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未来,我们需要科学思维
2024-11-14高庆一
科学研究听起来是一件晦涩深奥的事情,似乎高不可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类具备科学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2024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年,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未来计算发展方向、以可控核聚变为代表的未来能源发展方向、以室温超导和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未来材料发展方向同时涌现。这是自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煤炭、钢铁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使用的工具、能源和材料出现根本性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也从索引发展到搜索引擎,然后到人工智能推送,再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无论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生活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新质生产力必将推动科学思维的“植入”
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以智慧出行、可穿戴设备、芯片、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产业,以光伏和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数字经济的诸多业态的统筹发展,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力而言的,体现了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质的变化。具体到人工智能时代,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人类获取信息的效率不断提升,以及一系列模式架构的根本性迭代。
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已成为现代社会很重要的能力。比如说,以前我们的爷爷奶奶查找资料,需要到图书馆去查找报刊书籍,而爸爸妈妈则运用互联网去搜索信息。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方式更便捷。但信息只能提供事实性的描述,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能给予我们的帮助更多的也仅限于信息收集效率的提升。因此,我们还需要用科学思维将信息萃取为知识,将知识升华为智慧,而如何获取信息、选择信息,是我们需要培养的能力。比如,当你要搜索一个问题时,如何输入关键词,如何将这个问题说清楚,这些能力是需要锻炼的。
用科学思维看待文理学科
科学思维是一种强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在科学领域中有用,而且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思维能够培养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让我们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在解决问题时展现出变通性。这些都是成为优秀人才的重要潜质。
用科学思维来看文科和理科,它们其实是一体两面、殊途同归。当我们锻炼身体时,我们可能会面临跑步、铅球、游泳、骑自行车、击剑等具体选择,这就可以看作我们所学的具体学科门类。但是,这些项目的本质都是运动的方式,都能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同理,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工科还是农科,都是能对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进行锻炼的学科。若在学习这些学科的时候,有意往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上引导,便能增强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里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思维具备通用性、共性、基础性和引领性。我们可以在品读古圣先贤的人生历程时去感悟哲学,就像王阳明龙场悟道,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理念,让我们明白认知与行动是相互统一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通过努力,不断地把每一个认知变成人生的智慧。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的成长历程中发现,积跬步以成千里。将微量能源聚集起来,就可以创造完全不同的未来能源发展路径。王中林也有一句金句:“不是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要通过努力把每一个选择变得正确。”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在人生道路上坚持知行合一,通过努力将我们的每一次选择变成正确的选择。
科技大变革时代已然到来,作为时代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努力成为自己擅长领域的“探索者”和“问题解决者”。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不啻微芒,造炬成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改变,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向着充满科学智慧的未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