年,一个“纯帮忙”的志愿者,却无辜丢了性命。

孙山,因赌石家财散尽、家庭破裂、精神失常。

最让人意难平的是但拓,那个义薄云天、侠骨柔情的鲁莽汉子,考虑了所有人,唯独牺牲了自己。不甘的网友们甚至在线给但拓过“头七”。

持续被热议的原因,除了剧集制作精良,也因为故事本身的丰富,无论是生命的脆弱、命运的不确定还是人性的复杂,它都有足够的底蕴让人挖掘讨论。

关于这部剧,导演老算说:“任何观念都不要讲得那么直白”。那么,除了故事与对白,创作者们想表达的还有什么?三边坡还有哪些未能诉诸镜头的意涵?或许我们可以从剧集着墨不多的细节窥见更真实的“三边坡”,抵达更赤裸的人性。

命运

剧中,沈星自幼父母离世,舅舅将他拉扯长大。技校毕业后,沈星自作主张跑到国外,找在三边坡当总工的舅舅要工作。

三边坡是个多方势力割据的地方,法律形同虚设。舅舅劝沈星回国未果。

因舅舅出走找甲方收工程款,面对拿不到工资而开闹的工友,沈星将工地设备抵押,借款一百多万元发工资,这也成为他被卷入乱局的开始。

剧集的叙事主线便是沈星还款和寻舅:寻舅之初,轻信他人被设局成为悬赏嫌疑犯,差点丧命;刚逃出生天,又被借款人追杀;找到关键人物猜叔成功解局,但也经历了被捅腹、被抛河等各种危局。

在三边坡的每一步,几乎都能遭遇杀局。短短几个月,沈星星便从国内安稳的技校毕业生变成多次险些丧命的帮派兄弟,命运转变之快是几个月前的他无法想象的。

命运的不可控在这几年被广泛讨论,生活的不确定性被普遍感知。

这种不确定往往指的是向下的转变,这几年相关影片也并不鲜见,从讲述“优化潮”的《年会不能停》到讲述中产阶层跌落,去做外卖员的《逆行人生》,都从侧面反映了不确定时代落到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

在国内和平社会生活的我们,面对命运的不确定都已感受到无力和疲惫。在三边坡字面意义“卖命”讨生活的人们,面对命运感受到的不只是无力,或许还有绝望。

《边水往事》由真实故事改编,原著作者沈星星以自己在缅北的一段经历、见证过的人与事为素材,写下了同名书籍。

虽然他本人的经历没有剧中那么惊险,但对于命运无常也有深切体会。作为一个浙江人,他十八岁离家出走时未想好要去哪里,在售票员的催促之下,他指着刚买完票的人说“和他一样”,结果去了昆明,又辗转去了缅北。

沈星星说,大部分的人生是学校、上班、结婚、生子,命运其实无关紧要,“只有真正经历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才能逐渐明白,可能我今天九点十分做的决定,同九点十一分,并不一样”。

同样因一个决定让命运陡然改变的还有贾斯汀,一个来自美国中产家庭的男孩,还保留着少年气,被但拓称之为“傻老外”,沈星也说自己第一眼就看出来他是个“二百五”。贾斯汀在三边坡搭了个帐篷建临时学校,试图给孩子们的人生更多可能,却因减少了毒贩的兵源而被杀。

原著讲述了更多细节,无论是贾斯汀还是沈星,都不知道办学校会影响毒贩的利益,贾斯汀在被要求停止志愿行为时,只知道是“几个本地人”。于是,在来到三边坡的第23天,贾斯汀突然被枪杀、套入塑料袋、抛入追夫河。

如果说贾斯汀的悲剧是因为懵懂无知,那么许多深谙当地规则的人遭遇意外,则更让人深刻体会到三边坡是个“吃人的社会”。

昂吞,是个随时取人性命的人物,却连死亡本身都没有交代,仅留下一个“稻草人”的背影;艾梭,猜叔经营多年才搭上线的一方治安官,却在一个日常拜访后被刺杀。

厄运并未因为了解、遵循规则被规避,我们逐渐认识命运的无常,但三边坡的人们,对“无常”二字认识过早、过深,这种认识,也定会潜移默化为人性。

异化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是环境的产物,无论是生在三边坡还是来到三边坡,都必将受到它的影响。

沈星星曾如此形容三边坡对自己的影响: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变得易怒暴躁,会在输钱以后猛踹老虎机;会突然对行走在路上的缅邦人拳脚相加,就因为对方和我对视了一眼;甚至时常摸着口袋里的黑星手枪,想要听一听子弹打在人身上的声音。

你甚至察觉不到改变是何时开始的,只是回头一看,镜中的自己早已面目全非。

就像郭立民,沈星和他是同一批到三边坡工地的工友。在他抱着脸盆在宿舍转悠,迟迟未被“允许”放下行李时,沈星给了他靠里的好床铺,在之后的工地生活中保护他,两人成为好友。

之后,工地被封,为了供母亲治病、妹妹上学,郭立民去了赌场做侍应生。在沈星被黑道追杀时,唯唯诺诺的他却勇敢打掩护,在烂尾楼里给沈星星铺好床、搭蚊帐,买蛋糕给沈星星庆生。

但是,在沈星一路惊险打怪之时,郭立民却在赌坊遭受非人凌虐,无法逃脱又无法反抗的他心态逐渐变化,从仇视赌客到仇视自己,继而仇视所有人。最终,郭立民去了逼单房,那个绑架、威胁赌客以拿回赌资的罪恶之地,最后也因此入狱。

