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非遗有个约会1
2024-11-12朱正湉
打擂作文二
打擂素材
掐丝珐琅
素材分析
小作者选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不仅写出了喜欢掐丝珐琅的理由,还叙述了学习掐丝珐琅的过程,表达出对掐丝珐琅的喜爱。
我的学校有一门个性化课程,如何制作掐丝珐琅。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报了名。没想到,让我燃起了对掐丝珐琅这项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情。
一开课,老师细致生动地讲解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每周周一和周b9690826185e0a4613686c3a2d89d078cd558a83bedfad4701bfe8503b8eb5db三下午放学铃一响,我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一楼的美术室,如同一只急于飞向树林的小鸟一般,只想着以最快速度赶到那儿。
转眼间,我已经在这个班待了两个学期了,也从“新生组”晋级到了“老生组”。妈妈总是说我患上了“掐丝珐琅后遗症”,因为我只要看到一个表面光滑的物品就“手痒痒”,想给它掐上丝吧。
而我日渐熟练的手艺让作品很受欢迎,许多比赛和展览甚至学校来宾的伴手礼,老师都会找我来完成。我做过最复杂的一个作品是“十二花神”系列作品之一——牡丹花。这个作品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之前做过的所有作品。每节课我都认真仔细地投入创作,因为太过专注,我感觉时间在极速流逝。这天当我正掐到牡丹花的茎秆部分遇到了困难,可线稿肉眼看上去就是一条粗直线,如果剪一条金丝粘上去,这条茎秆就会直挺挺的,不自然。怎么办呢?我拼命回想平时看到过的植物茎秆的形态,取一条长短适合的金丝,把金丝的一头先粘好,然后用镊子把金丝掰弯,这样就可以做出茎秆上的小凸起了。如此反复几遍,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做出了我最满意的形态。也正是因为我的一丝不苟,对待每一个转折,弯曲,只要有一丝偏差,就要重来。最终,如我预想的那样,这幅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怀揣着将这一非遗技艺传承下去的梦想,努力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让更多人看到它的瑰丽,让承载着掐丝珐琅上的匠人精神发扬光大,绽放光彩!
亮点分析
小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去上掐丝珐琅课的兴奋之情。通过做牡丹花作品时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一非遗技艺之繁杂,动作之精巧。正如小作者所感悟到的,唯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持之以恒的耐心,才有机会传承好这一非遗技艺。
【作者系广东广州市南方学院番禺附属小学学生】