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的宇宙幻象

2024-11-15谭鑫

读者 2024年22期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城里,我家便在河边。

那是一条不大却不浅的河,几十米宽,像一块带有褶皱的镜子,倒映着两岸和四季。河边有个专门捞沙的小厂,工人们白天“哒哒哒”驾驶着船下河,用机器把泥沙抽出,用货车将沙子拉去售卖,剩下一些如鹅卵石之类的石块就垒在岸边。日积月累数量众多,宛如河流孵出的蛋。

2000年前后,我正上小学,每天晚饭之后、睡觉之前的那段空闲,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乡村傍晚,大人们劳作一天无力管束,而如我一般的同龄人并不急于睡眠,免不了没日没夜地疯玩。

天色是我们秘而不宣的集结令,等它如窗帘般拉拢转黑,一个个小身影便相继从屋中钻出来。躺在河边小山一样的鹅卵石堆上聊天,或者在其中兜兜转转,挑选颜色各异、形状奇特的鹅卵石当作奇珍异宝,更有数不尽的话题和游戏。

有一种明黄色的鹅卵石,如拳头大小,我们都称它为“火石”——两块黄石头碰撞,便能在暗夜里产生非常明显的火花。通常我们将一块大“火石”摆在一个半人高的位置做“靶子”,站在一定的距离,挑一块称手的“火石”握在手中,依次排队上前抛物击打,以此比拼准头。往往是在某颗难辨形迹的石头传出划破空气的呼呼风声之后,“靶子”应声而落,因石头碰撞产生的火花,像一团童话中的球形闪电,照得一张张笑脸分外明亮。我们摸黑捡起“靶子”观察,竟也能摸到灼痕,凑近鼻尖,有一股毛发焚烧的焦味。往往要等到月上梢头或家人们寻人声起,小夜游神们才作鸟兽散。

童年的河边没有路灯,唯一的亮光便是月光和满天星光。有一次,因为父母有事,晚饭后都出了门,我和小伙伴们在游玩之后都躺在鹅卵石上小憩。不一会儿,小伙伴们陆续被叫回家,就剩我一个人待在河边。

那是一个夏日的夜晚,没有月亮,河畔的风带着一股潮润的清凉,看着满天繁星,我都快睡着了。就在这时,我看到天上有5个非常明显的亮点,它们呈橘黄色,以平行的阵型极速地划过,带出长长的、犹如五线谱一样的直线后,骤然消失在我的眼前。

我顿时清醒,第一反应是看到了流星。因为几乎天天晚上躺卧看天,所以流星并不罕见,但这种一次性许多个,且整齐排列并行划过的还是首次。我甚至心里有些怀疑自己,不自觉地揉了揉眼睛,想弄清是不是错觉。

就在这时,又是一排5个亮点,在同样的位置,以同样的阵型无声掠过。难道是流星雨这种只听过没见过的天文景观?回应我的,是眼前再次骤然出现的5个亮点,依旧是以同样的姿态快速划过……曾翻阅无数宇宙怪谈的我,一个下意识的猜想脱口而出——UFO(不明飞行物)!

我就这样呆呆地立在原地,不知过了多久。在这段时间中,我观测到天上一共出现了十几次相同的情况。每次间隔的时间都不同:有连续两排一共10个亮点同时出现的,也有过了很久才闪现一次的,但每次必是5个亮点!它们在相同的位置出现,又划过相同的轨迹,最终消失在相同的地方……如四季和年轮一般,周而复始地划出缤纷而短暂的光亮后,最终归于沉寂。

“如果真的是UFO,它们从哪里来?”“如果我和外星人接触,会发生什么?”“这个宇宙到底是什么形状?”……我还想问:“我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害怕他们以同样的问题问我,我却不知该怎样回答。

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思考的力量,仿佛由现实打开了一扇宇宙之门,触摸到想象力的奇妙边缘,它们五彩斑斓中带着一丝引人沉迷的灰白。

遗憾的是,第二天我便自己摸索着揭开了谜底。答案很简单:昨晚我躺卧的鹅卵石坡是河床边,属于低坡位;河岸过去是一条马路,是高坡位。马路边有两根电线杆,中间拉着长长的高压电线,正好是平行的5根。因为天黑,本来看不到的高压电线,每当汽车经过时车灯便会照在电线上,由此反射出5个亮点,因为我在低坡位看不到汽车,注意力全被亮点吸引,所以才造成误解。

解开疑惑的我,心里有种较真后的失落,像和同伴玩捉迷藏时,刚推开一扇门,却发现门后空空如也,墙上还挂着5个大字:你是大笨蛋。同时也有些释然,仿佛心中从未凝视深思过的某扇门,由一个如玩笑般的开头引发松动,于无形处为我悄然开启了一条缝,而宇宙的奥妙给予我的,不只是领略窥视,还有求证探索。

时隔多年,我一直对那个夜晚记忆犹新。在那个河水流淌、群星闪耀的夏夜,微风拂面,耳畔虫鸣。有一个少年,如一颗睁眼望天的鹅卵石,以想象开始了对宇宙渺小又天真的探索和思考。

而那些事后想来引人捧腹的光点,也构成了平凡岁月中特别的亮点。

它们在我的内心世界熠熠生辉,指引我不断地去尝试和求证,眼前的现实世界或许魔幻乃至荒诞,但由思考辐射出的璀璨和壮丽,至今依然动人且真实。

(刀光剑影摘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6月24日,李小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