后来,沈星翻开郭立民的记账本:3600元给妈妈做手术,800元给妹妹补习,50元给沈星修风扇,一周生活费却只有30元。记账本的后半部分,明显开始频繁出现酒精、棉签等支出。账本冰冷的支出记录,写尽他困苦而重情,却备受凌辱的三边坡生活。

所以,对于郭立民的“黑化”,网友的情绪很复杂,有愤怒、有惊异,更有心疼与不忍。

和郭立民一样让人叹息的还有刘金翠。

剧中,作为一个曾经被欺骗、继而被拐卖到三边坡的女性,却做起贩卖“边境新娘”的“生意”。

更令人唏嘘的是,真实故事更赤裸和残酷,书中刘金翠对“新娘”的培训并非为了让她们学习知识、掌握命运,而是教她们如何快速获取丈夫家庭的信任,才能在出嫁后能尽快伺机逃走,以便“重复使用”。

她的结局也比剧中更悲惨,一位“落跑新娘”的丈夫为了报复,把刘金翠的脸划成了“衬衣的褶皱”。

沈星星本人其实在缅北大概只生活了一年多,但“我在这里见到的罪恶越多,心中为法律和道德留下的余地就越少。我拒绝不了暴力,更难以抵抗情欲”。

那些生活更久的、甚至出生在本地的人,人性的异化更可见一斑。比如猜叔,剧集前半段,他是个充满魅力的达班大哥,他收留但拓、貌巴、梭温,带他们做边水生意以求生存。无论遇上什么困难,他始终有所不为:不碰毒。他帮助沈星还款解困,在沈星被困封锁区时,他放下傲骨,忍受陈会长们的无视甚至奚落,以寻求帮助,并成功解救沈星。

剧集后半段,猜叔的另一面逐渐显现。但拓得知假酒坊背后投资人是猜叔,而貌巴却因为调查假酒而枉死。但拓为调查毒贩而面临死局,猜叔却因为“更大的计划”而贩毒。

猜叔也终于从被毒贩害死妻子的受害者、坚守底线的江湖大哥,变为兄弟凋零、协助贩毒,甚至可能是未来的毒贩头子,他一路攻城略地,却丢失了本心。

三边坡,为何像熔炉般熔化掉人们的人性?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中,讲了一个隐身戒指的故事,一个牧羊人捡到了一个能够让自己隐身的戒指,它能让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被发现。牧羊人戴上戒指,杀了国王,篡夺了王位。柏拉图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非正义的事情而不受惩罚,很有可能会杀死任何一个想要杀死的人,释放任何一个想要释放的人。如果他不做非正义的事情,就会被其他知情人视为傻瓜。

三边坡这个武装冲突不断、法律形同虚设的地方,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戴着这枚戒指,任何恶行都不会被惩罚,善良是愚蠢又危险的。

坚守

许多影视作品曾以类似“隐身戒指”的母题讲述故事,如《饥饿游戏》,参赛者可以无视法律与道德,在竞技场中搏杀求存;如《鱿鱼游戏》,以幼时充满童趣的游戏为表,却藏着你死我活、弱肉强食的底。

不管游戏方式是什么,这类影视作品最后生存下来的那个人,往往都仍然保留着善念,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仍然坚持道德底线。

《边水往事》也是一样,在磨矿山,身怀鸽血石的沈星要走出重兵把守的重重关卡,全世界都觊觎鸽血石,他无法信任猜叔,王安全也不值得相信,九死一生之际,是两位比丘帮助他逃出。比丘们之所以帮他,是因为之前看到他给其他可怜人买了盒饭。

这种坚守其实并不容易,“斯坦福监狱实验”就曾证明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们曾经在斯坦福大学地下室搭建一个模拟的监狱,将参与实验的志愿者随机分成“囚犯”与“狱警”。短短几天,“狱警”开始变得越来越暴力,“囚犯”却越来越服从,实验也因涉嫌虐待被津巴多主动终止。津巴多教授用“情境归因”解释实验结果,即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既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如此之大,为什么仍有人能够坚守呢?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莎兰·基德教授引入经典棉花糖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希望找到影响孩子自控力的真相。结果发现,大人曾经及时兑现诺言的实验组,等待的时间显著更高,也就是说当孩子相信等待会有更好的结果时,也会更愿意等待。

就像贾斯汀事件,原本那里的孩子人生只有三种选择:加入贩毒组织成为童兵,到赌坊做侍应生,务农。当贾斯汀用外面世界的照片给他们目标,用教育给他们路径,当村民心中开始相信未来有“希望”时,他们便愿意拒绝毒贩当下两袋米的“即时满足”,选择让孩子接受教育以获取更好未来的“延迟满足”。

沈星之所以能够坚守,或许就是因为国内成长的经历让他知道正常社会的模样,让他相信三边坡的处境是“异类”、是暂时的状态,而他终将抵达和平之地,他不能忍受越过底线之后,内心充满煎熬的后半生。

所以,坚守底线的关键或许是“相信”,相信未来的光明,相信公平终将到来,才能够获得心理韧性,才愿意为了更遥远的未来选择当下的坚持与隐忍。

曾亲眼见证越战的越南和平主义者释一行也曾说,世事本无常,绝望是人类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

片尾,那个偷粉笔灰的孩子,在帐篷学校的废墟之上,捡起了贾斯汀遗留的一张书页,好奇地一边看一边跑回家,而她的身后,原本被那页纸盖着的地方,长出了碧绿的嫩芽。这也暗示着“希望”已被种在三边坡,当人们开始拥有希望时,便是向好的开始。

边水已成往事,人心与人性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