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语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与创新
2024-11-14崔璐瑶
[摘要]随着文旅融合事业进入“十四五”的关键阶段,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与知识普及的重要基地,其使命和功能也得到了新的拓展。文章从文化传承与保护、创新旅游新形式、多元化信息服务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新使命。同时,文章从“开发多元化文旅融合渠道”“引导各界合作共建,拓宽文旅融合新阵地”“借助互联网资源,助力文旅线上融合”“提升市场运营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四个方面来探讨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中的创新实践,以期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融入文旅时代,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文化传承
文化是心灵之根,旅游是行走之路,文旅融合旨在推动两者的深度交融与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旅游已经超越了观光旅游的局限,更加注重深度的文化体验与创意创新的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也不再局限于艺术创作本身,而是扩展为一个涵盖了设计、制作、营销等多个环节的综合体系。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新纪元正式开启,打破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固有格局,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1]。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肩负文旅联结的重任。因此,如何在文旅融合语境下更好地履行使命、实现创新,成为公共图书馆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文旅融合赋予公共图书馆新使命
(一)文化传承与保护
各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方式为地方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契机。地方文献的深入挖掘不仅能够揭示其独特内涵,更能展现其与众不同的魅力。同时,地方文化的开发不仅能够丰富文化旅游资源,还能够推动其深入发展,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载体,应发挥文献资源优势,积极投身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通过举办展览、讲座、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来向公众展示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与旅游景区合作,结合人文特色与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文旅项目,如民族文化体验日等,借助不同内容和形式凸显各地文化的特殊性,以进一步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2]。山东省图书馆就曾举办过一系列非遗展览,以及陶艺、木版雕刻印刷等非遗民俗体验活动,不仅促进了旅游景点的建设,还有效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文化[3]。
(二)创新旅游新形式
随着文旅融合推进,旅游产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升级,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的交叉点,为文化和旅游牵线搭桥,创新文化旅游新形式。其一,打造主题旅游线路。公共图书馆和景区应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设计一系列主题旅游线路,如以某位著名作家或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串联起相关图书、文献和展览,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切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其二,开发互动体验项目。公共图书馆和景区应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AR、VR技术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这些技术构建的场景中,游客可以穿越时空,与历史上的名人对话,或近距离翻阅藏书的数字化版本。其三,开发智能导览系统。公共图书馆和景区应引入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技术,使游客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或需求,即可自动获取导览路线,并能收听沿途的图书资源、展览活动、历史、藏书特色和文化内涵等相关介绍。此外,这些技术还可以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推荐合适的旅游路线,以提高游客的整体体验。
(三)多元化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汇集最新信息与素材、及时更新文旅资讯的同时,还应充分满足大众对咨询、检索等多元化信息服务的需求。首先,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更多人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其次,公共图书馆需要关注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发特色数据库、构建读者画像、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能够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偏好,从而为他们推送个性化的图书、活动等信息。此外,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信息素养逐渐成为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因此,公共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举办信息技能培训班等方式,帮助读者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提升他们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最后,公共图书馆还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提供无障碍服务。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致力于消除信息鸿沟,通过为老年人、视障人士、贫困地区的读者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源,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从而展现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二、文旅融合语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举措
(一)开发多元化文旅融合渠道
当前,我国旅游行业确定了“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4],这六大要素也被视为旅游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这六大要素逐渐演化为公共图书馆进行创新实践的有效切入点,为图书馆服务升级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第一,在“食”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设立特色餐饮区,提供与当地文化或图书馆主题相关的美食和饮品。这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饮食需求,也能让他们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其餐厅不仅提供便捷的快餐服务,更融入山西特色的面食,使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山西地道的饮食文化。第二,在“住”方面,公共图书馆可在馆内开设快捷休息客房,为读者提供舒适便捷的休息场所,这在增添图书馆温馨氛围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读者和游客的光顾。例如,广州1200bookshop体育东店特别设计了主题小书房,内部设有舒适的床位,旨在为夜读者和沙发客提供免费住宿。第三,在“行”方面,相较旅行社,公共图书馆凭借专业性和公信力受到公众的信赖。因此,公共图书馆可在馆内设立专门机构,打造独有的旅游团队,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元素设计独特的文旅线路,开拓文旅定制市场,塑造本土旅游特色。第四,在“游”方面,每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均保存着蕴含本土特色和地方民情的书刊、展品以及记录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历史照片等特色资源。