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懂
2024-11-15无才姐

丈夫读到一篇关于钱锺书和杨绛的文章,手一滑转发给我。
我:“干吗?”
他:“这才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我:“所以呢?”
他:“心情很激动,太巧了,跟我们一模一样!”
这种“求生欲”我给满分。但我腹诽的是:想多了,谁跟你是灵魂伴侣?明明闺密才是那个轻轻唤醒我、唤醒你、唤醒无数“中年老母亲”的人。
在此,不得不提到我的闺密Ahui。她最初的身份是我的国画老师,当Ahui拿出自己的画作让我们临摹时,我惊得水杯都掉到了地上。做旧的背景上两朵蓝色牡丹,花层叠绽放,叶错落掩映,枝旁逸斜出,颜色古雅,线条飘逸,意境不俗,引人入胜。咣!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就这样打开了。
当我开始钻研国画的时候,Ahui的隐藏技能也慢慢浮出水面。你以为她只会画画,不好意思,她还会书法;你以为她只会跳舞,不好意思,她还会武术;你以为她只会厨艺,不好意思,她还会中医;你以为她只会园艺,不好意思,她还会茶道;你以为她只会设计,不好意思,她还会裁衣……
别人只是用缝纫机改裤脚、做窗帘,她用缝纫机做公主裙、晚礼服、旗袍和巴伐利亚民族服装。别人学美容只是描眉画眼,她学美容直接去考了个执照,文眉种睫毛有一套,独创的国画丝毛技法惊艳亮相。别人教中文只是业余爱好,她教着教着,就去考了教师资格证,还嫌不过瘾,干脆读了教育学博士。
我一直在暗中观察这个神秘低调的女子,而她也在暗中观察我这个刻苦学画的学生。确认过眼神,彼此都是很会装的人。表面上我们文静内敛、端庄矜持,实际上都敏锐地探测到了对方身上不羁的气质。
突然有一天,Ahui决定破局,说我们做好闺密啊!我假装扭捏了两下,就同意了。接下来就刺激了!我们一起报缝纫班,一起上芭蕾课,一起聊最近看过的书,一起爬她家屋后的山,一起“抛夫弃子”去大城市听音乐会,一起放飞自我在啤酒馆开吐槽大会……
咣咣咣!一扇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
即使在她离开德国之后,我依然保留着那些习惯,旅行时必看画展,新年时必看演出,对新事物永远好奇,不定期从家务中抽离……
我记得她说过,女人一旦离开艺术,便会很快枯萎;也记得她说过,去听最新的音乐,它们也许很吵,但会让你不老。
我们是“中年老母亲”,但我们仍有少女心,我们还能活很久,我们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闺密,是那个悄悄拓展你的生活的人,也是那个可以给你“续命”的人。我的几个闺密群,涉猎广泛,风格各异,常有一种综艺节目的既视感。
记得有一个话题是:在爱情之中,是爱重要,还是懂得更重要?大家的观点出人意料地达到了空前的一致——放过爱情吧,它太难了!男人负责爱就可以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谢天谢地了!
“懂得”这么高难度的任务,请外包给闺密。男人不需要懂女人口红的色号和包包的货号,不需要懂女人穿这件衣服配那双鞋的理由,我们有闺密!
男人不需要懂女人为什么读一本书会伤春悲秋,不需要懂女人在追剧时迷上的是大叔还是“小鲜肉”。男人不需要懂女人泛滥的同情心,莫名的焦虑感和无缘由的冲天怒气,我们有闺密!
男人要做的事很简单。女人干活的时候夸一夸,女人生气的时候哄一哄,女人想买东西的时候点点头,女人教娃的时候别开口。
你不用陪我写诗,我也不用陪你看球,我们肝胆相照,却各自独立。强行做灵魂伴侣,那是要把婚姻带到沟里。
真正的爱情不是成为连体婴儿,而是彼此拥有广阔的天地,还愿意待在一起。每个女人的内心深处,除了想做母亲、做爱人,还想做自己。只有在闺密面前,我们才是卸下所有身份、自由呼吸的自己。别再难为爱情,别再刁难婚姻,饶了丈夫吧,我们还有闺密。
一个“中年老母亲”最豪华的配置,就是有一群优质的闺密。
(鹊踏枝摘自微信公众号“女子无才便留德”,Cyan Lin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