因此,公共图书馆可在馆内开设城市专区,摆放以城市为背景的主题作品,并通过开展讲座、展览等活动,传播当地的文化和艺术,讲述名人景点背后的故事,让读者领略带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以期推广本土文化和传播城市形象。第五,在“购”方面,公共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特色,结合文化内涵和创意外观开发文创产品,并在馆内和线上进行销售。除了传统的静态产品,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开发影视、音乐剧、会展旅游等多元立体的动态文创产品。例如,迪士尼乐园采用的“IP+衍生品”模式促进了一批文创产品的热销。此外,服装图书馆、电影主题图书馆、艺术图书馆、古籍图书馆等专业主题图书馆也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这既可以为图书馆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还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第六,在“娱”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文化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也能提升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影响力。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与当地的演艺机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演艺品牌。
(二)引导各界合作共建,拓宽文旅融合新阵地
第一,深化与旅游部门的合作。公共图书馆可以与旅游部门共同策划文旅活动,如联合举办主题展览、文化讲座等,将自身的丰富资源与旅游部门的宣传渠道相结合,以激发更多游客的游览兴趣。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例如,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州植物园携手共创“清新书苑”,为游客打造了一处既能徜徉于自然山水之间,又能沉浸于古文魅力之中的胜地。第二,与文化企业合作开发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既可以是传统的图书、音像制品,也可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手工艺品等。这不仅可以为公共图书馆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研学活动。公共图书馆通过与教育机构开展研学活动,如重走长征路等,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第四,利用社会力量拓宽服务渠道。公共图书馆可以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如与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与社区组织合作举办文化活动等,以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第五,建立合作共建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既可以建立联合借阅系统,实现图书资源的互通有无,还可以共同策划文化活动,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借助互联网资源,助力文旅线上融合
文旅融合与信息化建设的同步推进为文旅产业创造了融合创新发展的契机。在5G数字时代背景下,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文旅项目的展示形式、拓宽了其发展渠道并优化了整体生态环境,为产业效能的显著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5]。首先,相关部门通过建立文旅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强化了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互通;构建全国或省级文旅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地区间文旅线路的紧密衔接,进而形成全国文旅网络,便于用户查询资源,享受高效便捷服务[6]。其次,公共图书馆应建立线上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文献资源数字化,以提供在线访问与查询服务,同时推广特色馆藏、地方文献及珍贵古籍的数字化成果,促进其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与利用。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开发移动应用,为读者提供资源访问、在线阅读、查询预约等服务,以及助力读者寻找附近的图书馆和文化场所。此外,公共图书馆亦能借助开发文旅小程序来实时推送旅游信息,利用文旅直播来挖掘本土旅游文化资源,并通过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来推介文旅图书资源[7]。山西省图书馆就曾成功举办“游山西·读历史”直播活动,通过“唱、游、读”的形式展现文化魅力,并通过公众号和抖音号推出主题书评活动,吸引了广泛关注[8]。最后,公共图书馆在利用互联网资源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读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技术防范,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提升市场运营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在文旅融合的语境下,公共图书馆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还需要增强市场化意识,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发挥自身优势来吸引更多游客。首先,公共图书馆应明确市场定位与目标客群,深入研究其需求与偏好,制订针对性的服务策略,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确保在文旅融合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次,服务质量和体验是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市场中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共图书馆应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并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进而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且优质的文旅融合体验。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和文化讲座来吸引游客,提升其满意度和忠诚度,并及时关注游客反馈和需求,适时调整服务策略,以持续优化文旅融合体验。最后,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发布文化资讯、旅游信息、活动预告等内容,吸引公众关注,进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结语
在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积极响应各项政策要求,依托自身职能,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文旅融合案例,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路径,精心制订具有特色的发展战略,以期逐步达成文化和旅游和谐共存、协同并进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欣悦.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04):18-19.
[2]钟源.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J].卷宗,2019(36):160.
[3]杨娜.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J].人文天下,2019(11):65-68.
[4]尹蓉.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与创新[J].管理观察,2019(25):74-75.
[5]朱金涛.浅析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新时代的创新与使命[J].卷宗,2021(14):179-180.
[6]曾琪.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下的使命与创新[J].城建档案,2020(12):119-120.
[7]秦艳婷.“十四五”规划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与探索:以“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示范项目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04):38-41.
[8]马小先.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服务的实践与探析: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为例[J].中国科技成果,2021(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